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情感忽視是成年抑鬱的誘因之一

厚朴的第219

篇文章

2018.10.30

情緒情感反映了一個人最內心的部分,也是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時,最強大的力量來源。

很多人度過幾十年的生命,卻未曾意識到自己缺少了什麼。他們可能環顧四周,看到別人過得充實、多彩或是充滿活力時,會隱隱約約感到自己有些不一樣。

他們也一樣可以聰明有能力,甚至挺優秀,可以和其他人一樣,按部就班地度過人生。

他們也實現社會的期待,做這個世界需要他們做的事,但卻不知道,在面對生活的變故時,他們會比其他人脆弱一些。

直到有一天,工作中的挫折突如其來,或是親人的離去,又或是婚姻出了問題……某件事情的發生把他們從原本的軌道上推了出去。

他們會感到異常痛苦掙扎,這種痛苦是失控的,而且難以平復,甚至一蹶不振,變得抑鬱。他們感到奇怪,「為什麼我不能更堅強一些?為什麼變得快樂對我來說這麼難?」

哀傷,猶如潮來潮往,痛苦之後仍能表現如常。但抑鬱則像漫長的冬日,貧瘠、毫無生氣。

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很有可能是早年間的情感忽視讓你沒有發展出足夠的心理能力去應對較大的情感挫折。

「乖孩子」背後的危機

在童年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在關心吃穿和學習之餘,更多的留意孩子的感受和情感,就會幫助孩子學會關注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便能夠發展較為健全的自我認知,懂得自我關懷、自愛和管理情緒,成年後擁有更強的心理彈性。

成長在較少受到情感關注的家庭環境中的人,通常會變成一個「乖孩子」,因為知道自己傷心,哭泣或生氣都不會得到關注,逐漸地學著自動將情緒壓抑下去。而且這麼做時,還會得到父母的讚揚,更加強化了他們對自己感受的忽視。

然而,這種「乖」是有代價的,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一旦遇到問題,會傾向於壓抑自我的感受,當巨大的傷痛來臨無法壓抑時,就會崩潰,且對自己的情緒爆發感到特別自卑和自責。

壓抑情緒與抑鬱人格

首先,習慣於忽略自己的情緒,在遇到誘發情緒和感受的外界刺激時大腦就不能形成正常的反饋,因此,無法識別、表達、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情緒。長久的積累,情緒便彼此糾纏、失調,用自責代替憤怒,用冷漠代替恐懼,用麻木代替悲傷……

例如,如果使用得當,憤怒原本是一種很有力量的重要感受。在必要時表達憤怒,對於發展自己的心理空間,建立人際界限,防止侵害和表達需要都有其功能。但習慣於壓抑情緒的人會無法表達憤怒,憤怒會轉向對自身的苛責和攻擊,使人討厭自己,貶低自己。典型的狀態就是:「是我不夠好,才會遇到這種事,我自作自受。」

這種對自我的攻擊其實是一種有效降低焦慮的方式,這樣不僅安全,而且還能增強自己的力量感——錯在於我,那麼我就有可能改變錯誤而扭轉困境。

與此同時,被情感忽略的人心底里總有著一種孤獨感,在迷茫無措時不會選擇求助於他人,而是獨自面對。

在這種情形下,抑鬱性的認知,意象與感覺會以隱蔽、有序、緩慢而持久的形式浸潤於一個人身上,成為其人格的一部分。

?

我想變得不那麼「脆弱」

1.理解自己曾被忽略,但有機會改變

童年時期的情感忽視是無形的,它卻使你在後來的人生掙扎於傷痛的漩渦,讓你比他人更容易陷入抑鬱。

令人欣慰的是,受到過情感忽略的人是可以被治癒的,你沒有辦法回到過去給小時候的自己一個擁抱,但意識到這一切之後,你可以打破這堵從小建立起來的,屏蔽自己感受的牆。你能開始體驗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學會通過一種健康的、安全的方式表達憤怒,學會不為自己的哀傷和悲痛感到自責。

2. 你可以和自己的情緒感受做朋友

情緒是活力的源泉,也是一種財富,沒有它們,你會活在灰色的世界當中。與自己的感受共處,去理解你所體驗到的每一種情緒能夠幫助你與自己的內心產生聯結,釋放自己,豐富自己。

3. 讓自己不再是座孤島

習慣於獨自處理自己的感受,看起來好像很安全,但會讓你的心變得孤獨。

試著對可以信賴的人傾訴,建立與他人的情感聯繫,真實的表達,會讓你逐漸發展出使用和管理情緒的能力。

如果身邊沒有合適的人,參加情緒訓練相關的團體小組或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是安全可靠的方式。

文字 / 阿朴

參考 / Dr. Jonice Webb

《5 Ways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Causes Depression in Adulthood》

厚朴心理諮詢預約電話

029-88816756

在你最需要的時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諮詢有限公司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客服wx:hopexinli

推薦閱讀:

TAG:情感 | 情緒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