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得不好,全是原生家庭的錯!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文/映姐,來源公眾號:一映伴成長
圖/網路
01.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如果每周陪孩子不足12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其中反方辯手熊浩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過得不順遂不愉快都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夠完滿不夠出色?這個鍋,原生家庭可不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成了一種令人避而遠之談及變色的貶義詞。就連前段時間張雨綺再度離婚,也被更多人認定和她原生家庭有一定關係,並拋出她父母的關係為作證,力爭這一事實。再回溯到早前,張靚穎與馮珂的愛恨交織也被歸為父母離異,母親性格不好,所以她對父愛的執著選擇了馮珂。
映姐有個朋友深受「原生家庭毀孩子」的理念所害,因父母當初感情不和,自己在擇偶上便選擇不那麼喜歡卻老實本分的丈夫。生了女兒後,又擔心自己和丈夫的不和諧導致女兒重蹈覆轍,立志要做幸福婚姻的模板。只是家家過日子難免為了柴米油鹽家長里短鬧彆扭,她更焦慮不安,擔心女兒以後成了她的翻版。沒想到有一次女兒在看過一檔言情劇後反過來問她:「媽媽,你和爸爸在戀愛中是不是也吵過架,越吵越和的那種啊?」
其實小孩子什麼都懂,反倒是大人們欲蓋彌彰,試圖屏蔽孩子的心性。後來她索性放下壓力,該怎樣怎樣,家庭關係反而好多了。
02.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有多大?有人說很可能小時候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今年4月,高考狀元、北大才子、留美研究生「王猛」發布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對他的傷害,其中提到了很多細節,在王猛父母看來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王猛卻覺得和自己的自卑、內向性格有直接關係。
(網上流傳的「王猛」的萬字文原文開頭部分)
連高曉松在面對原生家庭時,都有不可言說的痛楚,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里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傷害。
就連熒幕硬漢姜文也袒露過當年因為母親的一件「小事」在心裡留下一道傷疤,幾十年不能撫平:當年姜文被中戲錄取時特別高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錄取通知書給媽媽看,媽媽卻扔在一邊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心情就跟坐過山車一樣,突然從高點跌到最低點。
03.
原生家庭皆禍害?自從「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普及開來,許多人彷彿終於找到了自己不幸福的「罪證」:原來是家庭的基因早已決定了現在的一切。隨處可見的評論,都充滿對「原生家庭之罪」的控訴。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肯定是深遠的,所以我們才強調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只是這種影響是否大到可以「判決」人的一生?
我婚姻不幸福都是因為原生家庭里父母感情不和?
我自卑怯懦都是因為原生家庭里父母習慣唯唯諾諾? 我害怕交際都是因為原生家庭里父母控制欲太強? 我工作上總是和領導同事合不來都是因為原生家庭父母太強勢?
聽起來不無道理,細究起來卻是不免有漏洞。大部分人的原生家庭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每個人的人生卻如此不同,原因在於每個人的自身努力不同。
我們在原生家庭里生活的時光不過短短十幾二十年,我們的人生卻很長,有更多「自我改造」的可能性。把自己的人生不順遂歸為父母,不過是給自己推卸人生責任找了一塊擋箭牌。
04.
蔡少芬糟糕的原生家庭是眾所周知的,父親早逝,母親濫賭成性,欠下高額賭債,而蔡少芬從小生活悲慘,17歲參加港姐出道後,賺的錢幾乎都被母親拿來還賭債,只是舊債未清新債又來,完全是個無底洞。也被母親逼著與富商交往,蔡少芬一度因此抑鬱甚至想到自殺。
可現在的蔡少芬,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是《不可思議的媽媽》里的「少女芬」,愛笑大大咧咧,和老公張晉的感情也讓人羨慕不已。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過: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無論我們出身於怎樣的原生家庭,我們都擁有變得更好的機會。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無形中加劇了父母的育兒壓力。自己不幸的原生家庭給自己造成了許多陰影,不想把這反饋到孩子身上,所以每一個「受過傷害」的父母都暗自發誓不講自己的「陰影」加之到孩子身上。
因為原生家庭里父母感情不和,不管我們怎麼努力,似乎都無法「完美」。孩子更是天生的觀察家,對「不完美」的真相洞若觀火,給予完整的教育,堅強的心,比任何刻意的演戲都要好得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