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注意這些「坑」

文 /佚名 圖片 / 網路 來源 | 今日頭條菁童網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是至理,卻曾長時間被塵封於世,連簡單的「春遊」都成了奢侈品。

只因教育的至理真言也抵不過現實的殘酷「骨感」,曾幾何時我們學校變成了「無限責任公司」,學校的掌管者就像是據守在火山上的教育守望者,兢兢業業,卻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火山灰」!

但國家政策強力推動,「行萬里路」終於從傳說逐漸變成現實,國家11部委聯合發文,越來越多的地方出台細則支持並保障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並把研學旅行列入必修課程。於是,大量毫無教育經驗和教育追求的機構和個人開始蜂擁而入,迅速把研學旅行變成了「遊玩之旅」,研學旅行的根本——「研學」卻蕩然無存,出現了一道道防不勝防的陷阱!

這些陷阱的出現,令一些經驗不足的學生和家長紛紛掉入「坑」中。

2

坑術一:師資規模和師生規模配不足:目前,一些研學項目仍處於粗放式,有的項目中會安排1名帶隊老師負責50多號學生,學生研學的安全性存在隱患,學習效果也無法保證。有家長透露,孩子參加研學項目時,5天內去了十幾所大學,第5天去接回孩子時,老師連孩子的名字都沒能認清。

坑術二:課程質量不高:研學旅行,最為普遍的現象是具體安排呈現「游」多「學」少的情況,而且「游」和「學」兩個方面安排的課程和活動質量都不夠高。導致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研學的收穫往往達不到預期,感到失望和不滿。

坑術三:項目中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缺乏規範:在某些研學項目中,孩子學講髒話、隨地亂扔垃圾、不遵守研學地相關規則和禮儀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在研學過程中發生了欺凌情況。這和研學項目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缺乏規範以及帶隊老師資質不夠有關。

坑術四:為提高利潤,導致學生生活水準得不到保證:有家長曾爆料,為節省住宿費用,在研學旅行中要求孩子們在一個大教室把床合併在一起,排排睡,項目結束後家長申訴無門。

坑術五:討好家長,不解決實際問題:機構老師通過一味誇讚的形式,討取家長歡心。一些機構以微信群形式跟家長溝通,在群里「發紅包」,而沒有把關注點聚焦在研學項目本身的具體內容之上。

坑術六:活動項目貨不對版:入團前告知的活動項目和實際設定的不吻合。

坑術七:領隊老師素質低下:一些研學機構在人力資源的選拔、培訓等方面工作不足。領隊老師在遇到突發事件不知如何處理,不懂得如何跟孩子開展引導等。

坑術八:營前缺乏溝通引導說明:引導家長交錢埋單後,一些機構基本缺乏積極溝通引導工作。

坑術九:缺乏風控管理:一些研學項目缺乏專門的風險管控,例如營期保險、營地小護士、活動風控、對領隊老師的急救培訓等。

3

以上列舉的是陷阱都是研學公司自身體制的不完善以及設計路線出現的種種問題等,而研學旅行也是學校組織綜合實踐的必要課程,但很遺憾不少學校在這方面也是馬馬虎虎,純粹把研學旅行當作了一次為學生組織的一場春秋遊活動。所以學校要讓研學旅行真正發揮其價值,達成學生培養目標,還必須從自身解決這三個重要問題。

1、重遊學輕研究,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深度挖掘

在許多學校和機構組織的研學旅行中,儘管會給學生設計任務卡,會結合研學旅行的目的地,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學習,但在研學旅行中最容易體現出來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核心價值觀滲透教育等更高層面的教育價值,但是現在的研學活動缺乏科學的教育設計,學生基礎知識方面的收穫較多,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社會責任、綜合素質方面的收穫比較欠缺。

2、重實施輕評價,研學旅行的教育引導沒有落實到位

不少學校在實施研學旅行活動中,都制定有活動方案、安全預案,還留有作業,但缺乏利用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基本上是組織很嚴謹、過程很愉快,場面熱熱鬧鬧,結束後寫一篇感想或作文,一場研學旅行就順利結束。而在研學旅行中個人的得失、體驗、感受、活動效果、教育價值目標的達成、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等,學校關注得還不夠。

3、重規範輕個性,研學旅行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體現

在不少研學,一方面學校出於安全考慮,非常強調安全紀律規範,導致學生在活動中不能隨意說話,缺乏暢所欲言的表達,過度規範使研學旅行喪失了活力。一方面在策劃研學旅行方案時,往往都是長官意志,根據學校或教師的意見來安排,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影響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使研學旅行的育人效果打了折扣。

我國研學旅行還處於起步階段,如何辦好研學,不管對於學校、家長甚至社會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未來教育體制面臨全面革新的情況下,研學旅行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也必會一一解決。

文章整理至公眾號研學頭條,研學頭條帶你發現研學旅行的樂趣,關注研學頭條的那些人和事兒,每天為你獻上研學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業大事件。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踩坑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