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聚會喝茶時,您是否犯了禮節上的錯誤?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在中國漫長而古老的文化中,禮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茶作為國飲,不僅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更是禮節的一種載體。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自然也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按照我國傳統文化的習俗,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應知道以下喝茶細節,才能營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飲氛圍。

雖然對於現在大多數茶客而言,繁文縟節實在有掃雅興,但禮儀之所以存在,自然是有講究的,所以,接下來就看看日常與茶友喝茶時有哪些容易犯錯的禮節問題吧。

?

喝茶問忌口 沖泡需溫杯

賓主盡歡首先要互相尊重,所以喝茶之前,主人最好事前陳列出幾款茶,讓詢問客人喜歡喝什麼,此處要主隨客便。

而哪怕茶具都是事先清潔過,主人也得在客人面前再清潔一次,這也是尊重的體現。

同時,用開水溫杯燙壺,可除去茶具異味,提高茶具溫度,對於茶湯的表現也會更好,給客人更好的品飲體驗。

?

徒手忌抓茶 壺嘴莫對人

用手抓茶葉,手上的污漬容易讓茶葉受潮。而且手上的一些氣味也容易沾染到茶葉上,不僅會影響到茶的品質,也給人不講衛生的感覺。

正確做法是用茶匙取適量茶葉,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或茶葉袋)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將茶葉倒出。

另外,泡茶時候壺嘴對著他人是極為不禮貌的,這代表的含義是請人快速離開。

其實不僅是壺嘴,一切尖銳、危險的物品都是不能對著他人的。燒水壺如果對著人,噴出的蒸汽容易燙傷,壺嘴、茶針之類尖銳的東西對著人,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就像我們在遞剪刀的時候,都會把尖的一邊對著自己,也是禮貌和素質的體現。

?

遞茶莫碰沿 喝茶需三口

主人給客人遞茶杯,若是沒有留意拿杯子的手勢,直接就隨手拿起,手往往容易觸碰杯沿,這樣其實既不衛生,又會讓客人看了心裡不舒服。

因此,請客喝茶一定要備杯墊或者托盤。如果沒有,往往會拿杯子下面的位置。

而客人接過茶後,也有一個極大的講究,那便是喝茶最忌諱「一口悶」。畢竟喝茶和喝酒還是有區別的。按照禮節,一般要分三口再喝完。

喝茶可以發出聲音,讓茶湯與口腔融合更好,這便是所謂的「啜」。事實上,啜出來的呼嚕聲就是對茶的一種讚賞。

?

茶水不可滿 尊老後卑幼

喝茶只添七分,這是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究其原因,是因為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而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同時,喝茶是長輩的,用中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

喝茶不皺眉 新客需換茶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而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

茶色表真意 需察逐客令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沖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

「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於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欲有「某人無茶色」。

而當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所謂禮者無小事,上訴所言只是茶禮中很小的一部分,代表著先人所傳承的精神和文化,我們雖然未必一定要遵循古禮,但多了解一些,總是能充實自己的。

茶與神,禮與心


推薦閱讀:

TAG:禮節 | 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