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的肥宅相關
一篇幾個月前被打回的視頻稿,寫的比較淺所以大家看個熱鬧就好,時效性已經過了。
如何評價觀視頻工作室《又見日本 御宅族文化 在日本「死宅真噁心」不僅僅是個玩笑》?這個知乎問題下面談的比我這篇文章豐富得多。
2018年上半年,「肥宅快樂體」席捲了整個年輕人的社交網路,一時間肥宅成為了自我調侃的最佳詞語,身邊一下子多出了許多快樂的「肥宅」。
有心的人還可能記得一年之前,在某個網路媒體節目中因女採訪者的一句「玩 DNF 的很多男生都是死肥宅」曾引發了整個網路上大量DNF玩家的口誅筆伐,「西裝打團」表情包紅極一時,甚至設立了一個「肥宅日」作為戰鬥的日子:
而在一年後,我們又可以肉眼可見的看到,自稱「肥宅」的網路用戶開始愈來愈多。又哪會想到這開心地玩起了肥宅梗的群眾,或許就是去年討伐肥宅日的一員呢?
看來情況的逆轉不僅僅是肥宅和死肥宅這一字之差。
那麼,為什麼現在都要把肥和宅聯繫在一起呢?肥宅又是怎麼快樂起來的呢?說來話長,這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80年代宅文化誕生髮展的時期了。
如今的廣義上,御宅族則指沉迷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人際交往的人。
就像一個可以自行選擇職業的網路遊戲般,這個群體除了被廣泛認知的動漫宅,還包括軍事宅、鐵道宅、偶像宅等等各個不同的小群體...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是御宅族們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特徵。
此外御宅族其實還有著オタク與ヲタク的細分,發源地分別是秋葉原與中野;前者(オタク)傾向於動畫、遊戲、輕小說等二次元領域、後者(ヲタク)傾向於偶像、女團等三次元領域。
——因此並不是只有沉迷二次元的才能被稱作宅。
按上述的道理來說,阿宅們應該是自娛自樂天然無公害般的存在,可是為什麼現在大眾認知中的阿宅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總的來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御宅族還是蓬勃發展的,可是1988年~1989年間,發生了四名日本東京都和埼玉縣的4~7歲的女童被誘拐後殺害的事件使整個日本社會嘩然,而警方在宮崎勤家中搜查出大量有害動畫、漫畫直接給宮崎勤貼上了「御宅族」的相關標籤,一時間整個御宅族群體都成為了討伐的對象、與之相關的娛樂行業都風聲鶴唳。
這一事件對當時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的發展都是毀滅性的,不僅使得相關作品的審查變得更加嚴格還導致大量相關從業者失業...雖然日本動畫產業已經從這個事件的影響走出來,但時至今日每當日本發生惡性事件時,倘若調查出犯罪嫌疑人擁有動畫漫畫遊戲等等普通人也會有的興趣,依然會使得御宅族群體第一時間位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不僅以偏概全的情況時常發生,更有甚者某些娛樂節目中對御宅族的採訪還有特意把群體醜化的嫌疑,即使是日本的國民偶像團體AKB48粉絲也難逃媒體魔爪:
當然情況也是有所好轉的在2005年,日本播出了一部以2CH御宅族為主題的電視劇引發了極大地反響——《電車男》
平均收視率21.04%的傲人成績一度使得「御宅族」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可以說這是日本大眾第一次接觸到正面描寫御宅族群體的作品,而不再是通過報紙、電視報導那樣的新聞渠道片面的印象;2CH網站被更多民眾熟知,各種探討御宅族群體、宅文化的相關創作也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御宅族相比之前的境遇可是好了不少。
不過《電車男》畢竟是面向大眾的電視劇,片中對整個御宅族群體形象的刻畫還是以正面為主的,整個日本主流社會才能因此對御宅族群體產生一定的認可與好奇心。電視劇中對於御宅族的體型相關沒有太多著墨,更多描寫的御宅族群體的生活狀態。
倘若是這樣,那麼「御宅歧視」也不會這麼嚴重,但事實上卻不如此,宅之所以被衍生為「肥宅」「臭宅」,也與群體內部分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形象有很大關係。如果熟悉日本動畫的觀眾們就會意識到,在日本動畫里出現的肥宅形象可和電車男完全不一樣,多年來從未改變。
他們是這樣的:
明明御宅族團體是深夜動畫的主要受眾,但是在深夜動畫里出現的御宅族形象卻依然如同社會偏見般滿是嘲弄,可以說肥宅的自嘲精神是天生存在的。就算OTAKU一詞一開始只是普通的問候詞語,經過這些年的演化也無可奈何的走向越來越負面的形象。而這些形象才更加接近大多數人心目中「肥宅」一詞:
帶著陰險的眼鏡、穿著格子衫、留著散亂的長髮、額頭上系著缽卷(一種給自己打氣的)、肥胖油膩身材、臉上可能還有很多痘痘...
在御宅族的發源地日本社會雖然已經有了很多正面的改變,可是「宅」至今也不是什麼褒義詞,如果一個國人到日本旅遊時對著一般日本民眾得意滿滿自稱「オタク」,那大概率會被他人笑話的。
日本的御宅族情況大概就如上所說的那般在艱難的刻板印象中逐漸改變,不過在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網路上,雖然「肥宅」一詞最開始依然伴隨著高度的貶義與自嘲、「肥宅」的不良習慣依然給人都有極差的印象,不過情況的改變則比日本那塊發源地要迅速得多了。
在中國的網路上「肥宅」一詞的歷史不長不短,如果考據一番便可發現在大陸和台灣十年前各種動漫相關的論壇的不少討論帖子里「死宅」「肥宅」「阿宅」等稱呼就已經頻繁出現:
這個階段的稱呼尚且還沒有那麼強烈的自嘲感,華語圈大家使用起來還是很隨意的。但是在14年開始,如同大陸年輕人「盧瑟」用法般也喜歡用「魯蛇」來自稱的台灣年輕論壇用戶們用他們豐富的娛樂精神在台灣的PTT、巴哈姆特等論壇首先廣泛地用「肥宅」取代「阿宅」「宅男」作為自稱交流起了各自情感故事,肥胖的悲傷一面在數次強調下讓八卦的鄉民網友們感同身受,從而帶出了一陣八卦自嘲熱。
——按理來說肥宅怎麼可能有女朋友呢?
隨著肥宅一詞被廣泛使用,這個詞的攻擊性已經沒有原先那麼強烈,有愛的鄉民還特地設計了肥宅形象相關的表情包。
至於新的貶義詞「臭宅」取代了「肥宅」的地位,那都是後話了...
對比一水之隔的台灣,國內宅文化普及的很大一點是因為視頻網站acfun和bilibili的建立。將之前發散的、小圈子裡討論的小眾文化聚集在了幾個較為密集的泛二次元社交網站上。現在以B站用戶為代表的新生代ACG受眾們,在網路、手機等社交媒介進化的基礎上得以享受著動畫版權業的成熟、國內動漫創作熱潮的和國產二次元遊戲火爆的所帶來的成果,這些雖然都是日本宅圈過去發生過的事,但是在中國幾乎是短短几年間就帶來了這些驚人的變化。
比如1月的大熱原創動畫daring the franxx恰好趕上了肥宅自我調侃的熱潮,片中code:216的小胖子太因為其貼近男性觀眾的形象設定(?)與其從第十一話開始的慘烈遭遇引發了廣泛激烈的討論,港澳台的版許可權制依然擋不住網友的共鳴,紛紛在彈幕刷起了「肥宅做錯了什麼」的梗。
而肥宅快樂體的火熱當然和本土寬鬆的氛圍有關係。畢竟在中國並沒有日本御宅族那樣常年被歧視的文化淵源;中國一個動畫觀眾在只要藉由視頻網站開始接觸深夜動畫就能自詡為入宅的環境下所誕生出來的「肥宅」,那也是具有中國特色主義的肥宅。
事實上「肥宅」這詞也是一個非常、非常本土化的詞,如同字面意思一般把「肥」和「宅」簡單的組合在一起。前段時間CP22舉辦時,知名動畫師西位輝實來中國時,恰好趕上了國內社交網路「肥宅快樂」的熱潮,在工作人員的教導下也學會了一兩手:
肥宅快樂爆紅網路之前,起源的叫法也和肥宅沒什麼聯繫...源自於我國形容肥胖男性時更常見的一個親昵辭彙「肥仔」。
——デブ一詞作為日本形容「肥胖」的傳統俚語,倒也與最初的雛形「肥仔快樂水」中的「肥仔」一脈相承了。
上半年興起的肥宅快樂文化,實際上還是「肥仔」文化。焦點從「宅」轉移到了「肥」上,又由「肥」打入進了群眾。
隨著網路環境的高度發展,更加方便的網路購物、更加寬容的網路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家中利用網路就做成很多事情,宅男以前產生的負面印象,也通通在網路的影響下得到了改觀。
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裡蹲形象;而各式各樣網路主播營造出的「肥宅」形象更是平添了一番親切感。因此新生的一代年輕人,對「肥宅」一詞沒有那麼強烈的抗拒感;而且在這個時代個人的宅興趣與正常工作生活也是可以共存的,不再被體型左右。
越來越多既不肥也不宅、甚至現充味十足的人加入了「肥宅」的隊伍中,一起狂歡著肥宅快樂的種種。在中國現在的網路環境下,肥宅不再僅僅是一個群體的稱呼,而是一種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節奏下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
比如在bilibili上大火的新番動畫《干物妹小埋》中的女主角土間埋,就是一個嗜好喝可樂、吃薯片、通宵打電動的「肥宅型」主角;想必不少年輕觀眾都能在這個角色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外面乖乖女,回家秒變形象的設定也非常貼合現在網路用戶的生活現狀。
——可樂、遊戲、薯片,這些肥宅快樂系列的主角又怎麼能讓人不快樂呢?
聯繫到去年火遍網路的「葛優躺」,今年上半年大肆流行的「肥宅快樂」也是一種「廢文化」的延伸,以肥宅作為標誌符號自嘲的網友們,也是在釋放著生活帶來的無形壓力。
雖說真正的肥宅對這種現狀可能又是不一樣的看法,當「誠信肥宅」都不再誠信後,前段時間還在蠢蠢欲動討論著該創造什麼新蔑稱取代「肥宅:
不過即使在御宅族一詞的發源地日本,真正的御宅族也並沒有那麼龐大的數量,到了中國這裡「肥宅快樂」發揚光大的原因也是與幾年前的「屌絲」熱潮高度相似與真正的宅男沒那麼大的干係,熱度過去也就沒那麼多人玩梗了,想要和「打CALL」「二次元」般流行於各個年齡層不再是某個群體的專屬辭彙還不現實。在肥宅快樂系列喧囂沉寂之後,「肥宅們」又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也是好事兒~
在「葛優躺」、「肥宅快樂」等廢文化流行之後,下一次火起來的又會是什麼呢?誰也預料不到。
推薦閱讀:
TAG: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