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世人遺忘的主峰,周圍比它矮的山峰都很出名

【前言】

驢友無男女之分,每次的千辛萬苦都是為了最終的相同理想;

當你經歷煉獄,眼見天堂之時,內心定是又愛又恨;

每一次的艱苦歷程,都似如孕育,過程雖疼痛難忍,甚至還存有退堂鼓的念想,痛苦只是暫時的,很快,那誘人的美景就會盡收眼底;

一次次的「疼痛」、慾望、興奮、拼爭對於愛旅行的游者來說,則就變成了那永遠的死循環;

不過,有時「貪婪」也是一種促使你前進向上的動力。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白馬尖

相信很少有人聽過這個名字。這個被眾人遺忘的大別山主峰,攜帶著他的蒼勁翠綠掩藏在這個茫茫的大別山深處。我也是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慫恿下前往這個不知名的景點。然而當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時,總有些發怵,還沒攀爬腿就開始了顫抖,偷偷告訴你,白馬尖沒有纜車。因為這裡前來遊玩的旅人非常少,如果你來到這裡看到有遊客,只能說明他是資深。

白馬尖的美景全在險峰之後,作為大別山主峰的白馬尖海拔約有1777米,與黃山蓮花峰相比僅有一百米之差。站在山下仰望那高聳的山峰,彷彿看到那「1777」正在向我招手,一個字「爬」,黃山都徒步上去了,這點距離,不算什麼。

滿懷激動的心情踏上這沒有回頭路的山峰,路在腳下,山頂在前方,坐等我去征服。一路的熙熙攘攘歡聲笑語,在行走中也難免會因風景而駐足,遠離城市喧囂,置身於魅力無窮的大自然懷抱之中,享受著靈魂滌盪。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艱難前行,在體力上的消耗也愈來愈大,幾個人好似在競賽一般,誰也不肯放棄,簡單休息片刻,仍舊繼續前進。

白馬尖因山峰形態而被賦予白馬。一峰直衝雲天,俯視群山,常年屹立在雲端之上,此故稱之為白馬尖。為什麼將其稱為尖而不是山呢?因為白馬尖是大別山的主峰,如果在稱之為山的話,會有些格格不入,叫尖不叫峰跟佛教的文化也很有關係;但沒有被稱為峰,也是使它不至於那樣普通。

山澗中的泉水潺潺形成的溪水,流水間形成了一股藏有含蘊的交響樂,新鮮感十足,走走停停、拍照攝影,這種無盡的感覺,永遠都不會感覺到任何疲憊。

越走山路越陡峭,溪水也在漸漸消失,但視野逐漸開闊起來了,周圍的群山漸漸浮現在眼前,隨之而來的不是去欣賞,而是心臟跳動的感覺。

既來之,則安之。我是要來征服這個「1777」的,坐下來,胡亂吃幾口乾糧,補充點能量,垃圾則隨手裝在袋子裡帶走,不丟垃圾是一個驢友最基本的素養。看著四周的山峰,感嘆還有走多久才能到達峰頂,最終我是要俯視它們登高望遠的,先給自己訂一個小目標,一步步邁進,一步步超越。

快要到達山頂,期盼已久的目標即將到達,愉悅的精神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前邁進,繼續重複登山這重複的動作,或許有些枯燥,正如那句話:「神思、靈魂在天堂,身體卻在地獄」。同行的夥伴都在相互鼓勵相互協作,團結好比堅岩,這應該就是登山的意義所在吧。

白馬尖為三尖之首,「天河尖」積翠擁黛、「白馬尖」峰巒嶙峋、「多雲尖」雲霧繚繞,這就是大別山的三大奇峰。這三座山峰之間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大自然的奇觀。

其實這裡是東漢年間的佛教聖地。古時候有寺廟對山峰的講法。「中國佛教第一古剎」白馬寺所對應的山峰便是這個白馬尖。這裡有這麼一句俗語:「北有白馬寺,南有白馬尖」。早在唐代之時多雲尖上也有一座著名的古寺, 不過因為山峰較高山路較為驚險,香客僧人難以抵達難以生活,也就逐漸衰敗,至今無人問津,白馬寺遺址還依舊屹立在此。


推薦閱讀:

TAG:登山 | 健身 | 大別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