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在培養懂事的孩子,你只是在培養"低慾望兒童"

1,

孩子跟奶奶逛街回來,一直悶悶不樂。我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悄悄問他為什麼不高興。他猶豫了一下告訴我,逛街的時候看上一個玩具,他想要那個玩具。我聽他描述,那玩具大概就是3、50塊錢的東西。

我問他,你想要那個玩具,為什麼不跟奶奶說呢?

孩子說,因為你和媽媽都教育我,不要跟爺爺奶奶們要這要那。

聽他這麼一說,我覺著欣慰,又覺得他可憐。

陪大人逛街,要一個小玩具,也不算什麼過分的要求吧?如果他張口,奶奶一定給他買。他高興,奶奶也高興,全家都開心。哪怕奶奶沒有給他買,他表達了他的「慾望」,也比憋在心裡好過。

可是,是我一直在教育他,想要什麼東西,要憋著

2,

不久前,我們單位邀請一個骨科醫生來做健康講座。趁講座還沒開始的時候,一個中層幹部一個箭步躍到了醫生面前。

他說,我肩膀這裡不太好,你能不能先給我按摩一下?醫生婉拒。周圍同事看了,暗笑不止。

等講座開始後,醫生自我介紹,人家曾是國家隊的隊醫。同事們更覺得,那位小領導唐突。

事後我就想,那人年紀輕輕、做事唐突、資質平庸,為什麼還能比別人坐的位子更高呢?

和台下那些竊笑的同事們相比,起碼他有一點比他們強:敢要。

3,

特朗普在他的書里講過一個故事。

美國總統卸任後都會建一個圖書館。卡特總統給自己籌建圖書館的時候找到了特朗普。特朗普問他要多少錢?

卡特說:如果你能捐我五百萬美元,我會十分感謝。

特朗普一直認為,卡特資質平庸,根本不是當總統的材料。但是這次的經歷,讓他發現了卡特的一項核心技能:敢要。

卡特就是能臉不紅、心不跳,毫無掩飾地獅子大開口。

你不敢要,別人哪會給你?

4,

敢要,是我教育中的薄弱一環。

自小我就被教育,要隱忍,要含蓄,有什麼想法不要說出來,時間長了,我反倒把「攥著拳頭讓人猜」,看成是一種修養。

可是,當我們長大以後,像父母一樣,願意揣測我們心思的人,越來越少,像班主任那樣有心,發現我們閃光點的人,也越來越少。

你不把你的慾望表達出來,又有多少人會想著去滿足你呢?

畢竟,「我不想當班長,別人偏要選我當班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認為,那些懂得約束自己,不問家人伸手要東西的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誠然,「克己復禮」是一項優良的品質。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跟拒絕孩子相比,讓孩子約束自己,是家長讓自己更好過一點的方法

當孩子想要一個玩具,我們苦惱的是,不知道如何拒絕他,而不是苦惱於,為何小朋友這麼喜歡玩具?我們希望一個小孩子「懂事」,多少也有些私心吧。

其實,我們討厭的並不是那些表達自己慾望的人,而是不喜歡好吃懶做、不勞而獲,或者有著不良慾望的人喜歡一樣東西,想要得到它,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了。

那麼,如何獲得心儀的東西呢?一個經濟的方式是,先從性價比最高的那一種開始嘗試

開口要,性價比最高。如果開口要了,得不到,那就付出一點代價。如果付出一點代價還不夠,那就苦幹實幹。

只要你要的東西是正當的,為什麼不能開口呢?

5,

孩子後來跟我說,沒有買那個玩具也挺好的,反正家裡還有其他玩具。

他開始寬慰起自己來——這讓我意識到,這也許不是一件好事。

當你有可能獲得一件東西的時候,為什麼不拿最小的成本,去試試看?反倒清心寡欲起來?

我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低慾望兒童」

你喜歡,就開口要啊。你連張口都不肯,只說明那個東西,你沒有那麼喜歡。

你要不要是你的事,我給不給是我的事。

不要以為別人不會給你,你就不主動要。

相比之下,孩子要學會的,不是如何壓抑自己的慾望,而是如何坦然接受別人的拒絕

- End -

愛童言微信公眾號: arhats500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教育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