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20年之後,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為什麼還沒有沒落?

簡介:在國內被經常嘲笑的安倍經濟學,竟然在日本遭遇了老齡化和經濟危機之後,悄無聲息的將日本帶到了新的歷史階段。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 xiaoshangbang

作者 | 九政

1、

在國內媒體的渲染中,安倍晉三

的形象一直不怎麼樣,要麼強硬懟中國,要麼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當小弟,而安倍和老婆之間的負面新聞,與普京見面時一路小跑去握手等等,都讓看客們茶餘飯後看不起這位日本的首相。與此對應的是,「安倍經濟學」成為了一個特有的名詞,經常在媒體的嘲諷中被大眾忽視,甚至,整個日本似乎都被忽略,成為了老齡化,沒落的代名詞。

可是,就是這種印象中的日本,在近期不知不覺中創出了股市27年的新高,雖然這兩天在全球下跌的氛圍中有所下滑,但依然處於27年來的高位。我們來看看日經225指數的走勢圖(來源:同花順,截止2018年10月10日):

圖中走勢基本上是2004年開始到現在的月線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在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日經225指數徘徊在低點6994.9點附近,之後一路震蕩,一直到2012年後開始震蕩上漲,指數開始了翻倍之旅,並於我們國慶期間的10月2日到達了27年最高點24448.07點,是2008年最低點的差不多3.5倍,時間剛好是10年左右。

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大約在20%多一點,與日本股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要知道,2008年至今,中國GDP的增長最差也有6.7%左右,而日本則常年在0附近徘徊,如下圖所示:

從表格數據來看更加清晰:

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的晴雨表在這些年中,牛短熊長,股災都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了,而日本股市則穩步上漲,不斷創出新高。也就是說,中國股市並未享受到經濟不斷增長的紅利,而「沒落」的日本,則不斷創造出牛市的氛圍,與美國和香港股市一樣,為投資者帶來穩健的回報。

有意思的是,日本股市的企穩和大漲周期,與安倍的當選有著密切的聯繫。

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選首相,是在2006年9月26日,但這次時間很短,到2007年9月12日就辭職了,周期不超過1年。但這短短的1年時間裡,日本股市創出了當時的階段新高18300.39點,安倍下台之後,股指一路暴跌至6994.9點。此後,開始了長達4年左右的底部振蕩期。

2012年9月26日,安倍再次當選為日本首相,此後,日本股市開始了3.5倍的翻倍之旅,延續至今。

日本股市是如何恢復到「失去的20年」之前的水平的?日本嚴重的老齡化難道沒有帶來嚴重的人口紅利消失問題嗎?

2、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時報援引日本政府7月11日發布的報告稱,截至2018年1月1日,日本人口(不包括外國居民)為1.252億人,較2017年同期下降0.30%,即減少約37.4萬人,為連續第九年人口總數出現下降。還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日本這項人口統計從1968年開始執行以來,日本人口降幅最大的一次。

此外,報告期內日本的出生人數降至948396人的紀錄低點,同時死亡人數達到1340774人。這是日本死亡人數連續第11年超過出生人口數。

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導致日本的人口數量不斷減少,整個社會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日經亞洲評論稱,日本目前70歲及以上的人口首次超過了總人口的20%。

很顯然的是,日本已經沒有人口紅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而90年代泡沫破裂之後,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行業,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

為了應對老齡化和「失去的20年」中惡化的經濟,安倍晉三在2012年上台之後,推行了「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簡而言之,其中的要點就是創造通膨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日本物價要上漲,所以對於一些本來就要購買的商品,就會儘快地去購買,因而帶動消費及投資,進而扭轉日本長年消費與投資極度低迷的狀況。此外,日本加強了工業化的發展,以此抵禦人口紅利的消失,通過大幅加強海外投資併購,來「再造一個日本」,並利用日元貶值的優勢,擴大出口,增加旅遊等產業的收入,從而在老齡化極為嚴重的階段,保持了經濟的平穩發展,甚至在出現了超預期的發展。

安倍經濟學的推行,加上不斷貶值的日元,使得日本的消費和投資出現了好轉,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加強,而家庭金融資產也創出了新高。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道,日本上市企業正在穩步提高盈利能力。2018年4-6月財報顯示,體現最終盈利的凈利潤的合計金額達到約8.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8%,連續2年刷新同期的最高水平。

在截至8月14日已發布財報的1588家主要上市企業(不含金融業)中,56%的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4%的企業利潤創出新高,即每4家企業中就有1家創新高。

雖然如此,從全球估值對比來看,日本股市的估值依然處於自身歷史區間的低端,同時對比其他市場特別是發達股市也處於較低水平。根據Datastream的數據,MSCI日本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僅為12.7倍,使其具有吸引力。

此外,得益於股市上漲,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6月底,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額同比增加2.2%,至1848萬億日元,連續第八個季度攀高,接近去年四季度的紀錄新高1854萬億日元。截至6月底,日本家庭的現金和存款增加2%,達到971萬億日元,連續46個季度同比增加,創下歷史新高。

9月中旬,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全國基準地價,也實現了27年來首次上漲,漲幅為0.1%;9月21日,日本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公布,為52.9,是日本製造業連續25個月處於擴張水平,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長擴張期。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8月的失業率較上月下降0.1%至2.4%,為這些年的新低(圖片來自財新):

正是這樣的一些因素,推動了日本股市在這些年不斷的上漲,而近期安倍再次連任自民黨總裁,也給了市場一劑強心劑,創出的27年新高,顯然與安倍連任有著密切的關係。

有人認為,日本股市連續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央行大放水和股票ETF的購買,不過,中國央行這些年也大放水,中國證金和匯金也是超級大莊家,為什麼中國股市不漲反跌,熊冠全球呢?有些東西不能說,但日本企業利潤普遍上漲,尤其是民營工業和消費領域,比起中國上市企業利潤的一半被國企拿走,尤其是被銀行拿走,中國股民虧冠全球,但GJD大幅盈利,顯然要健康的多。

當然,對於安倍經濟學,國內批判和質疑的聲音很多,主要集中在其極為誇張的負債率上面,負債率很高,且遠低於日本的希臘,義大利等國家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問題,日本會不會在將來破產崩潰呢?另外,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在美國加息周期之後將很難再維持,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在哪裡?

我們後面說說這些問題。

3、

仔細看看這些年日本的經濟,其實對於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日本雖然GDP的增長波瀾不驚,常年在0附近小幅振動,但實際上藏富於民,家庭財富,股市增長等都創了新高,失業率卻創了新低,2017年,日本人均GDP為38392美元,依然處於發達國家行列,而中國僅為8836美元。

這些年,日本做對了哪些事情呢?

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為了應對人口紅利的下滑以及極度嚴重的老齡化現象,日本很久之前就開始了大規模工業化替代人的轉型,並利用了積極的擴張手段。

比如FANUC的工業機器人是當今世界上數控系統科研、設計、製造、銷售實力最強大的企業,致力於機器人技術上的領先與創新,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由機器人來做機器人的公司,是世界上唯一提供集成視覺系統的機器人企業,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提供智能機器人又提供智能機器的公司。FANUC在46個國家擁有超過240個合資企業。它是數控系統最大市場份額的生產商,具有65%的全球市場份額,是工廠自動化系統的全球領先製造商,這個份額代表了日本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全球的絕對統治力!

根據媒體的報道,FANUC幫助松下電器一個25人的工廠一個月內就能生產2百萬台液晶電視機,而通常情況下,同樣的產能需要至少幾百名熟練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工作。

全球前5名的機器人企業中,日本佔據了3位,除了FANUC之外,還有川崎機器人、安川電機等知名的企業。

正是因為擁有FANUC,安川電機等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日本在這些年抵禦了人口紅利的消失,實現了經濟的平穩發展。

除了工業化之外,日本還利用對外擴張來抵禦人口紅利消失以及老齡化嚴重的現象。

第一就是出口,這個很容易理解,日元長期貶值,利好出口,出口的紅利足以抵禦人口紅利下降,國內消費停滯的壓力。

第二就是海外的投資與收購。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顯示,到2017年12月底,日本持有的海外資產總額為1012.43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2.7%,截止至2017年12月底,日本海外純資產達328.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1萬億元),連續27年位居世界第一。

應對人口紅利下滑以及老齡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吸引國際青壯年勞動力,這些年,這些數據都是上漲的,但由於佔比較低,在這裡不再展開。但在未來,這方面可能會成為日本主要推動的政策之一。

另外,日本在高端產業依然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創新方面持續投入力度大。

近期日本人拿到諾貝爾獎的新聞再度刷屏,而實際上,日本從2000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人拿到諾貝爾獎,且絕大多數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日本對科研十分的重視,僅僅2017年,日本的科研投入就達到了1.07萬億人民幣,約1670億美元,佔了日本總GDP的3.42%。雖然中國這些年也在追趕,2017年中國研發投入超1.76萬億 佔GDP2.13%,創了歷史新高,但如果看人均的話,與日本差距極大,人均的教育經費與日本也有很大的差距。當然,相信在中國持續的研發投入創新高之下,未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在科技創新上的差距會不斷縮小。

另外,在歐盟委員會(EU)公布的2017年工業研發投入(R&D)排行榜中,美國佔36家,位居首位。接下來是日本14家,德國13家,中國10家(含台灣3家)。韓國和荷蘭均有4家企業上榜。法國和瑞士各有3家企業,愛爾蘭、瑞典和英國各有2家企業,丹麥、芬蘭、印度、以色列、義大利、新加坡和西班牙各有1家企業上榜。

日本企業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從家數來看,日本企業14家,中國本土僅7家,為日本的一半,當然,中國的研發投入逐年加大,尤其是華為這樣的企業已經超過了日本研發投入最高的工業企業,後勁很足,但當前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在2018年年初路透社發布的2017世界創新企業100強中,日本企業佔據39席,位列第一,美國36,法國7,德國4,韓國3,就連台灣也有2,中國本土僅華為一家。在這個排名中,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但現在日本已經趕上來,這兩年與美國膠著爭第一。

舉例來說,雖然日本在很多領域被中國為首的國家在趕超,比如造紙、鋼鐵、家電、互聯網、電子等等,但在最尖端的領域,中國追趕日本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研發投入。

比如:據SEMI推測,日本企業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上所佔的份額達到約52%,而北美和歐洲分別佔15%左右。日本的半導體材料行業在全球佔有絕對優勢,在硅晶圓、光刻膠、鍵合引線、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佔有很高份額,如果沒有日本材料企業,全球的半導體製造都要受挫。

相比較而言,材料方面,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多處於中低端領域,大部分產品自給率較低,主要依賴進口。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集中於6英寸以下生產線,有少數廠商開始打入國內8英寸、12英寸生產線。

再比如,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核心裝備集中於日本、歐洲、美國、韓國四個地區。Gartner的數據顯示,列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全球晶圓製造設備商共計58家,其中,日本企業最多,達到21 家,占 36%。(資料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這些核心領域的技術缺失,一方面是我國多年來不重視基礎學科投入,過分注重短平快的結果;另外一方面,民營企業得到的扶持遠低於國企,而民營企業才是真正的科技創新源泉,我們在前文《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麼大部分不願意去民營企業?》中已經做過說明,清北的高材生大部分去了體制內和國企,極少數去了民營企業,這也是創新被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頂級智商人才的星星之火,如何燎原?最後,從教育的根本上看,中國的教育注重分數,扼殺創新,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於專業型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大學錄取的主要標準就在於分數,各種提分班的盛行,就是這種畸形教育下的縮影,這導致了創新被扼殺,真正對某些領域感興趣,有能力的人才,往往因為高考整體分數不高,而得不到該領域最好的教育和培養。

4、

說了那麼多,並非吹捧日本,而是希望大家看清,日本在失落的20年後,並沒有被老齡化擊垮,也沒有在中國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之中被中國趕下神壇,而是卧薪嘗膽,保持了經濟的穩定發展,最重要的是,日本藏富於民,讓老百姓始終處於全球富裕的階層,與此同時,高端產業領域並未被中國為首的國家趕上。

即便在互聯網領域,雖然日本本土的互聯網發展並不發達,但日本有孫正義,有軟銀,其在全球的互聯網版圖極為龐大,比如阿里巴巴目前最大的單一股東依然是軟銀,印度電子商務市場舉足輕重的投資者依然是軟銀,全球出行領域投資布局最廣,金額最大的是軟銀。更典型的是,軟銀還花了326億美金拿下了ARM公司,後者在未來的全球人工智慧晶元領域擁有極為有利的領導地位。說軟銀是全球互聯網和科技投資領域最強大的機構,一點也不過分。

日本當然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對於政府而言始終是一個難題,養老問題在目前技術條件下無法全部採取機器人的手段,人力短缺會是很大的難題,預計日本可能會採取吸引海外人員到日本工作的方式,來緩解供需的矛盾。

還有日本的負債率全球領先,很多人認為隨時有爆發危機的風險。據財務省公布,截至2017年度末,綜合國債、借款及政府短期證券三項內容的日本的國家負債餘額同比增加16.2536萬億日元,達1087.813萬億日元,連續兩年刷新歷史記錄。以截至4月1日的人口計算的話,日本國民人均負債額超過859萬日元(相當於人均53萬人民幣),如果按照「歐豬五國」( 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等國家的標準來看,日本早就該崩潰破產了。

但日本一直被唱衰到現在也沒有破產。這裡面其實有幾點:第一,日本負債大部分是內債,而日本人對於國家的忠誠度極高;第二,日元是國際貨幣,經濟發展雖然比不上中國,但仍然算是穩健,日本金融市場相對發達,資本流動自由化,法制健全,貨幣政策透明可預期,讓投資者對日元相對信任,並在危機時作為避險工具;第三,日本擁有龐大的海外資產,這一點我們前面說過,體量巨大的海外資產不僅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還為日本贏得了持續穩定且良好的國際信用評級,從而使日本能夠長期以0.5%-2%的利率借到資金;第四,日本央行通過債券市場的一系列的操作,壓制了債券收益率,同時將做空資本擋在了門外,節省了大量的利息支出。

總體而言,雖然日本負債率全球領先,但國際國內對其並沒有看衰,相反,美國為首的國際資本在日本的投資與日本在海外的投資基本上是相當的。當然,並非說日本沒有崩潰的風險,如果後續日本經濟出現惡化,高負債還是有可能壓垮經濟的。

另外,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之後,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很難持續,這種情況下,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日本一直不放棄的TPP,其實中國也不例外,你看看一帶一路,亞投行一類的,都是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包括經濟和政治上的。包括近期,中日兩國都在非洲積極推進各項合作,都是為了新的增長點。

安倍晉三除了積極尋求TPP的戰略變現之外,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也感興趣,近來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就「一帶一路」合作作出積極表態,並不因為之前的否定或懷疑而感到任何臉紅,完全的實用主義。就在今年9月,商討中國和日本如何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作的中日官民合作機制第一次會議,於9月25日在北京召開,這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

來源 | 小商幫科技

公眾號 | xiaoshangbang

作者 | 九政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安倍晉三 | 貿易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