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在30歲之前點開了這篇文章

最近,我有朋友正在換工作。

雖然已經零零散散的換了好幾家公司,但是按照她的話來說,沒有一個滿意的。

不滿意的點無非那幾個,薪水低、待遇差、公司坑、老闆傻X。

同時從大學校園裡出來的夥伴們,有的出國有的讀研,選擇工作的基本都已經在一家公司安穩的度過了試用期。

只有她,像一朵浮萍似的,被家裡牽著根,被現實壓著蓋。

她想干項目助理,可是她連崗位職責都搞不清楚;她想考證,可是買回來的書連包裝的透明薄膜都沒撕開過;她想安穩的待在老家,可是每天都活在被家裡人催促「去外面闖闖」的煩躁里。

最近一次跟她聊天,她說自己找到工作了。

去親戚的公司里上班,不在老家,正準備租房子。

問她是做什麼的,她說不知道,反正家裡人說挺輕鬆的。

– II –

這幾天,隨著氣溫下降的是我周圍一部分人的情緒。

在朋友圈傷春悲秋的;白天「哈哈哈哈哈」晚上"人間不值得「的;還有一個男孩子,每天都在求富婆包養。

印象中,這個男孩子在大學時期還算積極,曾經在大家都心猿意馬的時候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不知道他畢業後經歷了什麼變成現在這樣。

可能他的這句話只是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可能是一個釋放情緒的出口。

但是人是最擅長將事情合理化的生物,人很容易就原諒自己。

他們可能很難容忍別人的缺點,但是他們很容易編造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將自身合理化。

「今天老闆批評我工作做得不好,我剛剛入職,哪裡懂得那麼多?」

「說好減肥又胖了五斤,我最近那麼辛苦,吃點夜宵犒勞一下自己怎麼了?」

「買好的課程上了一節直到課程過期就沒再打開過,最近太忙了,不是我不想去學......」

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最起碼」豐滿「這個詞讓我們想起來都會有觸摸的實感,而那些「自以為」的計劃都是口頭承諾、空頭支票,是美好幻境中的泡沫,都不用動手戳,自己就破了。

– III –

前面我提到的那個女孩子,最近微博更新了一條動態:

「我的人生,大概不是我能左右的。」

她二十多歲,花兒一般的年紀,只能靠在網路上抒發一下她被安排的不滿,然後繼續心安理得的縮在舒適圈裡。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是大多數人經常會有的生活狀態。

因為他們都屬於「及時滿足」的個體,這是人類的本能。

在原始社會,原始人靠摘取樹上的果子果腹。他們爬到樹上,伸手摘下果子,就地吃了,這就是「及時滿足」。

後來,隨著人類不斷地進化,人類開始不再滿足於這種即摘即食的方式,他們開始把摘下來的果子運回洞穴里,屯下來等以後吃,這叫做「延遲滿足」。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的一間幼兒園開始的。

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里,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

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

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後按了鈴。

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 IV –

不管是人類的進化,還是個體的成長,都是從學會「延遲滿足」開始的。

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會告訴你,你好好乾,公司一定會看到你的努力的,升職加薪什麼的都會有的。

大多數人卯著這股勁兒幹了幾個月,發現過去期待的那些回報都成了紙上畫的餅。

於是他們一拍桌「老子不幹了,拿多少錢干多少事兒,憑啥給你多干啊,有這點時間和精力我不如干點別的呢!「

他們或是跑去享受生活,或是開始進行額外的投資理財,但是大多數都因為是投資界的新人而吃了不少苦頭。

其實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選對正確的投資方式,盲目的進入市場,才最終落得個血本無歸的下場。

聰明人會選擇一隻經驗豐富的領頭羊。

而在人人積金,這樣的領頭羊有9000多隻。

投資作為一件中長期的事情,需要精準的市場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查覺度。但是在這裡,你不需要具備任何特殊技能,只要選對炒股牛人,就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V –

從小我們都被教育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穫,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萬物有生長的規律,人也是一樣。

同樣在廣袤的土地上生存,沒有誰的盛開不是厚積薄發。

本質上,你現在的付出,並不是決定你現在的身價,而是一年後你的身價。

人類若只局限於即時滿足,恐怕還一直生活在採集文明,不會春耕秋收,文明無法擴展。

個體若只局限於即時滿足,也只會困於當下的處境,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你要做的,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

3月份付出的辛勞,9月份會給你回饋。


推薦閱讀:

TAG:情感 | 生活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