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詐死騙保,妻子不堪辱罵帶孩子自殺:摧毀一個家庭,一句話就夠了

「 hello~大家好,我是壹心理的小編,壹編。不足之處多多包含,希望可以壹編髮文,一邊給大家帶點東西。不多,但有點用。」

「 壹編看到這則新聞時,想起了以前被街坊領居指責的場景,好在後來大家都意識到不對,最後和好。可每每看到類似事情發生的時候,總禁不住嘆氣。

希望你們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曾經有的話,相信這篇 由壹心理主筆團 笛子原創的文章,可以帶給你們一些心靈的慰藉。」

01

「希望我的離開,

能夠讓你們的嘴巴以後留點人情」

這幾天一直在關注一則十分痛心的新聞。

10 月 10 日,湖南省新化縣一女子在朋友圈留下一封絕筆信後,帶著 4 歲的兒子和 3 歲的女兒,跳河身亡。

而早在今年 9 月,她的丈夫何某曾駕駛的車輛在河中被發現,親朋戚友都以為他已駕車不慎墜河或遭人搶劫,反正凶多吉少。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這一家四口全已撒手人寰時,失蹤的丈夫出現了。

妻子臨死前都不會知道,自己深愛的丈夫為了逃避 10 多萬的網路貸款,在保險公司購買了一份賠償金額 100 萬的人身意外險。為了騙取賠償金,他故意租借車輛製造了車毀人亡的假象,成功騙過所有人。

由於丈夫「離世」,妻子深受婆家人的百般刁難與責罵,把責任全部推給她。

嫌棄她沒有工作,讓丈夫一個人掙錢養家。

丈夫失蹤,生活的擔子落在了她身上。她想出去打工,婆家人還要求她簽協議,每個月給他們寄 3000 塊錢,說是小孩的撫養費。

這還不夠,婆家人指責她花錢大手大腳,欠下一屁股信用卡債。現實卻是,她刷的 2 萬元信用卡都是為了家庭生活。更打擊她的是,婆家人還造謠說她精神有問題。

其實,這位媽媽的命很苦。

人最深的情感需求就是感覺到被愛。而她從小就嚴重缺愛。

5 歲喪母,18 歲父親驟然離世,跟著奶奶、嬸嬸長大。讀完初一,就跟同鄉外出打工。跟丈夫相親認識後結婚,婚後第一年生下兒子,第二年生下女兒。

平日里,她在家操持家務、照顧孩子,丈夫出去跑車賺錢。女兒去年患了癲癇病,她更加無法外出工作了。

可以說,丈夫是她唯一的依靠。

丈夫出事後,生死未卜,她要再次面臨沒人愛的童年陰影,本就心如死灰。

而外界的輿論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所在的山村本就閉塞,日復一日的造謠,傳到了縣城,周圍的謾罵、潑冷水、侮辱、惡意揣測等語言暴力,讓她徘徊在精神崩潰的邊緣,把她逼到了絕路。她不想自己死後,孩子像她一樣無父無母、無依無靠受人欺凌地長大。

所以選擇了最決絕的方式:一起死。

「希望我的離開,能夠讓你們的嘴巴以後能留點人情」。

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足以摧毀一個家庭。

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也被成為隱性精神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傷害。

在她承受著丈夫離去的痛苦時,周圍人的每一句語言攻擊,都在慢慢地摧毀她活下去的勇氣。

語言,是有溫度的。

而冷漠的語言,就像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刃,在不知不覺間就積蓄了摧毀一個人的力量。

02

每一個人,

都不應該成為那個用語言殺死別人的劊子手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語言暴力。

心理學家曾經調查顯示:

平均每 20 個人就有 1 個人遭受過語言暴力。

每 50 個人中就有 1 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語言暴力可能會對青少年時期造成深刻創傷,而如果語言暴力進入成年階段,進入社會中、工作崗位中,則會對自身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知乎上有人問:你有遇到過周圍人性格大變的事例嗎?

最高贊的回答令人很心疼。

答主 @桑土公的肚子 說,他的 16 歲是灰色的。因為一次和同學掰手腕把胳膊掰折了。

做了兩次手術,第二次麻藥失效,電鑽鑽骨頭。鑽心的疼,也不及後來他遭受到的語言暴力帶來的疼。

受傷入院後,他的 QQ空間 炸了,「掰腕子還能折胳膊」、」哈哈哈「、「這傻逼誰啊」……

一周後,他打著厚石膏回學校上課。一進教室,全班爆發哄堂大笑。

他去上個廁所,在走廊里都能聽到「就那個,12班那傻逼」。

老師們總是拿他這個梗開涮。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試,他考了班級第二名。有個老師在課堂上說,「你看人家,右胳膊掰折了,左手答的卷都比你們分高,你們還趕不上一個殘疾人?」

從此以後,他在眾人眼裡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掰手腕把胳膊掰斷那傻逼」。

有些玩笑可以開,有些玩笑就是在你的傷口上撒鹽。何況你已經癒合的傷疤,被人當成樂子一次次地當眾揭開。

這個答主說,他從小家庭幸福,性格非常的外向、開朗,從來都是真誠、善良、熱情。

而經過了這段日子,他完全變了個人:

「我開始不敢抬頭走路。做不到與人對視,習慣跟著人後面走,如果我後面有人走,我會覺得被人盯著。「

「我變得偏激。考慮問題總往極端了想。」

「我變得非常不自信。我覺得天下最傻逼的莫過於我……我不相信自己有實力。」

」我不再主動社交。我從未追求過別人。以後也不會。」

嘲笑、譏諷、尷尬、挖苦,這就是他的十六歲。

旁人逞一時之快說出的惡毒的話,讓他不斷催眠自己,慢慢形成了自卑、不配得的信念系統。儘管他長大後慢慢修正了性格缺陷,但當時造成的傷害,一輩子都難以被撫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鄒泓說過:

「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傷害,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也太玻璃心了吧,不就朋友間隨便開個玩笑,至於嗎?

可在你眼裡無足輕重的玩笑,在他心裡那已經是埋在心裡的痛,一碰就疼。

可以說,「玻璃心」這三個字,是世界上最狠毒的語言暴力。

它站在道德制高點,把所有你對惡意攻擊的防衛,都變成了你的心胸狹窄,不夠寬容豁達,不夠積極陽光。

這些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

「你怎麼那麼蠢?」「豬腦子」

「你都28啦,再挑就嫁不出去了。」

「掙那麼點錢,你有什麼用?」

「你這樣不會有出息的」

也許我們平時並不認為自己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實際上常常無意間給別人帶來了痛苦。

無數的悲劇,都是我們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的。

因為,糟糕的語言就像是對心靈的凌遲處死,比肉體的傷害還要摧殘人心。

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成為那個用語言殺死別人的劊子手。

03

這是一個自由發聲的時代,

卻也是一個隨意說話不用負責的時代

電視劇《黑鏡》第三季《全網公敵》里,一個報社的女主編,因為發表了一份針對殘疾人的不利言論,一群鍵盤俠在網上對她展開語言攻擊。

他們詛咒她去死,說她是「讓人噁心的婊子」,各種侮辱性的話語鋪天蓋地。

第二天清晨,她真的死了。死得很慘。

接著,一個歌手因為在一檔節目上公開侮辱了一位模仿他的小男孩,成為眾矢之的,遭到萬千網民攻擊。

第二天,他也死了。同樣死得很難看。

原來,有人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場 「Game of Consequence」 的投票遊戲。

網民只需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在發布他的姓名和圖片,再加上 #Death to# 標籤,人氣最高的目標會在每天下午17時被清除(即謀殺)。

上面說的兩個人,都是當日網民投票的冠軍。

第三次,一個普通的小姑娘,因她在戰爭紀念碑前拍了一張不雅的自拍,就被網友判了死刑,成為當日人氣最高的死亡目標。

第二天,她也被殺了。

幕後操縱者成功將網路媒介變成了情緒宣洩的窗口,和踐行暴力公平的途徑。

在故事的結局,所有參與者都成為了遊戲者,因果循環,網路噴子最終都成了自己「抉擇」的祭品。

生活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不管是網路輿論的施暴者,還是被口誅筆伐的躺槍者,最後歸宿都是在自己的憤怒情緒里灰飛煙滅。

那麼,鍵盤俠們為什麼熱衷於攻擊他人,凡事都不吐不快?

知乎上作者 @NiSS的每日vlog 有篇文章《你好,我叫鍵盤俠》寫得很形象:

曾經,魯迅以筆為武器,誓要拯救中國人;

現在,我以鍵盤為武器,誓要罵死所有讓我不爽的人。

有太多的語言施暴者習慣把「發泄」當做「伸張正義」,把「惡意攻擊」當做言論自由。

他們在鍵盤敲出那些字元之前,被所謂的正義感充斥了頭腦,被輿論營造的風向帶著狂奔,完全不想費腦力去思考。

耶魯大學心理學研究員克羅基特經研究發現,人們認為懲罰作惡者的行為有助於建立自己的可靠形象,顯示自己的正義,表達義憤是在傳播正能量——進而提升社會道德,促進公平和正義。

這是一個自由發聲的時代,卻也是一個隨意說話不用負責的時代。

但要記得,你的語言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你內心的溫度。

有時候, 能夠選擇適時的沉默,其背後的底色是人性的善良。

「在這個世上,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請尊重每一個生命。「

04

「我不想和她們對罵,

要不我和她們又有什麼區別?」

語言暴力是一種非常易於傳染的情緒狀態,就像是一場看不見的情緒和情感瘟疫,不要以為它離我們那麼遙遠。

同事小蔚上大學的時候平白無故遭遇了一次網路語言暴力。她只是在一個普通的日子裡,瀏覽微博時隨意寫了個評論,一夜之間收穫幾千個贊。

而有個網友因為好奇點進了她的微博主頁,把她的微博翻了個底朝天,並且發現她在某個事件中支持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偶像,開始對她進行惡意攻擊。

各種人格侮辱、謾罵從天而降,還引來大幫腦殘粉來她的微博圍攻,像偵探一樣從她的微博里尋找與他們言論不合的蛛絲馬跡。

最後,同事迫於無奈,把所有微博清空了。

「我不想和她們對罵,要不然我和她們又有什麼區別?」

心中有個聲音告訴她,「我本來就沒有錯,那些人只是藉機泄憤而已」,不能讓自己也成為同樣的施暴者。

有人說,那當我們看到不公平事件,看到弱者被欺凌,看到善良被利用,就什麼都不能說了嗎?

當然可以說,但要好好說。

因為言論自由,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表達的權利。

我支持每個手裡的話語權,支持伸張正義。只是希望,每個人在發聲之前,能不能問一下自己:

  • 我看到的是全部事實了嗎?
  • 我查證過了嗎?
  • 我能為我說出口的話負責嗎?

如果不能,請學會閉嘴。

最後

希望每個人,當看到一個事件出現時,不要著急下定論,不要惡意揣測他人,也許你看到的只是事情的冰山一角,讓子彈飛一會,讓自己的思考深一點,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

世界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語言暴力的施加者,也有可能成為語言暴力的受害者。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被圍攻的是不是你。

誠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的那樣: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請記住,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你經歷的東西。

- The End -

「今天的文章看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如文章最後說的,讓子彈飛一會,不著急定論和批評,這樣你我都好一些。」

「我是壹心理的小編,壹編髮文,一邊帶點東西給大家。」

更多實用的心理知識,請關注壹心理知乎號↓ ↓↓ 世界和我愛著你~

壹心理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自殺 | 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