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費生命的四件事:擔憂、自憐、埋怨、攀比
最浪費生命的四件事:擔憂、自憐、埋怨、攀比
憂慮
雖然經常聽到有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是「事不關己,關己則亂」,生活總是不容易,人有所憂慮是正常的事。
生活本來就充滿各種變數,人不能預知,與其焦慮未來,不如坦然面對,憂慮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不必為那還沒發生的事情勞心傷神。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過多的憂慮會打擊人的意志,使人喪失及時反應的能力,從而浪費了生命能量。
「杞人憂天」這種缺乏安全感的憂慮,是對自己掌控不了的力量的恐懼,其實,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多想也沒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還是順其自然,由他去吧!
自憐
自憐會使人走向封閉,覺得這世界是灰暗的,得不到愛,四周是冰冷的,處處都暗藏危險。
自憐會導致性格軟弱,在意念里這世界沒有你能與之抗衡的,你是弱的,需要被保護的,而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衝突。
克服性格的軟弱,避免「自憐」,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是自己認定的價值,而不是外界認可的價值。其實就是自信,即使在被外界否定時,對自我也充滿信心,這樣的心理準備就能夠去迎接衝突了。
迎接衝突即要正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惡」,能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挑戰中保持住自我,而僅僅是能迎接挑戰仍然是不夠的,最根本的方法是鍛煉自己「愛的能力」,嘗試與世界建立正常的聯繫。
埋怨
生活不順利,有的人就會怨天尤人,實際上是一種逃避,把失敗的責任都推給外部世界。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懷抱救世理想,但是不被世人理解,他只是調侃自己,「老天爺理解我!」並沒有埋怨他的同時代人。
整天埋怨的人,一言不合,轉身就走;稍有不順,恨天怨地,慢慢自己的生活失去激情、工作失去活力,但是困難仍在,整個局面必然還是一塌糊塗,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埋怨只是徒然浪費生命,於事無補,甚至陷入惡性循環,失敗感帶來埋怨,埋怨進一步加重了失敗感。
攀比
每個人都有攀比心理,或多,或少。稍微攀比一下,那叫給自己動力;比的多了,變成了沒有動力的壓力,造成了心理負擔。
攀比並不等同於進取與競爭,就如生命並不等同於追名逐利一樣。其實人生並不需要太圓滿,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會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時幸福並不是去拚命追求想要的東西,而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清代紀昀說:「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曾國藩也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和別人攀比實在沒有必要,走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人生,才是明智之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