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採擷」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勇氣
我無法確定勇氣是否完全屬於心理學的範圍,因為它常常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來支撐;我也不能說,勇氣就是勇敢的行為,因為它的內涵不是勇敢可以說明的。 但至少我們知道,在生活中,勇氣意味著希望。它常常在人面臨困難和恐懼時產生,也常常在同樣的時候消失。
勇氣是對自我力量和智慧的肯定,是對待事物的一種積極心態,也是內心不再猶豫的決定。
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所有孩子都會面臨是否具有勇氣和怎樣具有勇氣的問題。 我認為,教育者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勇氣,並鼓勵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當一個人不斷地從心理上積極暗示自己時,他的反應能力、興奮程度都會大大提高,從而有助於他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相反,一旦人失去勇氣,則常常陷入自我譴責、自我畏懼的心理狀態中,不但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增加它的困難程度。勇氣還有助於促使孩子作出比較和選擇:「假如不這樣,難道還會有更好的辦法嗎?」他會果斷地作出選擇,並為之付出努力。
培養勇氣的辦法和培養一個人的自信心一樣,需要鼓勵、讚賞和肯定。其次還需要在生活中嘗試和磨礪,並確定令人激動的目標。
我在小斯賓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訓練他樹立勇氣。 孩子從小到大,註定要經歷許多令他恐懼的事情,比如黑夜、迷路、小朋友之間的爭鬥、陌生的環境以及犯過失後的懲戒等。這時候,幾乎所有孩子的自然反應都是希望得到幫助,要是大人能代替他去面對這些則更好。但我認為,除非萬不得已,我們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大人此時需要做的只是給予必要的關注,並鼓勵他運用自己的勇氣。
需要指出的是,我從來不把一些殘忍的事看作有勇氣的表現,也從來不把魯莽、衝動、 缺乏理智的行為看作是有勇氣的行為。我常常告誡小斯賓塞,一個真正有勇氣的人首先要有理性和悲憫之心。
本文摘自:《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作者:【英】斯賓塞 編譯:呂可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