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說明你正在失控

作者|冰千里

01 我們先聊聊大環境,人類集體的安全感。

作為地球最高級物種,人類時至今日已足夠強大,我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得更高、更強、更快。

我們可在萬米高空以千公里時速穿行,我們可以居住在雲端,十幾秒就可上升到幾百米棲居地,我們的武器可以瞬間毀滅一顆星球,我們可預測變幻莫測的天氣、可入地幾千尺、可捕食世界上所有物種、可以改變後代部分基因、可以不斷變換華麗衣裳、可以遠距離看見彼此、可以瞬間拉近與他人的物理距離、可以告別雙腳無限行走,甚至可以殺死很多致命細菌,以此來延緩我們的生命。

但這一切似乎並沒有讓人類感到持續的安全,人們還是沒法控制突如其來的海嘯、地震,還是會有交通事故、還是會受到環境污染、還是會爆發戰爭同類廝殺、還是會死於癌症,我們沒法控制自己的死亡。

於是人類仍然在努力,依然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我們之所以沒安全感,是因為在意識到的領域還有諸多自己不能夠控制的,凡是不能掌控的一定會帶來危險,從而引發恐懼與焦慮,為了降低恐懼,人們不得不繼續前行,運用各種資源探索未知領域,控制危險。

終究,我們追求的都是外在一切,人本身力量並沒增長多少,沒有飛機我們不可能飛向高空,沒有大廈我們無法住在高處,沒有交通工具也不能瞬間移動,甚至都不如幾千年之前的祖先行走更快,種類繁雜的食物也不能不生產細菌,我們不藉助藥物連生命都保證不了。

對自身來說,我們和茹毛飲血年代差別並不大,我們自身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科技與文明。

而在關係中,我們依然會背叛、暴力、拋棄、傷害,我們依然會傷心、痛苦、絕望,科技與文明並沒有讓人變得更加幸福,依然會掙扎在安全的邊緣。

這就是整個時代背景的不安全,因此,每個人都不會完全滿足,而對於範圍大大縮小的家庭和親密關係,更是如此,如果你認為世界的發展和你關係不大。

那麼,你的愛情親情你的人際關係就和你息息相關了,而這就是這個系列我和你分享的主題。

之所以先談人類的背景是要讓你清楚,在大的環境下我們區別並不大,真正讓我們難過的是親密關係,是在關係中的不安全,是你的徒勞與無助,是你在關係中的失控和為此而做的努力。

02 那麼,缺乏安全是種什麼感覺呢?

我們總在說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低、沒安全感,那麼安全感究竟是怎樣的體驗呢?

安全感就是全能控制感,最早來自嬰兒,準確點說從母親子宮就開始了。

可以想像:一個包容有愛胎教有方的母親和一個抑鬱多病煩躁不安的母親,她們孕育的嬰兒從一開始就有了差異,最壞的那一端是活下來成了嬰兒的主要目標,談不上什麼安全感。

隨著出生和養育環境,嬰兒不停遭受各種挫折,每種挫折都會造成不同階段的創傷,都在破壞控制感。

在著名的「全能自戀」階段(從出生到一個月)尤為重要,母親恰到好處的照料讓嬰兒產生了全能控制感,無論是吃喝拉撒還是喜怒哀樂都受到外界全能影響,這時,「完全失控」和「完全控制」同時存在。

溫暖養育環境和有愛的照料會讓嬰兒產生「無所不能感」,內心感受到的是自己能夠完全掌控這個世界,這就是安全感良好的基石,相反,創傷性養育環境帶給嬰兒的就是「失控」,依據創傷程度大小,不安全感也隨之變化。

籠統來說,發生創傷的年齡越小,安全感越低,父母人格缺陷越明顯,安全感越低。

比如遭受養育者的暴力是一歲和十歲,產生的影響可能是天壤之別,一歲的嬰兒被拋棄和十歲被分離產生的安全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同樣面對危險養育者的態度也有直接影響,穩定的父母和驚慌失措的父母給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這種不同直接造成了孩子對安全感的認知和內化。

因此,安全感是一個綜合因素,但總和「失控」相關。

一個對周圍關係和環境有足夠控制感的人,我們就說他的安全感較好,反之我們說他的安全感就比較差。

家豪是位30歲的男性,困擾他的是無所不在的強迫念頭和行為。

比如,他會嚴格按照既定路線上下班,在哪裡吃飯、吃什麼、從路的哪邊行走、工作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辦公桌的任何物品擺放在哪個位置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當然,這個規定是他給自己的,若一旦出現任何偏差,他便會十分慌亂,大腦短暫性空白,繼而焦慮、恐懼,必須強迫性的重複,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再比如任何的會議、出行、演講等都要提前好多天準備,他總是提前幾個鐘頭趕到火車站、總會對發言內容倒背如流、總會嚴格考察各種交通工具和線路,以及住宿位置和出行線路。

任何準備都會十分小心和反覆核實,即便如此,最後他還是很焦慮,有時因為「自己還沒準備好」放棄了計劃,失去了很多機會。

對家豪來說,任何違反既定計劃的突發事件都讓他驚恐,有次開車在高速上臨時修路,他居然把車子仍在高速道,獨自一人跑回家。

我知道,家豪諸多強迫行為背後是安全感的喪失,他很害怕與他相關的一切失去控制,所以用這樣的強迫行為,一次又一次鞏固自己的信念:「我是可以控制的,外界並不危險」。

即便不知道家豪的過去,我們也能推測出他的早年一定有過「危險」狀況發生,要嘛是一個大的創傷事件,要嘛是頻繁的小的傷害。

事實也是如此,家豪是姥姥帶大的,姥姥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女人,她經常把家豪一個人留在家,這樣的情況在1到3歲期間幾乎都在上演,白天還好說,農村的深夜特別陰森恐怖,每當家豪夢中醒來總會發現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中,而且還有很多風雪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

我只是取了一個情景,我們不必去管家豪的父母去了哪裡,也不要管姥姥深夜出去幹嘛,單單是這樣的行為本身對於一個幼兒來說,就是很大的創傷。

而這恐懼自己是完全沒有辦法掌控的,他不能阻止姥姥外出,也不能召喚父母在身邊,或許迎接他的只有無盡的黑夜。

而這樣的發生整整三年,我在想,如果不是強迫癥狀,家豪很難活下來,你可以清晰看見,強迫是為了抵抗更大的恐懼。

恐懼讓他不安,強迫行為讓他心安,但無論強迫行為多麼縝密都無法彌補早年姥姥不斷離去所帶來的恐懼感,因此,他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從而加倍補償。

03 因此,對於安全感的彌補,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控制感。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

和愛人之間:總粘著他、事無巨細都要過問,或嘴上不說心裡各種懷疑,或各種作,甚至用吵架方式推開對方。

和孩子之間:各種檢查作業、不間斷報輔導班、吃飯睡覺看電視各種規定、吃零食上網各種監督、交什麼朋友考什麼試你比他都緊張。

和工作之間:都要計劃、事無巨細準備、對一次失誤耿耿於懷,從而否定自己、總猜忌同事、頂撞領導。

也或者你和家豪一樣,陷入了強迫或者焦慮之中,無法自拔。

以上所有行為都在顯示你正在試圖讓關係變得可控一點、再可控一點,好讓自己不那麼害怕和緊張。

但總會事與願違,你越是加強控制,越是失控,你和愛人孩子之間會發生爭執、和同事領導各種衝突、對工作各種拖延等等。

這是因為你並不了解你害怕的究竟是什麼。最大的恐懼來自未知,所有的行為只是緩解對未知的恐懼。

你正在與隱藏的敵人作戰,當你不知道恐懼根源時候,行為本身就帶來痛苦,越痛苦越不可控,就越會失控,越出亂子。

當這樣的行為無效或適得其反,你必須要停下來,深思行為背後意義,否則只會把關係搞糟,進入惡性循環。

如果家豪不知道強迫性行為的源頭,就不可能獲得安全感,行為也會越泛化,一個行為本身是為了保護,同時也會陷入另一輪痛苦,這便是衝突。

強迫行為讓家豪增加了掌控感,但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痛苦,當一個人明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又控制不住,這本身就是痛苦。

一旦掀開行為的面紗,看到背後的動機,行為頻率就會降低,隨著一點點的探索和體驗,讓他看到強迫補償的是什麼,缺失的又是什麼,體驗每次行為後的各種感受,喚醒早年未被滿足的願望,那麼,癥狀自然會消失,安全感自然會重新建構。

04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安全感,更深層潛意識往往是被壓抑的攻擊。

家豪壓抑的可能是對姥姥的憤怒,因此,喚醒的不僅僅是被不斷分離的體驗,那裡充滿了絕望和悲傷,也要喚醒被壓抑的委屈和憤怒,而後者往往不被意識到,因為「對親人的攻擊會引發內疚和羞恥感」

翻譯過來就是:「我怎麼可以去恨我最愛的人呢」,僅此一點就足可以讓一個孩子情感隔離,或啟用更加原始的「分裂」機制。

當巨大的愛與恨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時,幼兒除了用幻想中的分裂,保留親人「好」的部分,隔離「壞」的部分,別的並沒什麼辦法。

而心理治療就是要整合這兩個部分,「好」與「壞」可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讓你知道,最愛你的那個人也是傷害你最深的那個,傷害你最深的也是你最愛的。

如若不然,「壞」的部分就會被潛意識變形為其他方式,傷害另外一些人

比如家豪,他會將這種憤怒丟給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他會用「突然消失」的方式傷害他們,潛意識是要讓家人品嘗自己早年的滋味,而這樣的發生屬於無意識,家豪不自知,家人也不知道,關係的破壞在所難免。

而你不安全的根源在哪裡,它又是如何影響著你的親密關係,又是怎樣變形的通過其他渠道增強掌控感的,而你,除了痛苦一無所知。當無法用現實手段緩解痛苦,除了探索內心,別無他法。

接下來,我會一點點告訴你,在親密關係中各種表現方式,你是如何無意識破壞著關係,又在裡面得到了什麼好處,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圖片與文章均來源於網路,作品版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所有轉載均標明出處與原作者,如儘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自網路」。

挑選優質文章,與您共同學習。重在分享,尊重原創。

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及時聯絡署名或刪除。

推薦閱讀:

TAG:安全感 | 負面情緒 | 失控(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