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究竟在想什麼?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托·兒·所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1416971346165760

▲《託兒所》第6期--《亂撓痒痒的章魚》

一隻章魚教會你如何面對犯錯的孩子

搶弟弟妹妹的玩具、摔碎媽媽的化妝品、撞傷其他小朋友……6歲以前,孩子正值活潑好動期,免不了會闖出一些小禍,給快活的小日子帶來一些「雞飛狗跳」。

這時候,父母總是會陷入一個糾結的境地,到底該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調皮搗蛋犯了錯的孩子呢,是打罵、責怪、講道理、還是乾脆一笑而過?

對此,著名兒童心理學家GJ Bertsch認為,過於嚴厲的懲罰會對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不僅起不到給孩子示警的作用,還會扭曲孩子心靈,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也表示,哪怕是輕度懲罰也不建議父母執行,因為只要是懲罰,總有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風險。他認為對待犯錯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去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並思考如何改正

艾爾菲.科恩的觀點與托德老師的觀點不謀而合,在《託兒所》的第六期節目中,托德老師就講述了《亂撓痒痒的章魚》這樣一個繪本故事,為大家深度剖析了孩子犯錯時的心理活動,並為父母們如何處理孩子犯錯提供了建議

孩子犯錯時到底在想什麼?

孩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如果不懲罰,他們會不會心安理得地繼續「橫行霸道」?

我們國家以前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彷彿只有嚴詞厲色的打罵教育才能給孩子起到震懾效果,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察言觀色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會通過別人的表現來判斷自己行為的正誤。

1、孩子犯錯時會試圖彌補過錯

《亂撓痒痒的章魚》繪本中,小章魚雖然調皮搗蛋,但最後因為愧疚主動去幫牡蠣找回了珍貴的珍珠。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每個小朋友都和小章魚一樣,在犯了錯後內心會被羞愧、內疚與自責所充斥,這是人類自然而然的情緒散發。

在這種情緒的驅動下,小朋友們自動產生彌補的心理,只不過他們還太小,還不知道如何才能減輕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因此通常會表現出不知所措的樣子。

我們不妨細心觀察一下,孩子在摔碎了家裡的物件時,是不是看著碎片殘骸欲言又止;孩子在不小心推倒弟弟妹妹後,是不是手足無措想安撫他們卻不敢行動。

其實,那一句「對不起」就在他們口頭呼之欲出,就等著父母正確引導他們說出口了。

2、大聲打罵會降低孩子的內疚感

不少家長會問,既然孩子會有內疚感,那為什麼每次犯錯時他都不願意承認,千方百計地逃避責任呢?

如果是這樣,父母們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否總是不問緣由,劈頭蓋臉地就給孩子來一頓責罵了。

孩子從犯錯到自我彌補,這中間內疚感的發酵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如果父母還沒等到孩子自責就斥責孩子,或給予嚴厲的懲罰,他們的內疚感就會被沖淡,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為所犯的錯誤承擔了後果,不需要再費腦筋思考如何補救了。

孩子犯了錯,父母如何正確處理?

「打」會傷害孩子的肉體,「罵」會傷害孩子的心靈。這不能打不能罵,那麼到底如何才能阻止孩子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呢?

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三步小法則,讓父母們在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前提下,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第一步: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地鐵上大哭,媽媽因為覺得不好意思大聲斥責孩子,命令他不許再鬧,結果孩子卻哭越厲害。

很多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看到孩子做錯事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但其實這樣只會放大孩子的委屈心理,起到反作用,即使達到了震懾效果也是治標不治本。

建議父母們在感到自己的情緒即將失控時,在心裡從1默數到20,或是先離開孩子幾分鐘,直到自己的心情有所平復再開口和孩子交談,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第二步:和孩子談談TA的錯誤

孩子想要改正錯誤,一定要先認知到自己的錯誤是什麼,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在《媽媽是超人》的節目中,大麒子有一次在玩耍時不小心磕到了小女孩,拒不認錯。

這時候,鄧莎耐心地告訴大麟子:「妹妹磕著腦袋很疼的」,讓大麟子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意識到了自己雖然無意,但確確實實讓對方受到了疼痛,這就激發了大麟子的內疚感。

鄧莎的這種教育方式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她會在孩子犯錯傷害到他人時,引導孩子和對方共情。

多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感到怎麼樣呢?」,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

第三步:讓孩子思考如何彌補錯誤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我該怎麼做去彌補我的錯誤」,並讓他去嘗試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如果結果不達預期,父母再出手指導孩子改正錯誤也為時不晚。

同樣是《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在咘咘推倒妹妹後,先引導咘咘說出了推妹妹的理由「想抱抱妹妹」,並給了她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和妹妹波妞的關係,這時候兩姐妹的關係已經有了一定的緩和。

直到兩姐妹午睡時,賈靜雯才揭開了「謎底」,告訴了咘咘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教育她「做錯了事一定要說對不起」,並讓她親吻擁抱了波妞。

犯錯是每一個孩子的必經過程,這是天經地義,卻不能一笑置之。

孩子每一次的犯錯,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日積月累的思考、反省,他們可以學會改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學會不去傷害他人。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健康正直的心態下成長!

《托·兒·所》系列節目之「繪本里的心理學」,是由全國首個將父母育兒理念與孩子心靈成長相結合的音視頻內容平台「芝士童蒙」兒童心理學博士托德老師聯合打造的國內首檔兒童心理解讀短視頻系列節目。

在這裡,托德老師將結合當下經典繪本,揭開父母與孩子心靈溝通的秘密,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讓家長們在陪伴孩子完成親子共讀的同時,實現父母與孩子心靈的共同成長。

每周五,托德老師會在芝士童蒙,與您一起探究每一個兒童問題背後的心理學答案,暖心陪伴孩子成長。

快來關注「芝士童蒙」和《托·兒·所》系列節目吧

芝士童蒙簽約講師 托德老師

郭銳(托德老師),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科學教育協會特聘心理治療教練。擁有十餘年心理諮詢臨床經驗,長期致力於心理學學術研究及心理學應用和普及推廣,參與多項國內外青少年心理疾病課題。累計已為300萬家庭解決兒童問題,著有《托德老師講兒童行為心理學》、《心理學家的育兒私房筆記》等作品。

文案 | 小夫君

編輯 | 萍鵝 封面 | 橙子味的甜柚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