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妝產品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坑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會每天都護膚或使用面膜,但是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很深刻體會:

為什麼就算用了高檔的護膚品,我們的皮膚還是會越來越乾燥、肌膚並沒有改觀?

由此衍生的,很多人對葯妝也就愈發的關注了。

因為肌膚變得越來越敏感了,所以會主動的去尋找、嘗試更安全、柔和的所謂「葯妝」產品。

那什麼是葯妝?

葯妝這個名詞,本是西方人發明的,叫COSMECEUTICAL。

cosmetics實際上是指的化妝品的意思,ceutical是指的這個製藥的單詞後半部分。

神cos!欺負大叔四級沒過嗎?

很多賣葯妝的會告訴你:我這個產品就是在製藥的廠家,在這個車間裡頭生產出來的化妝品,我們就叫它葯妝嘍。

哦對,還有賣葯妝的說:我這個牌子是藥店裡面銷售的,當然是葯妝嘛!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真正搞葯的人,一聽便知這明顯就是李鬼啊。

葯妝不是以在哪生產、在哪銷售為定義的,而是以對成分和肌膚關係高度尊重為頂層理念設計的!

從詞義都可以看出,葯妝實際上是用一個藥品設計的基本概念,來對護膚品。

從源頭上包括對原料,工藝來進行控制,使得它到人體之後產生的是既安全又有效的作用,

這才是葯妝真正要傳達的本意。

真正的葯妝,要秉承對藥物成分和肌膚關係尊重的頂層設計理念來製作。

OK,那什麼是藥品的頂層設計理念?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20世紀初,美國福特公司正處於發展時期,突然有一天,工廠的一台電機出了毛病,生產被迫停了下來。

公司請了許多專家來檢查,都查不到原因。這時候有人提議,把物理學家斯坦門茨找來問問。

斯坦門茨來了,看了看,用粉筆,在電機外殼畫了一個圈。

然後說:把記號位置的裡面的線圈減少16圈。

故障奇蹟般的排除了!

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

斯坦門茨說:不多,1萬美元。

「1萬美元?你才畫了1個圈!!」

「是的,畫1個圈1美元,知道在哪畫,9999美元」。

而葯妝的頂層設計理念,就是懂得成分與肌膚的內在聯繫,就是斯坦門茨的那「9999美元」。


離開成分和含量談功效,都是耍流氓!

葯妝的「9999」美元,就是懂得肌膚與成分的內在聯繫。

這麼講,似乎太學霸。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於產品配方的設計基礎,是對成分的選擇與含量的控制。

化妝品行業也有「潛規則」。

你所看到的,寫在配方表裡的琳琅滿目的成分,廠家只能保證在生產時「加了」,

至於「加了多少」,

以及當你拿到產品時「還剩多少」,

廠家也是

有什麼關係,反正這麼多人都在用,成分和含量我不care。

Ok,那且聽我再給大家講個「歷(xie)史(de)故(jiao)事(xun)」

梅花K事件

2001年8月,湖南陸續出現了許多服用「梅花K」黃柏膠囊產生中毒的舉報。

雖然葯監局緊急通知,全國範圍暫停銷售此葯,但到9月初時,因「梅花K」中毒的病人已達128人,6人昏迷病危。

當然,數據只是醫院所收錄的明確的,更有許多人尚未住院。

經過調查後,內幕水落石出。原來是藥廠,為了加大功效還不增加成本,在黃柏膠囊中,摻了已經過期鹽酸四環素。

(科普time:黃柏膠囊,主治陰道炎、腳氣病、濕疹、熱淋、帶下等;鹽酸四環素,抗生素,針對有關各種熱病的細菌,還對淋病奈瑟菌有抗菌效果。)


這個已經過期的鹽酸四環素,其成分的降解產物,已經遠遠超過了安全範圍,服用後可引起腎小管性酸中毒,危機健康甚至生命。

納尼?!含量太重要了有木有,過期葯吃死人啊

(先趕緊回家翻翻藥盒,把過期葯都丟了)

所以,對於一個藥品的產生,從開發時的劑量精準,到製作時的嚴格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到使用者手裡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藥品如此,葯妝亦如此。

藥品不控制含量會死人,葯妝不控制含量,有效成分就有可能降解、氧化成有毒物質,就會傷害到肌膚。

葯妝「9999」美金,

就是從原料→半成品→產品貨架期,

全過程對成分和含量的控制。

在化妝品界,其實也有企業因不控制成分含量,而「敗走滑鐵盧」的重大事件。

不做含量控制的成分不是好葯妝,

化妝品行業的「潛規則」由來已久。

「我加了,還剩多少我懵X」還算「業界良心」。

有些功效成分,雖然效果卓著,但卻很可能出現「還剩多少我懵X,變成什麼了我更懵X「的「驚悚」情況。

讓某「知名」化妝品企業「敗走滑鐵盧」的重大事件,其實就由一個沒有控制好含量的功效成分搞大的。

這個禍害「東洋某花」品牌的罪魁禍首,就是一個非常常見、有效的美白成分:熊果苷。

2011年底,有名的「毒面膜」事件,令「東洋某花」品牌的美白水潤面膜全部下架,並持續社會發酵,引起大面積姑娘們的恐慌。

被爆出的「毒」,可致皮炎、色素脫失(白癜風)、造成結膜和角膜炎、嚴重或致精神異常!

而這個「毒」,就是被葯監局嚴格管控的成分:氫醌。

那熊果苷,是經歷了什麼,變成氫醌的?

其實變化條件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就是水溶液的pH環境。

我們知道,pH代表了溶液的酸鹼程度,pH數值越低,代表越近乎酸性,越高,就代表了鹼性。

而熊果苷,在偏酸性的環境下,就會水解成氫醌。

好端端的面膜,是怎麼變成了偏酸性的環境?

雖然「東洋某花」大哭「被陷害」,但真相只有一個:

專家們認為,究其根本,還是儲運條件的疏忽,由於溫度偏高,造成的水溶液性質變化。

這個變化,就最終演變成了致癌的毒面膜。

所以點題,不做含量控制的成分不是好葯妝。


真正的葯妝,必須以成分為基礎,嚴格控制含量穩定性,以及降解/氧化產物的種類和量,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保證葯妝的「安全性」。

那麼,護膚品的兩大核心要素中的另一個要素,「功效性」,該如何保證呢?

隔一千零一夜茶,還是薛定諤的貓?

如題,和化妝品的「功效性」有什麼關係?

想像一下,你用的某進口面霜。

0 day,各成分,大大小小的桶,從工廠的庫房中取出。

1day,生產車間領料,投產。

2days,灌裝到了包裝瓶中,進入成品庫。

10days,上物流車,在路上顛簸。

20days,到達港口庫房。

30days,上船。

90days,下船,報關。

100days,出關,上車。

110days,到達國內經銷商庫房。

125days,到達各門店庫房,部分被展示到了櫥窗中。

130days,你發現了它。

這已是最快速度,當你見到它,也隔了130個夜晚。

對於某些保質期3-4年的產品,很可能已經隔了一千零一個夜晚啊!

各類精華成分,雖然在工廠內新鮮添加,但泡在液體中,在這數不清的日日夜夜後,當被你開啟時,呈現的,不就是「隔夜茶」的狀態嗎?!


小時候老人總說,隔夜茶不能喝。

問問度娘,也能蓋出幾百層樓的帖子,講為什麼不能喝。

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以下幾條原因:

1.隔夜,讓有良好抗氧化性的茶多酚和維生素氧化掉,喪失了最有價值的營養成分。

2.產生了亞硝酸鹽,雖說量微,但畢竟不是啥營養物質,咱還是別吃了。

3.茶水中的糖類成分作為「天然培養基」,易滋生細菌黴菌。

再想像一下。

隔了日日夜夜,更在「暗箱」中不斷變化的精華成分,可以堪比「薛定諤的貓」了。

(科普Time:薛定諤的貓假說,是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當1隻貓和一些放射毒性物質同樣密封在黑箱中,放射毒性物質有50%的可能性釋放毒素令貓死亡,但在黑箱關閉狀態中,貓的物理狀態為生死同在的狀態。這個假說,就是量子的宏觀不確定學說的基礎。)

哦哦哦,崇拜你哦學霸大叔( *︾▽︾)

所以說,活性成分在液體狀態中會喪失掉的護膚品,都是隔夜茶。

活性成分不光喪失掉,還有可能降解成各種其他物質的,就進一步,成為薛定諤貓的「黑箱」了。

真正的葯妝,一定是可以在充分的研究後,可以明確的標出活性成分到達你手中時的含量、並經得起驗證、經得起全保質期範圍內的抽檢的產品。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美容護膚 | 葯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