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抓住事情的核心/關鍵
休息兩天後,回到康復中心工作,
首先要做的詢問各個會員的康復情況,
遇到一個會員,髕骨骨裂保守治療,腳踝在打石膏的過程中出現扭傷,刺激後容易產生腫脹。
這種情況是不適合過多行走的。
我們的康復師也知道不該讓她多走,
她住的地方步行過來確實需要一段距離。
當會員告訴我腳踝又腫了的時候,分析後,得知原因很可能是由於走的太多了,
康復師在旁邊說了一句:「我想用電動車接送她的,她不願意..."
這時候會員搶著說:"他特別好,我覺得不能太麻煩他,所以自己就克服一下困難,走著來回了..."
什麼鬼?
怎麼扯到愛心與理解上面去了?
這個確實說明了我們對會員的關懷與照顧,會員對我們的理解與支持,
但是跟走路多有個毛線關係呀?
不用電動車接送就必須走著來回了?
打個車不就得了。
我們的目的只是要會員少走路,
幫他想辦法做到這個就可以了,
這是關鍵,
而不是我都想自己額外付出時間精力去幫助她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沒解決(不管什麼原因)
附帶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動物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了出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因為籠子的高度過低。於是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了出來,所以他們決定將高度加高到三十米。沒想到隔天居然發現袋鼠全部跑了出來,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加到一百米。
一隻長頸鹿和袋鼠們在閑聊,「你沒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在繼續忘記關門的話。」我所從事的行業是運動康復,運動康復行業中有一句幾乎所有康復師都知道的話——無評估,不康復。
要清晰的知道會員的主要訴求是什麼,主要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要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帶會員訓練這個動作,為什麼要幫助會員做這個手法;
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操作流程什麼,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一句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康復「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這樣就可以思路清晰的操作了。
會員是需要看到康復效果的,
至於我們的付出是正常的是必須的,
不管我們付出了多少,
在康復這件事情上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最重要的還是給會員一個滿意的效果。
為了給會員滿意的康復效果,
我們還要進行康復師的自我修養
浩指導:運動康復師的自我修養推薦閱讀:
TAG:做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