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重度患者的福音——代糖,到底能不能吃?怎麼吃?吃多少?
隨著健康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地普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糖對於我們生活的不良影響。包括我上一篇文章:你常吃的甜食到底有多可怕?!,也提及了甜食是如何催胖的,這都還只是表象。
近年來,學術界和政府機構似乎已經慢慢意識到:糖是導致肥胖和各種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罪魁禍首。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推薦糖攝入量的卡路里佔比由以前的 10% 下降到 5%,對於正常體重的成人,這個量大約是每日 25 克。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出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成人攝入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不管是不是低碳飲食,「食品添加糖」都已經變成最不推薦的日常攝入,這時候問題就來啦,為了滿足口感,商家們也是想盡了辦法,於是「代糖」就開始越來越普及。比如被普及到人盡皆知的「你的益達」和最近頻繁更新換代的零度可樂、纖維雪碧等等……
這些無添加糖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是真的隨便吃嗎?這樣琳琅滿目的代糖市場,真的都是有益健康的嗎?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寫在最初的話:每天最高劑量的甜味劑可引起葡萄糖不耐受,從而引起代謝疾病。所以要選好的甜味劑,適量攝入。
甜味劑的分類:
一、糖醇 Sugar Alcohols糖醇,我相信是大家最熟悉的,畢竟被木糖醇洗腦了這麼久,但糖醇的種類是相當豐富的,而且木糖醇也不是最優選擇。以下是每100g的糖醇可以參與計算的凈碳水(Net Carbs)含量:1. 麥芽糖醇 67g
2. 木糖醇 75g
3. 異麥芽酮糖醇 52g4. 山梨糖醇 62g5. 乳糖醇 75g6. 赤蘚糖醇 5g7. 甘露糖醇 37g糖醇類的代糖,因為仍然屬於碳水,所以也就有凈碳水的計算。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類代糖,最適宜使用的是赤蘚糖醇,凈碳水極低,而且升糖指數GI為0,不會引起血糖波動。木糖醇反倒是所有糖醇里最不優秀的!二、天然無熱量甜味劑 Natural Zero Calorie Sweeteners
天然無熱量甜味劑,指的是從植物中提取,並非化學合成的無熱量無營養物質,不會被消化吸收的甜味劑。
既可以滿足口感,又不用擔心熱量,當然,他們的升糖指數全部為零,不會引起血糖波動。
所以,以下代糖,無需考慮碳水問題。1. 甜菊糖苷 Stevia
2. 羅漢果粉 Monk fruit powder3. 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4. 神秘果糖 Miraculin我一般會選擇甜菊糖來做甜品或是加入飲品,一是甜度高性價比優越,二是可購買程度高,三是真的天然!
三、人工甜味劑 Artificial Sweeteners
人工甜味劑就比較複雜了,全部是化工合成。這個類別,雖然一直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常常攝入,成本低甜度高,算是食品添加劑里最常用的。
毫無疑問,以下這些代糖都只有甜味,沒有熱量,沒有碳水,所以低碳飲食的小夥伴無需納入碳水計算。1. 糖精 Saccharin
2. 甜蜜素 Cyclamate3. 安賽蜜 Acesulfame K4. 阿力甜 Alitame5. 三氯蔗糖 Sucralose6. 阿斯巴甜 Aspartame對於這些化工合成的甜味劑,我的意見就是能別吃就別吃,但又很難避免,就像零度可樂、纖維雪碧這樣的產品,真的已經是給了我們最優的滿足味蕾。
科普完甜味劑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聊聊是否有健康隱患的問題啦。
(加粗代表的是可能對身體有害的甜味劑):
Acesulphame-K安賽蜜
Advantame
Alitame阿力甜
Aspartame阿巴斯甜
Cyclamate環磺酸鹽
Neohesperidin DC
Neotame紐甜
Saccharin鄰磺醯苯甲醯亞胺/糖精
Sucralose三氯蔗糖
Stevia甜菊糖甙,天然甜味劑
糖醇類:Erythritol,Isomalt,Lactitol,Mannitol,Maltitol,Sorbitol,Xylitol
Thaumatin奇異果甜蛋白
Mogroside 羅漢果苷
L-arabinose 阿拉伯糖
下圖是常見甜味劑的甜度、應用範圍和每日最多攝入量mg/kg。
羅漢果苷一般為蔗糖甜度的100-200倍。
1st Level(負面研究較少且升糖指數低)
Stevia甜菊糖甙
Erythritol赤蘚糖醇,Isomalt異麥芽酮糖醇, Lactitol乳糖醇,
Mannitol甘露糖醇, Sorbitol山梨糖醇, Xylitol木糖醇
Thaumatin奇異果甜蛋白
Mogroside 羅漢果苷
2nd Level
Advantame
Alitame阿力甜
Neohesperidin DC
Neotame紐甜
Maltitol麥芽糖醇
L-arabinose 阿拉伯糖
3rd Level(負面研究最多)
Aspartame阿斯巴甜
Acesulphame-K安賽蜜
Cyclamate環磺酸鹽,甜蜜素
Saccharin鄰磺醯苯甲醯亞胺/糖精
Sucralose三氯蔗糖
較新的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引起葡萄糖不耐受。實驗用了三氯蔗糖Sucralose、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對小鼠實驗。食用甜味劑的小鼠均出現葡萄糖不耐受,其中糖精Saccharin最嚴重,再把出現不耐受的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的腸道,同時添加糖精,小鼠出現了不耐受情況,證實了是由於菌群的原因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
比如擬桿菌門細菌數量增加(從70%到89%)而硬壁菌門細菌數量減少(從22%到6%),進而引起了腸道內多糖降解的增加,導致糞便內短鏈脂肪酸增加。
簡單來說,就是甜味劑改變了腸道菌群,使小鼠吸收糖分的能力增加。
這個研究組繼續對人進行耐受實驗,7個健康年輕人連續6天每天喝ADI 5mg/kg的糖精,在第4天就有4人會出現葡萄糖不耐受的情況,但其中3人並無反應。如果人的腸道菌群對甜味劑無動於衷則無礙。推測這是跟人的基因有關的。
這裡再羅列一些實驗結果:
l Stevia是天然物提取的,對羅氏乳酸桿菌的生長有輕微負面影響,但另外的研究發現對人類糞便的菌群組成沒有影響。
l 安賽蜜可以改變小腸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度。
l Advantame 異麥芽酮糖醇是Aspartame和Isovanillin的人工合成物,基於37個對於動物和人的實驗結果,2014年才被FDA批准使用。患有苯丙酮尿疾病者不能食用此物。另外CSPI擔心小鼠實驗中小鼠的存活率低於標準。總體來說是新化合物,未經時間驗證。
l Cyclamates,saccharin和cyclamates一起可能會導致老鼠得膀胱癌,FDA已經禁止這個產品使用。
l Erythritol 赤蘚糖醇通常從玉米澱粉中提取,小分子無熱量,對血糖指數/胰島素指數影響最小,90%被小腸吸收不代謝排出,10%經代謝後通過呼吸或屁排出。高劑量攝入可能引起噁心和肚子響,小劑量時部分人群會引起腹瀉或頭疼,可能跟個人耐受度有關。不引起腹瀉的安全攝入量分別是男0.66g女0.8g/kg體重/天。相對比木糖醇更不易引起腹瀉。由於原料玉米澱粉可能是GMO(轉基因食物)的,所以在意GMO食物的人群需要注意有non-GMO標識的產品。
Stevia 甜葉菊。從中提取的Stevioside甜菊苷有扛乳腺癌的功效,甜葉菊粉一般保留這樣的益處,而stevia提取物含steviol glycosides甜菊苷較少,這取決於加工過程以及加工的植物部位。甜菊苷的安全攝入量是4mg/kg體重/天。純的Stevia一個是甜度太高,另一個是有些許苦的後味,所以市面上大多是混合類的甜葉菊糖,以下是常見組合:
Stevia+Inulin。與菊粉組合,菊粉是不易消化的纖維,組合可以稀釋單位體積的甜度。
Stevia + Erythritol。與赤蘚糖醇組合,常用於烘焙的甜味劑品牌。
Stevia + Maltodextrin。與麥芽糖糊精組合,適用於高溫和低溫的飲食。
l Mogroside 羅漢果苷。多產於中國和泰國,甜味劑多產於日本和美國。一般甜度100-250倍於蔗糖,提純物Mogroside V甚至能達到甜度500倍。0卡路里,GI指數0,胰島素指數沒查到。後味微苦,甜味起效時間延後。有少量研究說羅漢果苷是抗炎性、抗氧化的。負面研究沒查到。由於甜度高,一般混合甜度較低的甜味劑,所以要注意看標識。
l L-arabinose 阿拉伯糖,日本和中國研究得較多,甜度峰值為蔗糖的60%左右,腸道吸收較少,多從尿液排出。15人的人體實驗中,在小腸內抑制蔗糖的吸收,蔗糖中混入4%的阿拉伯糖可降低11%的血糖峰值,延緩並降低33%的胰島素峰值,降低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 51%的曲線下面積增值。由於阻礙蔗糖在小腸的吸收,剩餘蔗糖和阿拉伯糖進入大腸,從而改變大腸菌群結構,大幅增加雙歧桿菌群落。對於人來說,改變菌群組成的結果可好可壞。FDA等級為一般安全GRAS。副作用可能為大劑量下的腹瀉。
結論:三氯蔗糖Sucralose、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安賽蜜這些甜味劑會導致腸道菌落的變化,從而影響糖分吸收,從而造成葡萄糖不耐受,進而可能造成代謝性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糖醇系列的甜味劑雖然有熱量,但是風險要小得多。
這裡是我隨手拿起來的一些公司同事常喝的飲料,可以看一下,阿斯巴甜其實是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劑,能用赤蘚糖醇的真的很走心了!
糖不能多吃,代糖也沒那麼安全,我們該如何避免引起健康問題,喝的量就是關鍵。
下圖是廠家給的各種牌子小罐的飲料的甜味劑含量。(注意,這個含量在飲料包裝上可沒有喲!)
一般350ml的飲料就是12-ounce,上圖的8-ounce含量要乘1.5。以Diet Coke為例,一罐含阿斯巴甜187.5mg,一個60kg的人要達到40mg/kg的ADI需要2400mg,即12.8罐。根據以上實驗,如果每天喝12罐,那麼4天以上就可能出現葡萄糖不耐受了。如果每天只是2-3罐,長期喝的影響未知。
我的個人觀點是,愛吃甜食的情況下,上述就算是比較「壞」的甜味劑都要比真糖要強,挑一種負面作用比較少的和好買到的用比較穩妥。
最後,對於低碳水飲食,代糖的推薦如下圖:
推薦使用:甜葉菊 Stevia
赤蘚糖醇 Erythritol
羅漢果粉 Monk fruit powder
推薦少量使用:
甘露糖醇 Mannitol
塔格糖 Tagatose
菊粉類代糖 Inulin-based sweeteners
木糖醇 Xylitol
雪蓮果糖 Yacon syrup
不推薦使用:
蜂蜜 Raw honey
棕櫚糖 Coconut palm sugar
楓糖 Maple syrup
棗椰糖漿 Date syrup
黑糖/紅糖 Blackstrap molasses
最後不推薦使用的這些本質上還是糖,算不上甜味劑,很多人都以為很健康,其實原理類似水果(維生素這事蔬菜就能解決),減肥期間根本不適宜吃!像榴槤這種又高糖又高脂的簡直是惡魔,為什麼被評為果中之王?
參考:
[1] Gardana C, Simonetti, Canzi E et al. Metabolism of Stevioside and Rebaudioside A from Stevia Rebaudiana extracts by Human Microflora, J. Ag. Food Chem, 51(2):6618-6622, 2003.
[2] Ulbricht C et al.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stevia by the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Cardiovasc Hematol Agents Med Chem. 2010 Apr; 8(2): 113-27.
[3] Yan Xia et al. 「Isolation of the sweet components from Siraitia grosvenorii.」 Food Chemistry. 1 April 2008, 1022-1028
[4] Q. Xu et al. 「Antioxidant effect of mogroside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palmitic acid in mouse insulinoma NIT-1 cells.」 Braz J Med Biol Res. 2013 NOV; 46 (11): 949-955.
[5] Martin Hiele et al. 「Metabolism of erythritol in humans: Comparison with glucose and lactitol.」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ume 69, Issue 1. Jan.1993, pp. 169-176.
[6] D Storey et al. 「Gastrointestinal tolerance of erythritol and xylitol ingested in a liquid.」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7) 61, 349–354. doi:10.1038/sj.ejcn.1602532; published online 20 September 2006
[7] Sharma, A., Amarnath, S., Thulasimani, M., & Ramaswamy, S. (2016). Artificial sweeteners as a sugar substitute: Are they really safe? Indi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48(3), 237. doi:10.4103/0253-7613.182888
[8] Brown, R. J., Banate, M. A., & Rother, K. I. (2010). Artificial Sweeten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tabolic effects in you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besity, 5(4), 305-312. doi:10.3109/17477160903497027
[9] Miller, A., & Howe, G. (1977).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Bladder Cancer. The Lancet, 310(8050), 1221-1222. doi:10.1016/s0140-6736(77)90453-6
[10] Rogers, P. J., Hogenkamp, P. S., Graaf, C. D., Higgs, S., Lluch, A., Ness, A. R., . . . Mela, D. J. (2015). Does low-energy sweetener consumption affect energy intake and body weight? A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ing meta-analyses, of the evidence from human and anim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40(3), 381-394. doi:10.1038/ijo.2015.177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C%E5%91%B3%E5%89%8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