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走了,金庸也走了,我們老了
進入20歲以後,才會感受到時光飛逝。
20歲以前,我們坐在教室里,望著天邊的雲彩,忍受著老師的唾沫橫飛,想著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離開學校這個牢籠;
20歲以前,我們聽到身邊的長輩慨嘆時間飛快,只會嘴角一撇,嘲笑道:「哪裡快,簡直度日如年」;
20歲以前,我們肆意的揮霍青春,不加節制,殺馬特是我們的主流,長發是我們個性的標誌,90後是我們的標籤,我們唱著青春疼痛歌曲,叫囂著「我最時尚!」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而20歲以後,我們從學校踏入社會,沒有人再去逼著我們好好學習,但我們開始覺醒,我們後悔沒有好好學習,我們開始努力工作,可卻越來越孤獨,我們不停的告訴後來人讀書的時候是最好的,可卻再也回不去了;
20歲以後,某一天,我們也開始向別人感嘆時間過得真快,現在的一年像是只過了幾天,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進入結婚的年紀,身邊的長輩見到我們不再是問成績,而是問「有對象了沒」;
20歲以後,我們也開始脫髮,開始跟不上年輕人的潮流,我們不認識現在那些當紅的小鮮肉,也玩不轉每年雙十一的那些套路。
李詠走了,也帶走了我們的童年,更多人惋惜的不是逝去的生命,而是自己的青春。
我們曾經準時守在電視機前只為等著李詠的出現,看他手起錘落,砸落一地金花。我們一起笑話他的大長臉,笑話他歐洲貴族般的長髮。我們一起比著那個略顯幼稚的「非常6+1」手勢,羨慕著那個被李詠砸出金花的幸運兒。
胸中滿篇的話最終卻只融出了三個字——「俱往矣」,沉重卻又無可奈何,時光這把利刃,直到今天終於在我們心中割出了血痕。
可這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開始,當晚傳來另一個難以接受的消息,金庸老先生也走了。
金庸,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名字,從70後到90後,他激起了無數人心中的武俠夢,開啟了一個武俠的時代。《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笑傲江湖》,一部又一部的經典陪伴了我們的童年。甚至可以說,80、90後的童年,就是瓊瑤和金庸。每一個女生都幻想過自己是仙氣飄飄的小龍女,每一個男生也都希望自己是享盡齊人之福的韋小寶。
金庸今年94歲了,可他彷彿就該是活這麼久的,即使一直這麼活下去也沒什麼。同時代的古龍早已作古多年,武俠的脊柱全靠金庸屹立不倒,他就是武俠。
00後已經不看武俠了,再過20年,武俠又會變成什麼樣子?金庸說「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我們也同樣希望如此。
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我們抓不住,也無法阻止。李詠和金庸走了,慢慢的,我們童年中的記憶都會一個一個的離開,濟公、六小齡童、袁隆平……同樣的,我們也開始老了。
時間是最現實的,我們不再青春,不再張揚,我們開始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以後,也還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我們長大了。揮揮手,向曾經的那些過往,向從前的那些明媚。
再見,青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