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
生活中大腦放空有很多方式,除了洗澡,還可以冥想、散步甚至是發獃。你知道嗎?
恰恰是這些空閑、填不滿、甚至「無聊」的狀態,能激發我們寶貴的創造力。
Ignite80 的創始人和心理學家 Ron Freidman在2016年「頂峰工作表現」峰會上與全球 26 位頂尖效率專家就「洗澡中的創造力」話題展開了討論。會上,認知心理學博士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表示,他的實驗結果表明: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
紐約電台資深主播曼諾詩·左莫若迪(Manoush Zomorodi)則通過個人播客發起了另一個試驗「無聊中的才華」,她召集到全球 3 萬用戶,在一周時間裡,讓參與者放下手機,釋放大腦。她還圍繞這個話題寫了一本書,《無聊中的才華:發獃是如何解鎖你的創造力的》,得到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大力推薦。
《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
實驗的結果是:70% 的參與者都發現自己突然有時間思考了——「就像我的大腦從多年的冬眠中醒來了一樣!」 參與者這樣反饋。放下手機後,有的媒體工作者能夠按時交稿了、有的創業者對眼前的難題有了解答、朋友們之間的感情更加牢固了。
所以,當我們放空自己的時候,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
大腦的「想像力模式」
曼諾詩與眾多的神經學家、認知心理學家進行了關於「漫遊模式」的討論。原來,當你無所事事,或者沒有 100% 專註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開始遊走,它進入了「自動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大腦開始解決問題、開發新創意、開啟進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分析。
通常在洗澡的時候,我們的思路特別清晰,經常有特別好的創意,恨不得馬上寫下來。或是在睡覺前,突然有一個絕妙的想法,立馬起床去追尋它的奧秘。
沒錯,當你開始放空大腦的時候,它就開始釋放它的魔力,不停地去尋找生活中的細節,好讓自己「不無聊」。正是大腦在這樣做的時候,它才能發現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自動模式」又被稱為「想像力模式」。
有人可能會問,是不是我整天發獃就能成為創意天才?非也。無聊分三種:注意力分散、焦躁不安、積極建設。其中注意力分散是無法專註;焦慮不安是不停地在想負面(比如對未完的工作等擔憂);只有積極建設才是在計劃和建設未來。
所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如何抽出時間來「發獃」?有了時間後,我們又怎樣才能正確「使用」我們的無聊?曼諾詩給出了以下 5 個步驟。
1
記錄你自己
從無聊到才華的第一步就是記錄你使用手機的時間、次數和場合,每次都打開了哪些 APP,哪些功能讓你駐足最久?
不要為你的數據感到驚訝。作者就發現自己每天要拿起手機至少 100 次。你是多少次?
2
眼不見,心不煩
2014 年,維吉尼亞科技做了一個「iPhone 現象」的研究,去看手機的出現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質量。他們發現,就算你的手機只是放在了桌子上,兩人的同理心也會下降。
是的,如果你和朋友吃飯,對方的手機一直震個不停,你心裡肯定會難受。覺得你這個坐在面前的大活人還不如一台機器。
但是,現代人對手機已經如此依賴,我們如何控制住自己「閑不住的手?」
1、能關的app推送都關掉:遊戲 app、購物 app 等……這樣一旦出現信息提示,相對會是重要的信息,而不是廣告。這就大大減少了你拿起手機的次數。
2、把手機放到你的視野之外:相信很多人都有個習慣,出門喜歡把手機握在手裡。什麼時候它不在手裡,心裡就特別沒有安全感。
所以,盡量別把手機放在手邊,把它放遠一點。距離控制在不會錯過重要的信息,但不是一伸手就能馬上夠到的範圍。這樣,我們可以更專註眼前的事情,更沉浸在你和朋友面對面的談話中。
3
咬咬牙,刪掉它
Flurry Analytics顯示,從 2014 到 2015 年,全球手機上癮量增長了 59%。
普通用戶(每天使用app 1-16 次)增長 25%。超級用戶(每天使用app 17-60 次)增長 35%,而上癮用戶(每天使用app 60 次以上)是增長最多的。
所以作者的第三條建議就是,刪掉那個讓你欲罷不能的app。
《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
比如,朋友圈幾乎是所有人每天都會看的,甚至你有時拿起手機只為看看有沒有新東西,然後再心滿意足地放下。其實,這沒有什麼必要。你會發現沒有朋友圈,你和朋友的感情照樣好,沒有朋友圈,你的生活照樣精彩。
我就關閉過一個月的朋友圈。開始第一周非常不適應,總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打開微信、點擊發現、打開朋友圈——然而朋友圈的那條已經不見了,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我已經把它關了。
有的時候還想分享狀態、發照片、發現也沒地方曬。但是這讓我思考:我真的需要昭告天下我昨晚和朋友吃飯了嗎?我的微信好友們真的在乎我又看了什麼電影嗎?其實別人可能真的沒有那麼想要知道你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那麼就咬咬牙,刪掉那個上癮的app,拒絕沉浸於虛擬社交。
4
定時放鬆
2010 年,IBM 調查了 60 個國家,33 個行業的 15000 位 CEO。他們發現「想要在一個越來越複雜的世界成功,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創造力」。
在這個數據、信息龐雜的世界,我們需要無時不刻地收取「最新資訊」,一刻不停地學習「最前沿的知識」,生怕被別人甩在了後面。但是,我們連自主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
所以,第四步就是記得定時給大腦「放假」。定一個你自己可以接受、也不會耽誤正事的時間,5分鐘或者10分鐘。
5
找回靈感
當你走完前面這 4 步時,相信你已經多了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在接受榮譽時說道:「自由不是我們夢想中一個一勞永逸的假日。自由是條路,一條長長的路。」
是的,擁抱無聊迫使我們對時間管理做出選擇。我們需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害怕讓大腦神遊?」然後大膽釋放你的思緒,看看它會帶你進入哪個兔子洞。我們需要一直釋放它,讓它引領你。你會發現你有了很多平時沒想到的點子。
敵人是你自己
在作者所招募的參與者中,90% 的人得到了積極的成果。他們認為自己看手機的時間少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
但其實,平均每天每人看手機的時間從原來的 2 小時只縮短了 6 分鐘。拿起手機的頻率也只少了一次。
既然最終數據沒有發生多大變化,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感覺自己有了極大的提升?
作者找到了哥倫比亞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馬利亞·梅森 (Malia Mason),梅森曾在商學院的學生們身上做過類似的試驗。她告訴作者:「其實,放不下手機,並不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浪費時間,而是動力因素。人們需要從互聯網上斷開,並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
《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
是的,人類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我們在還沒有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自我否定了。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看不到大幾率的成功,我們很容易將事情總結為:我做不到。
然而,我們需要給自己一點動力,一些希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