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常在路邊走,哪有不崴腳,崴腳是我們最常見的急性扭傷。扭傷後如不及時適當醫治,就會引發另一個後遺病症——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AI)。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可能會發生這兩種狀況:

一種是腳踝的活動度增大,感覺比扭傷前做腳踝部動作的範圍幅度要大;

另一種是發現腳踝的活動範圍減少了,不靈活,甚至以前可以輕易抬腳掌的動作也變得難了。

這時候問題來了,出現這兩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說第一種,因為踝關節扭傷後造成韌帶的過度鬆弛,踝關節不穩定造成的。

韌帶的過度鬆弛是因為腳踝扭傷癒合後腳踝部張力的下降,不能恢復到扭傷前的腳踝張力水平。

那第二種呢,是由肌力低下,異常的壓力水平,本體感覺輸入異常等導致的。

而不能較容易抬腳掌是因為過度的扭傷翻轉角度導致距骨前移,撕裂的前距腓韌帶會在伸長的位置癒合,並且失去了限制距骨前移的力學完整性。

那今天和小編一起看看怎樣從原理入手預防「反覆崴腳」

這裡有四點方法:

1、評估所有受損傷的關節,了解自己的身體關節情況,這樣才能從根本預防

2、糾正過度活動

3、糾正活動度過小

踝關節(腳踝)活動度的參考值:

背屈:抬腳背就是踝關節,大約20~30度

跖屈:腳尖向下踩就是跖屈,大約40~50度

內翻:內翻就是腳的外側不動,內側抬起,大約30度

外翻,與內翻相反方向,大約30~35度

4、保護癒合結構,踝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組織,骨關節等

以上就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形成原因和復建原理,如果您正在飽受崴腳折磨,記得聯繫我們,在下面留言哦!

摘自:physio-pedia.com/Chroni


推薦閱讀:

TAG:運動損傷 | 康復治療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