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孩子的壞情緒,比給他買好吃的重要一千倍,可是很多父母都不會!

家裡有十歲左右的孩子的父母一定深有體會:孩子以前很乖,也很聽父母的的話,怎麼現在就像變了個人一樣,是越來越難溝通了。

十幾歲的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叛逆心理越來越明顯。父母溝通不當的話,與孩子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當家庭中出現父母和孩子的矛盾,甚至有些孩子採取關門政策,當父母態度不好的時候,直接把房間門鎖上,無論如何喊也不打開。父母如果再採取強勢、恐嚇、嚇唬、威脅的方法,可能對孩子來講,容易形成抑鬱、壓抑、自卑、膽小、沒主見、沒自信。

前幾日,一位17歲的高中女孩郭某帶著自己10歲大的妹妹跳水庫自殺。郭某在遺書上寫到:這不是弟弟的錯,這只是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自己長期受抑鬱症的折磨才是根源。

孩子抑鬱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深遠和根本的。

誰沒有煩心事呢?更何況是孩子。那遇到孩子鬧情緒該怎麼辦呢?我們看看下面的實例。

小超今年十一歲了,正是上小學五年級的年齡。

有一天,在學校里,下課了,小超與同學小海在一起玩耍,兩個男孩玩著玩著,不小心把前排女生的課本弄到地上,弄髒了。這個女生很生氣,就和小超吵起來了。小超給這個女生道歉了,但這個女生仍不依不饒,就把小超的書也扔在了地上,踩了一腳。小超非常生氣就和這位女生動起手來。老師來了,簡單了解了原因之後,老師取消了小超本學期準備評選的三好學生。小超非常生氣,但是礙於老師的權威,又不敢辯解。

小超本來脾氣就非常倔,因為這事,直到放學,還是氣嘟嘟的攥著拳頭。

如果你是小超的家長,你如何給孩子化解這種情緒問題呢

十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這個年齡的孩子採用強制、打罵的方法教育肯定是不合適的。孩子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對事物獨特的看法,獨特的行為方式。處理不當的話孩子容易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現一些出格的行為。

我們不妨試試這種溝通的方式

家長:是如果我是你的話,遇到這種情況,肯定也很生氣。

孩子點點頭。這時候有了溝通的基礎。

家長:你給她道歉,她仍不肯原諒你,是嗎?

孩子:是的。

家長:這是她的不對,你想想你有不對的地方嗎?

孩子:我沒有不對,我又不是故意給她扔在地上的,她為什麼不能原諒我?

家長:是啊,我剛才說了,這一點她做的有些不對,你想一想自己有那個地發做的不對啊

孩子:我不該動手。

這時候孩子的語氣已經平靜下來了,沒有那麼多的怒氣了的。

家長:那老師取消了你的三好學生評選,就是告訴你,你有些地方做的不對。

老師做的有沒有道理?

孩子:有點道理,好像三好學生不能打架的。

家長:對啊,現在還在生氣嗎?

孩子:還有點生氣,但是氣沒那麼大了。

家長:沒事的,三好學生評選以後還有機會的,我們再努力就是了。

孩子:嗯。

家長:走我們去買好吃的去。

到這裡,孩子基本上沒有情緒了。

如果這時候,家長反映不當,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情緒控制,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對事情對人的態度和處事方式。

其實以上溝通方法,家長不妨學著用來處理孩子其他的情緒問題。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生叫做同理,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對方。這種溝通方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非常有效果。

有一次,我收拾家裡的玩具,發現孩子長大了,很多小時候的玩具都不玩了,而且都爛到不能再玩了。比如一個奧特曼模型,已經掉了胳膊。變形金剛已經缺少了很多地方。我自認為沒有辦法玩了。於是收拾了一下,就給他清理掉了。在家裡放著也是佔地方,而且他長大了,這些小孩的玩具根本也不玩了。

誰想到,下午放學回到家,發現玩具少了,就問我

「媽媽,我的玩具怎麼沒有了?」

我實話實說了,

「我給你扔掉了一部分,哪些玩具都爛到不能玩了,況且那都是小孩子玩的。」

兒子跟我不願意了,開始大哭大鬧,

「你為什麼要給我扔掉,我還要呢!」

「可是明明是不能玩了啊!」

「你就是不能扔!」

這時候奶奶也過來幫腔,

你這孩子真不懂事,你這叫胡攪蠻纏。」

兒子更生氣了,氣的直跳,發了好大脾氣。

「你鬧什麼鬧,那本來就是一堆爛了的玩具。」我也有些氣憤。

看著兒子一直哭鬧,我實在沒辦法,甚至說過,再鬧就揍他的話。很長時間才平靜下來。

這件事真是我處理的不對。如果我換一種方式說話,孩子就不會這麼大的脾氣。

其實孩子發脾氣還真的和不聽話、不乖、不懂禮貌、不尊重家長沒有關係。這在心理學上,是孩子的心理領域被侵犯,有一種被侵犯感覺,而產生的強烈而明顯的情緒反應。

如果我當時換一種方法去做,孩子就可能沒有這麼大的脾氣。

「寶寶,玩具被媽媽不小心扔了,你很生氣對嗎?」

「對,我就是很生氣。」

「是的,如果是我,我的東西被別人扔了,我也會很生氣的。」

「那你為什麼還扔?」他仍然有很大的怒火,但是停止哭鬧了。

「我很理解你現在的感受,但是扔了媽媽也沒有辦法再撿回來了。

你說該怎麼辦啊?」

「... ... ... ...」

「要不咱們再買一套你最喜歡的奧特曼」

「媽媽其實那些玩具我也不玩,就是感覺不能扔,因為他們就像小時候的朋友。

再買的又不是他們了」

「媽媽對不起,不應該不給你打招呼就把你的玩具扔掉。」

「沒事媽媽,你不用對不起。」

到此問題基本解決。

我們盡量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意見,尊重他的個人空間,尊重他們在家庭生活中的決策。

對孩子好不是僅僅買好吃的,陪著孩子看場電影那麼簡單的事情。

父母的語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對脾氣暴躁的孩子不妨試試上面的方法,相信孩子會有改變的。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情緒 | 育兒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