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喂大的上海
首屆「進口博覽會」為什麼在上海辦?因為「進口」與「上海」的歷史淵源。當上海還是個小縣城的時候,偏居一隅,有些營養不良。也許是靠海吃海,海外的東西進口吃多了,才逐漸喂大了體魄。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舊時的上海一家人
黃浦江邊的上海,從來都是吃浦江水、河浜水或者土井水長大的,開埠以後,洋人喝不慣,感染疾病的死亡率比華人更高。1875年,英國立德洋行在楊樹浦辦了個供水公司,開始時沒有管道,靠木船將黃浦江水運到貯水池過濾,然後用船和水車運送給來往的船隻和租界里的用戶。
1880年,楊樹浦水廠建立,在江西路香港路口建造了水塔,鋪設了供水的管道,從小東門到靜安寺,沿街每隔一段路設立一個吸水鐵桶,打開龍頭就有自來水流出。挑水夫送水,不論遠近,每擔10文錢。當時,這在世界上是相當先進的的公用事業,在中國更是首屈一指的第一家。
香港路上過去有一座水塔
19世紀60年代之前,上海人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常態,1861年,英國商人史密斯、米基發起組建上海自來火房,他們進口了一個煤氣罐,安裝在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西,地下敷設幾千米輸氣管線。
自來火房
1865.12.18南京路(河南路-外灘)上10盞煤氣路燈開始亮燈,照亮了上海人的夜生活。1875年,巴黎火車站亮起了世界第一盞電光燈,僅6年後,英國人立德祿就在南京路江西路口建立了上海電力公司。1881.7.26晚上,從外灘到虹口招商碼頭,15盞電光路燈一起放光,引導上海最早走進「不夜城」的時代。
解放前的夜上海
上海原是個「有舟無車的澤國」,河渠縱橫,出入都靠船隻。開埠後,填河築路後,大多用獨輪車代步,直到19世紀50年代,洋人進口了馬車,雙軸四輪,前輪可以轉向,車廂精緻,很快就盛行了起來。
1873年,有個叫米拉的法國商人從日本來上海,帶來了300輛「東洋車」,他向法租界申請「手拉車」營業,開辦了第一家黃包車車行。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時從香港帶進兩輛美國製造的「奧茲莫比爾牌」汽車,第二年,工部局給他發了臨時牌照,每月2塊銀元,就可以開上街頭。
車水馬龍的舊上海
汽車是德國人1886年才發明的,當時世界上並不普遍,上海街頭最早出現的汽車,讓追求新奇的上海人瘋狂追捧,逐年增加,1903年三輛、1908年119輛、1912年達到了1400輛。上海街頭,從坐馬車、洋車招搖到坐汽車兜風,成了摩登時尚。1919年,浙江定海人周祥生在上海辦起了「祥生車行」,他的40000號民族品牌,凝聚了四萬萬同胞的心,當年祥生出租的服務理念,今天的強生出租仍在傳承。
祥生車行
都說上海崇外,說上海新潮,實在是「進口」喂大的緣故,見識早、見識多,就敢為人先,創造了數不清的「第一」,就有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勇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