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以後過生日也要包別墅!」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教孩子理解差異,積極面對挫折,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納自己改變不了的......

1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著實讓我震驚了一下。

9歲的小學生過生日,家長竟然包別墅,請司儀主持生日宴,還請豪車負責接送參加生日宴的同學。

生日宴的現場不僅有泳池、有草地還有開放式的西餐,這樣的規格堪稱小學生過生日的豪華版。

參加了這樣的生日宴,孩子回家後紛紛跟家長表示,也想要這樣的生日PARTY,有家長粗略算了一下,這樣的規格,至少得1萬塊。

這下家長就犯難了,辦這種級別的生日宴,自己覺得鋪張又浪費還容易形成攀比之風,不辦,又怕孩子覺得自卑。

其實,生活里,教孩子面對差異,是很多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媽媽,別人家好有錢」

「爸爸,別人家的房子好大啊」

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很多父母都無言以對。可是,我總覺得這正是考驗父母的時刻。當孩子問:為什麼別人家更有錢?你的答案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

孩子的比較心,其實很正常。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攀比心看做洪水猛獸,但其實,人有比較之心再正常不過。

尤其是孩子進入幼兒園,有了自己的小社交圈子後就開始注意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了。

所以我們能看到幼兒園的孩子常常會誇大、炫耀自己。這其實是他們表達自己的快樂和自信的一種方式。

在中國教育電視視頻《你好寶貝》中,有個叫蟲蟲的小女孩,每次比賽都要求自己得第一名,如果沒有得第一名就會又哭又鬧,有一次幼兒園裡的運動會,她得了第三名,在去領獎時,她做了一件讓大家都很出乎意料的事,她把第一名、第二名的獎狀撕得粉碎。

在視頻拍攝期間,蟲蟲爸爸沒有開寶馬而是騎了一輛自行車去接她,她氣的哭鬧不止,蟲蟲爸爸只好把她硬生生地抱起來放到了自行車上。

這說明孩子的攀比心理已經開始萌芽了,他們想要通過攀比的形式來獲得自尊心的滿足感。

心理學家基思·佩恩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比較之心,至今為止他仍然能清楚記得他意識到自己很窮的那一刻。

那時他四年級,站在小學的食堂隊列里。他不需要為食物付錢,因為他家的收入很低,低到有資格讓他獲得學校的免費午餐。通常收銀員會揮揮手讓他通過。

但有這麼一天,收銀台來了個新人。她讓佩恩付1.25美元,而佩恩沒有錢,這讓他感到非常難堪。突然間,他意識到他和那些從口袋裡掏出現金的孩子們不一樣。

那天下午在食堂佩恩開始意識到他處於梯子上的哪個梯級。他開始為他的著裝、他講話的方式,甚至是他的髮型感到尷尬。

成年以後的佩恩發現,其實貧窮所帶來的真正危害是一種貧窮感。也就是說,貧窮是一種感覺,和你真正有多少錢沒有太大關係。

真正讓孩子產生貧窮感的,其實是父母面對差異的態度。

3

當孩子想要的東西你買不起,有些父母會哭窮。

記得小時候,我家有個鄰居,開了個超市,家庭條件還可以。但是,他卻總跟女兒哭窮,他的女兒就是在「我們家沒錢,省著點花」這樣的話語中長大的。而且,他還總說別人家的孩子比她女兒節儉、懂事。

他女兒上大學後有一次跟我聊天,說自己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這些年讀書花了父母太多錢。大學畢業以後,同學都陸續結婚生子。他女兒自身條件很不錯,卻總也找不到合適的男朋友,條件好一點的男生,她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條件差一點的,她又覺得不划算。

這些年,每次和這個姑娘聊天,她都會哭訴沒錢的苦惱,好像人生的各種困境都能用錢來解決。就連擇偶,第一標準都是收入和身價。

讓人忍不住感嘆,心窮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當孩子想要的東西你買不起,有些父母會抱怨。

就像堂妹,小時候她看見別的同學有了新款式的文具、玩具或者好看的衣服,回家跟父母要,父母總會抱怨,嘮嘮叨叨反覆強調供她上學已經很辛苦了,她還不體諒父母,總是看人家孩子有啥,她要啥,一點都不懂事。

堂妹就是在這樣的抱怨聲中長大的,現在的她賺的少,花的多,每個月工資發下來就全部還信用卡了,有時候還得跟朋友、同學借。

她說,她花錢的時候總有一種暢快的感覺。就像是被壓抑了很多年後終於釋放了。花錢帶給了她暢快的感覺,也帶給她無窮的壓力。她始終走不出這個循環。

可以說,父母的抱怨讓她的童年充滿了不快,成年後這種感覺一直伴隨其左右,揮之不去。

當孩子想要的東西你買不起,有些父母選擇視而不見。

有個同事就是這種人,一次聊天時,她說她的原生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所以父母經常忽視她的要求,她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教會了她節約。現在她也成為了父母,很自然地就沿襲了父母的教育方式。

其實,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工作中,她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每次開會發表意見,她的聲音都是最小的,升職加薪她更不敢跟領導提,她就像一個沒有要求的邊緣人,如果她不說話,根本沒人注意到她的存在。

是父母不恰當的教育,讓她覺得自我價值感很低,這種痛將會伴隨其一生。

4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首先,不要告訴孩子錢不重要。

太多的家長給孩子灌輸錢不重要的思想,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那時的心理落差會更大。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告訴他錢的重要性,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幾乎享受不到尊嚴、教育甚至是健康。

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要獲得金錢,必須靠自己的真本事,不能坑蒙拐騙,走歪路。

其次,要告訴孩子,有些東西你只是暫時得不到,我們一起努力改變。

有些東西我們現在買不起,但那是暫時的。只要付出足夠多的努力,改變自己,總會買的起。

就像新疆的街舞女孩,席嘉琪,從小家境貧寒,跟母親相依為命。但是她酷愛舞蹈,為了籌措跳舞經費,她撿過礦泉水瓶,賣過文具,跟媽媽一起一塊錢一塊錢地攢夠了學費。

最後,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她12歲的夏天,拿下了HHI街舞錦標賽中國區POPPING總冠軍,並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總決賽,進入了前四強。

你看,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在經過不斷地努力改變後,終於實現了。

最後,就是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在《父母的覺醒》這本書里寫道:孩子首先需要的是我們的關心,而不是我們的金錢。如果孩子從幼年期就學會珍視同我們之間的感情,而不是我們給他們買的東西,他們就會懂得真實的內心遠比外在的物質更重要。

其實,孩子最在意的就是父母的愛。那些用愛澆灌出來的孩子,都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

說到底,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些知道什麼時候該給孩子花錢的父母都明白,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好的財產,是理解差異,面對挫折,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納自己改變不了的東西。


推薦閱讀: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