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更迭 筆記本這兩個問題依然沒有完美解決
【PConline 雜談】筆記本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不短的時間裡它一直在不斷的完善自身,無論是硬體配置還是外形的設計,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傻大黑粗的印象也逐步被那些時尚新潮輕便的產品所掩蓋。如今筆記本已經被細分,遊戲本、輕薄本、二合一等一系列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名詞成為了如今筆記本市場中的寵兒。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一定有人會認為30多年後的今天,筆記本一定很完美了吧!事實真的如想像般美好么?當然不是了,不然那些筆記本的廠商還賣什麼?出完一代就可以改行了。筆記本上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而且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比如散熱和續航。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廠商們。
散熱
電器在運行的時候發熱是不可避免的,而筆記本的兩大熱源處理器和獨立顯卡是工程師們最為頭疼的地方。它們是筆記本產品的重要核心也是耗能最高,發熱最大的部分,所有的散熱設計主體都是它們。筆記本常見的散熱方式有主動式的風冷、水冷;被動的導熱銅片、銅管、相變散熱等。可以說人們已經將能夠想到的,能夠實現的方式都用了進去,但效果呢?還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狀態。
高熱量意味著不能進一步提升晶元的效率不然就會出現燒毀晶元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筆記本在設計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硬體配置的上限,比如這個模具的散熱上限是i7+GTX1070,那麼硬要往裡面塞GTX1080就會出現高溫降頻的現象,散熱不給力導致晶元進行自我保護——降頻,性能驟然下降嚴重影響使用體驗。
為了提高散熱效率廠商們可謂絞盡腦汁,幾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散熱專利,比如我了解到的ThinkPad、Acer、華碩、華為等這些品牌都是有的。雖然他們不做最上游的晶元,但做為終端廠商他們在模具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要比上游的新品廠商要深很多。
當然,作為上游晶元廠商來講降低晶元的功耗是最直接的減少發熱的方式,晶元架構、製造工藝成為了他們最直接的降低功耗的手段。不過隨著工藝水平的逐步提升,難度越來越大,10nm已經成為了一個坎,很難邁過。當然已經有一些廠商推出了10nm、7nm工藝的晶元,但從整體的進度來看,從12到10、7的速度已經遠沒有22到14到12那麼快了。因此想通過這個途徑來降低功耗困難越來越大了。
續航
影響筆記本產品續航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硬體整體的功耗、電池的容量、使用的環境等都會對續航時間帶一定的影響。儘管變數這麼多也無法讓用戶真正不去關心續航問題。筆記本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辦公,要實現這個目的除了本身的輕薄高性能之外就是續航能力,續航不給力的話何談隨時隨筆辦公?
受限於筆記本本身的空間問題,能夠給電池留下的容身之地非常小,筆記本的電池體積亟待縮小。以前筆記本產品多選用鋰離子電池,由多節電池鏈接組成一整塊筆記本電池,容量的大小要看電池的節數和單節電池的容量。然而隨著筆記本向輕薄化方向發展,這種電池逐漸被更安全穩定、輕薄的聚合物鋰電池所取代,這是一次巨變,是輕薄化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步。
降低功耗是另一條能夠有效延長續航時間的方式,將最耗電的硬體的能耗降低就能夠省下更多的電量去延長整機的功耗。比如低功耗處理器、MAX-Q顯卡、LTPS顯示屏等都是在低功耗方面見長的硬體。
在人們不斷的努力下,筆記本的續航時間已經由原來普遍3-4小時延長到了7-8小時,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0小時以上的續航時間,當然這裡主要是指輕薄類的筆記本產品,遊戲本想要達到這樣的續航時間,短時間還是無法做到的,高性能與長續航是兩個很難結合到一起的,以現在的技術來看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
30多年對於一款產品來說已經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了,期間已然進行了無數次的更新迭代,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在打磨稜角,讓它能夠進一步幫助人們完成日常的工作,不只是性能方面,便利、舒適、時尚、安全等方面也是產品打磨所追求的方向。今天,筆記本已經走入了各個階層用戶當中,成為了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在隨著用戶的需求不斷的進化以完善己身,除了一些目前技術上還無法解決的問題之外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的強大了,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筆記本產品會變的越來越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無論是功能、性能還是便攜性以及使用時的舒適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