法國的奇葩坦克竟讓德國裝甲部隊頗為頭疼
說起法國裝甲兵,很多軍迷往往會表現得嗤之以鼻。沒錯,無論是一戰時期性能頗為不堪的聖沙蒙和施奈德坦克,還是二戰時被德軍吊打的三流坦克,法國坦克的名聲確實不好。雖然法國也有FT-17和B1坦克這種名噪一時的戰車,但總體來說技術水平確實不敢恭維。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在一戰之後,法國對坦克進行了重新劃分: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裝甲較厚速度較慢的步兵坦克;以高速機動作戰為主、速度較快裝甲較薄的騎兵坦克;以突破防線為主的重型坦克。在此之後,法國坦克都是按照這些需求分類配置裝備的。
在20世紀20年代,法國的坦克發展幾乎陷入停滯,除了FT-17的各種改進型號外,基本沒推出什麼新的型號。法國曾想將FT-17坦克高速化,但其懸掛裝置太過老舊,根本無法承受高速行駛帶來的劇烈震動。法國人發現,要想讓FT-17高速化,必須重新設計其傳動裝置以及輪履結構,這跟設計一輛新坦克已經沒什麼區別了,因此該計劃不了了之。
一戰中生產了聖沙蒙坦克的赫爾科特海用鍛冶鋼鐵公司(Compagnie des forges et aciéries de la marine et dHomécourt,簡稱FAMH)在20年代初曾經設計了幾款坦克,其中一個是世界上最早輪履兩用坦克之一的聖沙蒙M21,在一個掛架升降式的輪履兩用底盤上安裝了一個箱式戰鬥室。另一個是在類似一戰聖沙蒙坦克前置火炮車體布局上加裝了一個車頂旋轉機槍塔的FAMH輕型坦克。兩款坦克在設計之初都考慮了高速性的需求,但未能進入部隊服役。
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頭幾年,法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新式坦克招標。在這次招標中,法國幾乎所有具有裝甲車輛生產能力的廠商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這30多個方案中,有不少有趣的高速坦克設計。一個位於巴黎市訥伊區生產電驅動汽車的小公司AEM提交了一個單人坦克方案,設計出了一款重約3噸、僅有一個乘員、裝備一挺機槍的超輕型坦克。另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雷諾公司提出的APX 6噸坦克方案,其實就是修改懸掛裝置高速化的FT-17。
經過競標之後,雷諾公司憑藉自己強大的實力以及在法國政府中根深蒂固的關係網搶走了大把的訂單,特別是騎兵坦克方面,只有雷諾公司和索瑪公司中標,而索瑪公司提出的S35騎兵坦克明顯要優於雷諾的輕型騎兵坦克方案。
雷諾公司為法國的騎兵部隊設計了一款採用油阻尼水平彈簧懸掛的輕型機槍坦克,乘員2人、車重5.5噸、安裝機槍1挺、最大時速高達54公里,最終被定名為AMR-33坦克。AMR-33的高速在法國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法國軍部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AMR-33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火力太弱、裝甲太薄以及懸掛不很可靠等。在AMR-33的基礎上,雷諾公司研發出了兩個新型號,一個是仍然裝備機槍的偵察坦克,另一個是裝備火炮的AMC坦克。偵察坦克的後續型號是AMR-35,採用橡膠加強水平彈簧懸掛,稍微加厚了裝甲,車重上升了1噸,最大時速也提升到了55公里。AMR-33和AMR-35一共裝備了250多輛,全部交付給巴黎以東的騎兵部隊。根據法國資料顯示,民國時期的雲南軍閥龍雲曾於1936年購買了12輛AMR-35,這批坦克於1938年交付,在抗戰中全部損失。
法國陸軍強烈希望準備一款高速的輕型火炮坦克,AMC-34坦克應運而生。AMC-34在AMR-33的基礎上放大了車體、加厚了裝甲並換用了新式炮塔,車重上升至10噸左右,裝甲厚度上升至20毫米,換用了新式炮塔後乘員也增加至3人。雖然AMC-34坦克的最大時速下降到40公里,但這已經大幅領先於法國的其他火炮坦克了。AMC-34試驗了包括25、37、47毫米炮在內的多種火炮,最終選定47毫米炮為其標配。在AMC-34的基礎上,雷諾公司再次加大了車體並增厚了裝甲,換用了一個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最終打造出重14.5噸,最大時速42公里,裝甲最厚處為25毫米的AMC-35坦克。AMC-34和AMC-35坦克一共裝備了七八十輛,在二戰中表現的還算不錯。值得一提的是,AMC-35坦克曾以ACG-1的名字出口至比利時,作為該國唯一的火炮坦克給德軍先遣輕型裝甲部隊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在二戰的法國戰役中,法國的絕大多數坦克都表現得頗為不堪,但速度較快的騎兵坦克曾給德軍製造了不少的戰損,其性能、火力、裝甲並不遜於德軍三號、四號坦克的早期型號。在投降後,德軍將法國騎兵坦克裝備於二線部隊,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這些法蘭西的裝甲輕騎兵們雖然數量不多,但卻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法國坦克贏得了尊嚴與榮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