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寫今——解讀梟雄

導讀:古代常有些英雄人物,由於作了一些違反人們通常觀念的行為,被稱為梟雄,甚者遭遇非議。我認為論英雄當忘其疵,所以用離經叛道的手法寫了這篇文章。敬邀各位轉發關注,感謝支持!

前面是文言,後面是白話。白話並未逐字翻譯自文言。

載入超時,重試中

                 曹操像 圖片來自網路

梟雄論——讀曹操《求賢令》三篇有感(文言)

古之儒人,每好曰忠孝仁義。觀曹操之《求賢令》,其舉才未以仁孝,而世亦多責操以忠義。論英雄當忘其疵,故屬文以記。

  吾聞之: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何哉?豪傑之疵,庸人之樂也。碌碌者不知自恥,喜求見人之私短以非笑之,而飾以忠孝仁義,何性之險也?況忠孝仁義,英雄之末節,何足以非之?

  世之治亂,一如人之康疾。平居無事,則唯食五穀,一日不食則飢,七日不食則死。忠孝仁義,世之五穀也。及其病,則刺之以針石,苦之以湯藥,雖毒蟲猛物,便於病則食之。人之常不欲者,自刺以針,自苦以葯,遇毒蟲猛物則遠之,所以皆用之者,急於時也。所謂豪傑之士,世之毒蟲猛物也。

  曹操制北方而平滅諸侯,略定天下,然挾制天子,未為忠也;吳子擊齊攻秦而威三晉,然東門一出,母死不歸,未為孝也;白起為秦略地於六國,數敗天下將,起在則秦無慮矣,然趙降卒四十萬人,一旦而坑之,未為仁也;李世民翦隋末之雄,至貞觀而接以治世,然伏兵於玄武門,親殺李建成,猶恐其不死,未為義也。是其事愈烈,則其人愈忍。雖然,不足以責之。何哉?曹操、李世民,有大利於天下;吳子,白起,皆興其國。向使曹操守其忠,則獻帝用事,其能不足制諸侯,世固將愈亂;吳子守其孝,則學不必成,而無能為於列國之間;白起守其仁,則趙無以弱,秦無以強,秦趙之來者難知矣;世民、建成,勾踐、夫差也。

  是故曹、吳、白、李,皆毒蟲猛物,處世之病而革變之時,欲興利天下而逞其大志,身常臨於死地,雖欲忠孝仁義而不暇也。故曰:忠孝仁義,英雄之末節。雖然,亦人之大節,則何以處之?曰:身行仁義,而知豪傑之事也。

梟雄論——讀曹操《求賢令》三篇有感(白話)

古代的儒者,常喜歡談論忠孝仁義。我讀曹操的《求賢令》,他獎拔才能並未以仁孝為標準,而世人也以忠義來非議曹操。論英雄當忘其疵,所以做了這篇文章。

  我聽說,古代的人,有過人的才能,就會由於脫離世俗,而遭受到非議,處於困境。為何呢?有才能的人免不了有些瑕疵,而一些人由於才能不及,想要攻擊這些英雄豪傑之士,所以喜歡非議這些人。他們不以碌碌無為為羞恥,反而喜歡找別人的隱私和短處來非議嘲笑別人,表明上則用忠孝仁義來作為非議的理由,性情可謂陰險。況且忠孝仁義,不過是英雄的小節,也不足以用這些來非議。

  世道有治世與亂世,就像人健康和生病一樣。平常沒事的時候,只吃五穀,一天不吃就會餓,七天不吃就會死。忠孝仁義,便是五穀。當人生病,那麼就會用針灸刺穴,喝苦的湯藥,即使是毒蟲猛物,對病有利就食用。人所不希望的,是用針扎自己,喝苦的葯,遇到毒蟲猛物則遠遠避開,然而生病了這些方法便都用上了,因為生病是緊急的時刻。豪傑之士,便是毒蟲猛物。

  曹操統一北方,翦滅諸侯,基本上平定天下,然而挾制天子,並不忠誠;吳起擊敗齊國,秦國,威震三晉,然而出了衛國的東門,母親死了也不回來治喪,並不孝順;白起為秦攻擊六國,多次擊敗天下的將領,有白起則秦沒有什麼可憂慮的,然而白起一下子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並不能稱為仁;李世民統一天下,達到貞觀之治,然而在玄武門伏兵,親手殺了李建成,就怕李建成不死,也不是義。那麼事做的越轟轟烈烈,這些人彷彿越殘忍。即使這樣,也不足以責備。為何?曹操、李世民,對天下有利;吳起,白起,都使國家興盛。如果曹操守著愚忠,那麼獻帝便會為政,他的能力不足以約束諸侯,世道當然要更加混亂;吳起守著孝順,則不一定能夠學成,便無所作為;白起守著仁,那麼趙國就沒辦法削弱,秦國也沒發強大,秦趙之間的將來難以預測;李世民、李建成的關係,就像勾踐夫差,一個必須被另一個擊敗。

  所以曹、吳、白、李,都是毒蟲猛物,在亂世革變的時候,想要作對天下有利的事,從而完成他們大的志向,自己也常處於生死之間,即使想要忠孝仁義也無暇顧及。所以說忠孝仁義是英雄的小節。即使這樣,忠孝仁義也是普通人大的處事原則,那麼如何對待忠孝仁義呢?大概是自己身行仁義,同時也要理解英雄豪傑的行為。

喜歡公眾號內容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以古寫今」。

原創文章,版權保留,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TAG:曹操 | 英雄 | 唐太宗李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