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咖啡萃取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前言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們聊到了如何選購磨豆機,以及咖啡機。當然這樣的文章並不討喜,而且流通也會比較困難。
勸導人們按自己需求理性消費,以及衝動性跟風消費,顯然後者更容易。
不過我依然相信,Single dose和單頭咖啡機,一定會在未來的咖啡市場中逐漸增多,有思想的咖啡店會越來越多,因為有思想的人會越來越多。
這樣的咖啡店,將會是咖啡領域裡最理性的溫柔。
今天我們來聊聊咖啡的萃取吧!
經常聽到咖啡師說:
「這杯咖啡萃取不足」
「這杯咖啡萃取過度」
...
那究竟什麼是萃取? 有沒有一個清晰的回答?
有的!
70%不溶性纖維和碳水化合物+30%水溶性物質=咖啡豆
提取這30%水溶性物質的過程,我們稱之為——萃取。
我們需要怎樣去萃取呢?需要什麼條件和工具嗎?30%需要全部萃取完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萃取需要滿足幾個關鍵條件:水,磨豆機,咖啡機。
首先是水,我們知道,30%水溶性物質需要水解,那麼肯定需要依託到水,一杯咖啡98%都是水,我想先為大家說明一下水。
有時候你在國外喝到的咖啡和國內不同,甚至你把國外的咖啡豆帶到國內,沖煮以後味道也不同,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當你絞盡腦汁不得要領時,卻沒有想到僅僅只是因為水質不同的緣故。
以下是我國2012 年開始實施的《生活引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我想讓大家看看,我們的生活用水是如何到達我們的咖啡店和家庭的。
你會發現,哦!水廠在過濾掉沙石之後會用氯消毒,然後通過「長長的管道」運輸到我們的家庭和咖啡店。
我國自來水指標很高,但污染事件見諸報端的次數卻非常多,原因大致有二:
一:當地政府沒有按標準完成指標。
二:自來水管道運輸的二次污染。
如果僅僅是手沖咖啡還好,我們可以使用開水,意式咖啡機大多咖啡店會選擇自動進水(我個人是使用水箱裝置)
如果是自動進水,那麼必須得加購一個凈水器,問題來了,選擇什麼凈水器比較好呢?(此處凈水器廣告位招租)
以下是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給出的「咖啡用水」建議,昨晚我和農夫山泉的技術總監討論了TDS(總溶解固體)的問題,關於150mg/L的指標,我們僅僅做一個參考就好。
最重要的是乾淨,乾淨,乾淨!(凈水器的二次污染是最嚴重的問題,選購凈水器一定要詳細對比性能,價格,還有濾芯更換頻率)
水界的段子是:其實我不是賣凈水器的,我是賣濾芯的
當我們有了非常乾淨的水,卻並不能直接水解咖啡豆中的可溶性物質,為什麼?
因為水和咖啡豆接觸的面積太小,水解十分有限,所以我們需要將咖啡豆用刀削成粉末狀,增加水和粉的接觸面積,從而水解出更多的水溶性物質!
(用這種刀可能要削很久...)
科技使人進步,我們會使用到磨豆機。
這是一副磨豆機的刀盤,兩幅刀盤互相作用,就可以將咖啡豆削成粉末片狀,從而為水解可溶性物質提供了幫助。
問題來了,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粉量呢?
如果你使用的是18克粉碗,那麼5g—20g,都是可以嘗試的,但這裡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你的粉量不僅是根據你的粉碗決定的,還根據你咖啡機的分水網而決定,就是說,你的粉量不能多到觸碰到咖啡機分水網的高度。
如何才能確定手柄在扣上咖啡機時,粉有沒有觸碰到分水網呢?
很簡單,把手柄扣上,再取下,觀察粉餅是否還完整。如果你還想知道分水網和粉餅之間到底留有多少空隙,可以在粉餅上放置一枚硬幣,然後扣上分水網再取下,通過硬幣的凹痕判斷空隙的多少。
粉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濃縮咖啡的產量(我個人喜歡大粉碗,少粉量,如辣媽的21克粉碗對應17g或者18g的粉量)
特定的粉量(如18g)通過咖啡機沖煮,得到的濃縮咖啡液體重量(如40g)我們稱之為粉液比(1:2.2)
那麼,一杯濃縮咖啡,我們到底取多少多少液體呢?傳統的定義是25—30克,但是這樣的濃縮咖啡過於集中和刺激,根據國外咖啡館問卷調查,現在越來越多的咖啡師開始把粉液比拉開,30g—50g是很平常的事,這放在以前是非常離經叛道的事。
雖然每個人的口感會有不同,但SCAA建議的最佳萃取率為:18%—22%。不過依託這個框架,仍然可以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說到這裡,業內坊傳的:濃縮咖啡後段會帶來苦味和雜味。一般濃縮咖啡出現了苦味和雜味,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萃取過度!
我個人認為,這麼判斷未免有點「簡單歸因」的意思。首先,後段不一定會帶來苦味和雜味。
很多咖啡師會選擇把尾段掐掉,但我認為這破壞了一杯咖啡的完整性。
說到「後段」,濃縮咖啡的那一段,才算是後段?如果說僅僅只是因為液體多,就會感到苦澀,那麼我曾用18克粉,30秒以內,萃取出幾百克的濃縮咖啡(濃縮模擬手沖)也沒有品鑒到有雜味,所以一味的強調後段,略偏頗。
「後段」是一個曖昧的術語,我更喜歡用「框架」。
再舉個栗子:當咖啡出現了酸味,大多數人會歸因到萃取不足,因為印象里,酸容易出現在前段。有的人也會覺的是萃取過度,因為有時候你花了40秒去萃取濃縮咖啡還是會有強烈的酸味。
那麼到底是萃取不足,還是萃取過度呢?
更多的原因是:萃取不均勻。
水通過咖啡粉,由於本身的惰性,通過了易通過的地方,而不易通過的地方則少。這導致,粉碗里接觸到水的咖啡粉可溶性物質,被水解的速度產生了錯序,從而產生了非常強烈而又難以下咽的「酸性主調濃縮咖啡」。
那麼萃取的目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找到濃縮咖啡的甜蜜點。
當我們確定了所需的粉量,以及確定了產量,唯一需要確定的條件就是——時間。
用多少時間,達到指定粉量的目標產量,是濃縮咖啡環節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會通過改變咖啡粉的粗細來調整時間,於是這裡就衍生了一個術語:調磨(調整你的磨豆機刻度)
我們擰動磨豆機刻度盤,可以調整磨豆機的刀盤間距,改變咖啡粉的粗細,但問題是:是不是我們每次微調,磨豆機都會如我們所願的改變它的間距呢?
所以很多磨豆機都號稱自己是:無極微調!
但問題來了,有時候你擰來擰去,卻參數卻依然沒有變化,甚至參數本身產生了錯序(比如你加粗了研磨,流速卻更慢了)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要告訴大家一個遺憾的事實:並不是所有的磨豆機的出粉狀態,都能忠實於研磨!
無極微調這個技術,並不是單獨存在的。比如我覺得目前用得最順手的「連續出杯磨豆機「Mythos one」,它的無極微調相當於是一艘航母,而它的護衛艦有:傾斜式鈦刀,超短粉道,恆溫系統。
每一個功能,都服務於它的無極微調。(即使是這樣,在調整mythos one的研磨後,我還是建議清除一把粉量,就算是這樣的超短粉道,還是會有1把左右的滯後,更別說其他磨豆機了)
在恆溫系統的幫助下,咖啡粉的粒徑研磨更趨於穩定,所有這些功能的集合,真正做到了「指那裡,打那裡」的調磨快感。
順道一提,目前我覺得最好的無極微調技術在於義大利的Eureka磨豆機品牌,不過它被Nuova收購了,而Nuova出品的mythos one磨豆機,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託了Eureka(但非常遺憾的是Eureka在中國非常冷門!)
回歸正題,如果你愛好調磨,我建議你購買一台精密的磨豆機(我個人最近非常喜歡用那些「直出」或是超短粉道的的磨豆機來做濃縮:如EK,MCD4,270...有機會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不同磨豆機的測評)
既然是淺談萃取,我覺得說到這裡也差不多了。
比較關鍵的:如何找到濃縮咖啡的甜蜜點,有機會的話再專門開一個專題來說。
篇幅較長,感謝閱讀!
THE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