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揭秘:「找感覺」

你要找一個聞花香的感覺,

你要找一個咳嗽的感覺,

你要找一個嘔吐的感覺,

你要找一個......的感覺!

該死的找感覺

今天就徹底來聊一聊它吧。

什麼是找感覺

「找感覺」是許多聲樂老師常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先生為例,他老人家便明確表示過,他的教學方法,名為「感覺教學法」,通過尋找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情緒或處事狀態,從而掌握科學發聲方法。

在聲樂訓練領域,找感覺實在是一種繞不過去的訓練方式。倘若我們認可聲樂也屬於一種樂器,那麼,聲樂相比其他樂器,最大的一個難點即在於,聲帶看不見,摸不著,只能夠通過意識去讓它進行工作。而人類目前激活意識的最有效方式,無疑就是找感覺

對於樂感超群,且感知能力敏銳的同學們來說,找感覺無疑是一種簡單而又高效的聲音訓練方法,他們確實可以通過聞花香的方式,做到高位置;或通過咳嗽的方式,做到聲帶關閉,亦或通過打哈欠的方式,做到喉嚨放鬆。甚至可以通過更為抽象的,對於身體內部器官運作的想像,從而另聲音朝正確的方向去運行。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找感覺,正如一本高深莫測的武林秘籍,如果能夠正確領悟它,實在前途無量。

問題在於,如果不能夠正確領悟它呢。這就是下一個章節醬醬將要談到的內容啦。

找感覺的局限性

「找感覺」最大的一個局限性即是,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面對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每個人的大腦將會接受不盡相同的信號,這就註定了聲樂訓練領域,沒有一種感覺適用於每一個人

比如,是有同學通過聞花香的方式,做到高位置,卻也不乏同學通過聞花香的方式,習得一口鼻音;比如,是有同學通過咳嗽的方式,做到聲帶關閉,卻也不乏同學通過咳嗽的方式,令聲音憋得不像話;比如,是有同學通過打哈欠的方式,做到喉嚨放鬆,卻也不乏同學通過打哈欠的方式,讓聲帶完全鬆動開來。這些案例都相繼向我們證明了,找感覺,或者說找某一種感覺,並不是一劑萬能葯。

讓我們繼續向更深層次探討。找感覺更大的一個局限性在於,令許多同學,甚至聲樂老師,無視了嗓音醫學知識的開拓,使得我們對於聲樂的理解,更多停留於「經驗」層面,而不是「論證」層面。比如「打哈欠就能打開喉嚨」這句話,許多聲樂老師對於它的理解,就是停留於經驗層面。你要是有心接著問他們,打哈欠為什麼能夠打開喉嚨,他們就會說,因為打哈欠確實在某某某身上起到了效果呀。

「經驗思維」的弊端就是會讓我們對於一樁事物的理解,形成固化,最為常見的便是「天賦論」。幾乎沒有人不認可天賦的絕對性,可是,有多少人通過科學角度,去論證天賦這個東西究竟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又應該如何通過醫學或生物學的角度去解釋呢?

在醬醬看來,「經驗思維」屬於吃瓜群眾,「論證思維」屬於專業人員。聲樂教師作為聲樂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卻更多地使用經驗思維來做研究、搞教學,本身就是對於聲樂的一種誤讀。而找感覺,既是許多聲樂從事人員(包括學習者)對於聲樂產生誤讀的原因,也是許多聲樂從事人員對於聲樂產生誤讀的結果。這個結果就包括,學習聲樂的過程之中,感覺漸漸大於聲音。

其實,聞花香也好,咳嗽也好,打哈欠也好,已經屬於容易理解,並簡單直接的聲音訓練方式了,從可操作性上來說,並沒有什麼直觀問題,只是,它們或許不適用於每一個人。真正可怕的找感覺,恰是醬醬第一段所說的,對於身體內部器官運作的想像。醬醬多次收到類似於「我應該如何感受氣流從聲帶之間穿插而過,且聲帶漸漸向邊緣振動」這樣子的提問,甚至也多次看到聲樂老師對學生說類似於「你要感覺到你的氣流從胸腔到頭腔形成一個氣柱」這樣子的話語,不寒而慄。

是否應該批判找感覺

在Uta老師兩年前的朋友圈裡面,她曾經說過以下這段話:

找感覺的絕對性

聲帶看不見摸不著,你要找什麼樣的感覺來幫助實現歌唱呢?

這也正是傳統聲樂教學中的弊端。


推薦閱讀:

TAG:唱功 | 學唱歌 | 唱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