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紙能變錢?其實是欺亡者、增罪愆、損福祉的文化騙局
燒紙能變錢?其實是欺亡者、增罪愆、損福祉的文化騙局
再過三天,就是寒衣節,中國傳統的祭祀節。在農曆的後半年共有兩次大規模的祭祀節日,一次是寒衣節,另一次就是除夕。雖說寒衣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與規模,遠遠遜色除夕那般顯赫、隆重,但也決不可小覷。
但凡祭祀的節日,總少不了焚燒香燭紙火。相比其他祭祀活動,寒衣節唯一獨特的地方就是要焚燒用紙、棉花糊制的「棉衣」,人們堅信這些被焚燒了的紙錢和衣服、食物、日用品、家電、房屋、車馬、仆佣等冥具,在另外一個世界也能夠被亡者所享用。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焚燒紙錢和冥具的習俗根源在中國,也是中國獨有的。除此而外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地區有類似的祭祀文化。在一些充滿了原始氣息的祭祀活動中,或許可以看到活人向亡者獻祭,但沒有那種需要將祭祀品焚燒了才認為達到祭祀效果的。
在中國的祭祀文化里,不焚燒紙錢,陰間的亡者就沒有錢花;不焚燒衣食器用,亡者就沒有可以使用的東西。陰間的亡者生活要是艱難困苦,活在陽世的子女、親屬、朋友於心不忍,會受到道德譴責。更重要的是,陰間人的生活狀況與陽世子孫的福祉密切相關,一個掙扎在饑寒交迫里的亡者,是很難庇佑他的子孫的。在這種文化驅使下,每一次的祭祀節日,就是一次漫山烽火、遍地狼煙的大規模焚燒活動。
焚燒紙錢這個習俗是有著複雜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學會使用火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基礎條件,遠古時期人類對火這種神秘力量的恐懼、崇拜和猜測,逐代傳遞,並最終形成了一種文化基因。很多原始宗教和民俗都有對火崇拜的歷程,但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這種文化基因逐漸開始磨滅以至消失。
但中國人對火的崇拜卻沒有消失,而是長久延續了下來。這主要是因為宗教的引導。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佛教認為神識不滅,相信人在死與生之間有中陰身,相信彼岸世界的存在。這種宗教思想與本土的道教等結合到一起後,形成了陰曹地府、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轉世投胎等系統化的宗教文化。這為焚燒紙錢這種民俗的誕生和延續提供了宗教基礎。
但原始的佛教或者道教思想里,卻並沒有焚燒紙錢的任何論述和倡議。至少在被視為佛教基本經典的「佛教十三經」里,在道教視為基本經典的《道德經》、《列子》、《莊子》文獻里,找不到任何有關焚燒紙錢的理論依據。因為佛教主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一切道行、福分、享受都是通過修行積攢而來的,業力驅動輪迴,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佛教也主張「四大皆空」,任何對於包括財富在內的執著被認為是貪婪和無明。道教以求長生為終極目標,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法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命過程,只求今生,而不寄希望與他世。至於伊斯蘭教、基督教,更沒有焚燒紙錢的習慣。
從文化基因、宗教思想轉化為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民俗,中間一定需要一個催化劑。焚燒紙錢的起源,一般被認為始於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東漢末年應該是這個民俗的上限,因為紙是這個時期才發明的,是這項民俗產生的物質基礎。轉化的催化劑,一般認為是兩個故事中的其中一個。
一個故事,東漢末年造紙術發明了,人們因為這種書寫載體更為方便而迅速得到了普及,民間各種造紙小作坊大量出現。當時,洛陽城裡一個作坊也生產了大量的紙張,但因為質量過於低劣、粗糙而無法書寫,所以就大量積壓。作坊老闆為了給自己的劣質產品尋找一個出路,就編造出一個謊言,謊稱夢中見到了自己去世的親人,親人告訴他焚燒這些紙張可以變成陰間通行的貨幣,可以讓親人過上富貴日子。於是,人們聽信了,大量原本無出路的紙張被搶購一空。
另一個故事,某人親人去世,但因為家裡貧困無法安葬,就在炎熱的夏季停屍籌款。但屍體很快腐爛並發出惡臭,為了驅趕臭味,這個人就在屍體周圍大量焚燒紙張。別人問起,他就說燒的不是紙,而是親人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花銷的錢財。
扮演催化劑角色的,極有可能就是這兩個故事,也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但仔細想來,這兩個故事荒唐至極。既然陽世和陰間是對等的,那麼陽世的紙在陰間也應該繼續是紙,憑什麼就能轉變為充當貨幣代用品的紙幣?在造紙術沒有發明之前,已經有無數人去了「另一個世界」,沒有人給他們焚燒什麼,這無數的靈魂是如何生存的,豈非貧苦交困了幾千年乃至數萬年?紙幣是北宋時期才在中國出現的,北宋之前的人焚燒紙張就能變錢,莫非是早已料到千年之後紙幣終會流通?即使到了紙幣流通的時期,每個人或每個家庭每年能夠見到或者經手的紙幣也是數量有限的,但每年我們會焚燒多少紙張?這些紙張如果折算成紙幣,這是多少錢?每次祭祀活動都有無法計數的紙幣「流通」到陰間的金融系統,這該給這個神秘的世界造成多麼瘋狂的通貨膨脹?即使被焚燒了紙張都變成了錢,那也可以斷定,另一個世界的紙幣比紙還廉價。
文化基因、宗教思想與某個商人的營銷策略(或者某個人的遮掩之詞)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兩千年來在中國暢行不衰的一個民俗。為了傳承這個民俗,每年數次的集中的大規模焚燒,民間又在不間斷地分散焚燒,滾滾濃煙污染空氣,大量樹木資源被加工成劣質紙張,無法統計該有多少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被莫名其妙地消耗。從事燒紙生產的,基本都是一些工藝落後、設施低端、環保措施近無的小作坊,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又是一層。
這可以斷定是一個有弊無利、荒唐至極的文化騙局。這個文化騙局也在侵蝕著人心、歪曲著道德、敗壞著風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個人孝敬父母,應該在父母的有生之日,用物質和情感讓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一些人在該盡孝的時候不盡孝,捨不得投入和付出,卻在親人已經無法有任何享用的時候,用大量焚燒紙錢來掩飾自己的失德、炫耀自己的孝順。
倘若即使有彼岸世界存在,那些劣質紙張也能變成錢財,但焚燒紙錢也不會給亡者增添財富和福祉,更多的可能是增加罪孽。每年的集中祭祀節日,都是野外荒火發生的密集期,主要的原因就是焚燒紙錢等野外用火行為。墓地等場所一般都草木旺盛,清明、寒衣節、除夕這幾個節日,草木乾枯易燃,稍不留神就會「星火燎原」。每到這個時節,基層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勸導和撲火。
拋開對社會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以及對公共安全的威脅,再從宗教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荒火一旦發生,草木燃燒,那些寄居在草木之中的飛禽走獸、幼崽蟲卵等也會大量死亡。不論哪個宗教信仰,殺生都是最大的罪孽。這筆冤債該記在燒紙錢的人頭上還是亡者的頭上?
其實只要稍加思索,很多人都會明白這項民俗的荒唐性。但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明知不該為而依然執著呢?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文化騙局成功地實施了道德綁架。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倫理的而非哲學的,中國的一切文化根源都建立在倫理基礎之上,簡單地說就是以孝道為圓心,逐層擴展開的。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是遭到了強烈抵觸的,因為佛教讓一個人拋棄父母妻子,放下社會責任,出世修行、了斷生死的主張,嚴重違背了中國文化中孝的思想。後來,佛教就有了被稱作「孝經」的《地藏經》,佛教才有了在中國大地安身立命的理由,才有了與本土道家、儒家思想融合發展的可能。
焚燒紙錢就恰好用一個文化騙局將風俗緊扣到了孝這個核心。不是說中國人不聰明、不思考、不辯證、不哲學,而是一旦和孝這個倫理根本聯繫起來,人們就無法思考,也不敢思考。縱使有許多人明白其中的關竅,也不敢冒著「不孝」的大不韙,不給亡故的親人焚燒紙錢。
另一個原因就是成功利用了人們的功利心。人們認為,焚燒紙錢可以亡故的親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安樂,更加幸福的亡者又會更加賣力地庇佑自己的子孫,幫助自己的子孫獲取更多的平安富貴。於是,焚燒紙錢就變成了一個既可以盡孝道,又可以獲福祉的行為。不就是焚燒一些廉價的紙錢嘛,成本極其低廉、收益無限可能,一本萬利、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呢?至於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燒殺生靈,與當事人又有何干?
社會文明已經進步到了今天,焚燒紙錢、冥具等這項綿延了兩千年的文化騙局,是否該被終止了呢?
(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