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悲與歡,鄉村教育該如何面向社會轉型

上篇寫「馬德明式教育困境」一文,主要受限寧夏西海固自然環境。這裡人煙稀少,方圓幾十里只有一個教學點,一個老師紮根教學幾十年,年齡、學歷、知識結構都沒法更替。如果一個老師離開,這個教學點後繼無人。外面的優秀教師沒法進來,他們一定程度沒法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一個教學點十多、幾十個學生,一個老師要負責一到六年級的科目,這得多大勞動強度),忍受枯燥單調的生活。西海固的教育現狀是人才培養困難,教育投入需要考慮側重點。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寧夏人口相對集中的學校,留守兒童的現象還不太明顯。這一次,走訪陝西的幾所小學,這才發現情況又有所不同。陝西秦嶺大山阻隔,有的學校只有不到百人,經濟狀況稍好的學校,學校規模和學校軟硬體設施不輸城鎮小學,但是問題也很突出,留守兒童的比例超高。

走訪的學校多了,看到各地的情形不一樣,對「鄉村教育」這一個宏觀概念越發清晰。這一趟下來,兩省多地的學校做一個對比,收穫頗豐,表達下淺薄的觀點,也算對前者有個補充,供各位關愛農村教育的人士做一個參考。

一、一件小事

當晚九點半,我帶著娃在小區散步,孩子在一個石凳旁邊的草叢發現一塊兒童電話手錶。我撿起來一看,手錶幾乎全新,滑動手錶鍵盤,撥通通訊錄列表第一個聯繫人「媽媽」。二十秒之後,一個女人接通電話。

我解釋半天,在小區的撿到您孩子的電話手錶,您快點下來拿吧。她估計先找娃確認,然後問我在哪裡,是不是xx小區,我判斷她肯定不住本小區。通話最後一刻電話還沒有掛斷,清晰聽到一段對話。一個女童聲音問,撿到什麼?一個中年婦女惡狠狠咒罵,撿到你媽逼……電話很快就掛了。

有這麼惡毒的媽媽么?我有些愕然,當時恨不得就丟下這塊手錶回家,甚至想在這塊表上踩上幾腳。轉念一想,這手錶丟失,我也有責任,說不定這位狠心的媽媽會打死這個小孩。我就是幫凶。

等了十分鐘,一個形色匆匆的婦女從我面前晃過,然後停住腳步,我叫住她,確認是失主。這位媽媽腳穿小白鞋,上半身飽滿,年紀輕輕,打扮乾淨利索,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厭惡。簡單寒暄,她說,我打電話的時候正在洗衣服,還以為手錶在書包裡面,她住在隔壁小區,晚上過來找老鄉散步,可能娃太貪玩,手錶在這裡弄丟。她自然十分感謝,輕聲細語,溫文爾雅,和我剛才的判斷大相徑庭。我當時一直犯疑,什麼時候普通人都變成戲精。這種專利一般屬於高高在上的官員。

回來之後,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感嘆這種「劇情發轉」(本小區就不會發,一堆熟人),很多人評論:現在的媽媽神經質罵罵孩子十分正常。

第二日,還是小區的一個熟人找到我,她說她的朋友要感謝我,想買一點水果致謝。

我再次確認,這位母親昨天是不是惡狠狠痛斥孩子。這個熟人說,我也告訴她平時不要隨意罵孩子,她總是不聽。我婉拒,感謝就算了,小事一樁,不足掛齒,對孩子好一點就是最大感謝。這期間我走訪很多鄉村小學,很多父母和孩子分離,能和孩子在一起,也算是一種幸福,有事就心平氣和教育孩子吧。

我當然不能要她的水果,純屬舉手之勞。這是我在小區撿到第二塊手錶。第一次撿到一塊破手錶,對方也不是小區的,取表的時候,誠意十足拿著幾個椰子,我看到都感動萬分。這倒不是我有多清高,而是社會太複雜,表象距離真相太遙遠,行事謹慎為好,不小心把自己整成主角,再弄一個「劇情反轉」戲,十分沒有必要。

整個裝逼過程立意深遠,我估計還深陷當初走訪這些學校的情景。的確,這些山區的孩子蹲著飯碗立在xx夢的圍牆下吃飯,十多個人擠在一個宿舍睡覺,床單上還有尿床留下的印漬……這像極了我的初中之後住宿生活。我當時的條件有這過而不及,晚上被子掉在水泥地上,迷迷糊糊拉上床,被子都吸飽了髒水,整晚就蓋著濕漉漉的被子睡覺。唯一不同是周末回家可以看到父母,父母會準備一碗粉絲豬肝湯(以至於一段時間,我對豬肝這玩意敬而遠之),家庭的溫暖會化解很多不快。

很多朋友在留言裡面說,現在城裡的父母每天上班,下班做飯,晚間還要輔導孩子作業,累的像一條狗,逼急了痛斥下孩子並不算什麼。

我還能說什麼?

二、留守兒童

從西安出發前往安康瀛湖玉嵐九年制小學,車要在盤山公路來迴繞,從輪渡上岸,步行十分鐘到對面小學,兩旁的房屋大門緊閉,偶爾看到幾個佝僂背的老人整理家務。傍晚,我們從學校離開,路面上多了一些玩耍的孩子,還是很少看到年輕人。在西安市周至縣新鎮小學,我們看到一所高標準、特色鮮明的標準化農村定點寄宿制小學,全校一千多個孩子,大概三分之一多的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學校地處禮儀之鄉,三字經刻在牆壁上,在一處教學樓牆壁上還有趙季平譜曲的一首《放心吧,爸爸媽媽》(大意是爸爸媽媽放心出去打工,我會好好上課,請爸爸媽媽放心之類),這估計就是「留守兒童之歌」,用歌聲充當雞湯來撫慰這些孩子。下午四點多鐘,一千多個孩子集合在操場,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隊列整齊,跑動有序,他們身著不同顏色服裝來回穿插,這場面不亞於張藝謀電影大片的視覺衝擊。如果沒有平日訓練有素,這些孩子隊形肯定會亂套。最後一所學校是丹鳳縣瓶子鎮蘇溝完全小學,學校不大,很多孩子寄宿在學校,一個宿舍擠了16人。這裡的很多孩子找不到生母,父母生娃之後離家出走。

這幾所學校都有一個共同點,學校設施齊全,就是留守兒童比較多。他們吃住在學校,有著嚴格的制度,老師也會跟著他們一起,帶他們輔導作業,玩耍。晚飯之後聽聽廣播,晚上八點就寢。回家的一部分孩子,爺爺奶奶很多都不識字,作業都沒法輔導。新鎮小學的校長介紹,寄宿在校的學生,學習成績要比回家的孩子平均都高8分左右。

農村教育與當地的經濟結構,收入現狀關聯太緊。陝西之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人外出打工。在近期央視新聞周刊《留守兒童的養與育 》(2018年10月20日)節目中,直言留守兒童變成社會問題和新課題。很多地區為了脫貧,當地成立勞務輸出公司,把村民勞動力往外趕,扶貧實際上讓大家外出打工。於是農村空心化異常嚴重,農村空巢老人特別多,留守在村裡的孩子根本沒有人陪伴成長。

表面看起來,這些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可以幫助貧困村脫貧,其實社會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更多。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缺乏家庭的溫暖環境之中,缺乏社會的關愛,不利於身心成長。2015年貴州畢節等地發現四名留守兒童服毒自殺,留守兒童的問題引發全社會關注。貴州開始全面排查留守兒童的撫養,教育,輟學等情況。

有些孩子會跟隨父母流動,這些流入到城鎮的孩子,能否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政策如何做到教育公平,這些都是加劇本來就緊張的教育資源分配。農村生源流失,駐守在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就算政策扶持撥款,這樣行政化的政策執行,效率也是有限……

農村人口的遷徙帶給教育帶來各種各樣的現實難題。這些情況,與我讀書的三十年情況完全不同。當時,我們平時到學校住宿上學,周末至少可以看到父母。而現在他們只有年尾才能看到父母,爺爺奶奶大字不識,對他們的教育成長幫助實在有限。

在操場上,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在平整的操場奔跑、玩耍,相比流離失所的孩子,又相對幸福很多。

三、鄉村校長

現在安康瀛湖玉嵐九年制小學副校長丁茂洲(馬雲公益基金會2016年獲獎老師),他是眾多獲獎老師之中唯一一個走上管理崗位,獲獎之後他把十萬元捐獻給當地的留守兒童基金會,他還上過央視《開獎啦》,對人生的改變還是很明顯。

馬雲公益基金會遴選優秀的鄉村校長,馬雲認為校長就是一個學校的CEO,CEO的角色就是首席教育官。

CEO可以制定企業未來十年發展計劃,這是卓越企業家該乾的事情,但是校長作為CEO,首要工作是抓教育,培養更出色的學生。新時期的校長要帶好這個學校,必須要適應新的發展規律作出相應的調整。

例如,幾位教育專家在參觀新鎮小學過程中,反覆問校長,如何制定未來的三年、五年的教育計劃,如何留住老師等人才,如何體現出特色教學的優勢……問題沒有多大毛病。我個人認為,教學目標設定及對老師的考核,遠遠沒有對學生素質,健全人格的培育更重要。學校不同於企業,對於未來的規劃遠遠不如多考慮當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未來的變數因素太多,都沒法細化,更沒法制定長遠的規劃。太多的規劃,按照條條框框來行事,反而會束縛孩子的發展。

一個學校的校長,把學校考核指標化解為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成長評估,培養孩子獨立人格,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等等,這是都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開始。幫助孩子走好成長第一步,對於孩子未來的影響更大,這效果可能會更明顯一點。

但是,對於這些留守的兒童,則更需要從心理疏導,特色教育來做出若干回應。我清晰記得,初中之後,我們這些從村中的孩子進入城鎮讀書,與這些走讀的孩子就有些差距,在融入方面就有隔閡。

新時期的農村校長,首要面對就是農村兒童呈現出來的各種問題。新鎮小學推出「家長教師協會」,這就是校長根據學校發展提出的一個有益的嘗試。現在城鎮的小學都有家長委員會,學校每日讓家長來輔導孩子的功課,聯合家長共同管理孩子,新鎮小學此舉不算創新。甚至對於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奶奶沒法輔導作業,這樣把輔導孩子的責任交給家長,勢必會加重一些家庭負擔。

好的嘗試,也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貧困兒童帶來的問題,也只是鄉村教育需要考慮的一個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走過這些學校,孩子遇到我們都彬彬有禮,他們都會叫一聲,老師好。老師應該是所有校長建校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所在。

陝西的幾所學校,大部分都是「特招」而來,他們年輕有活力,相比西海固的惡劣生態,老師在這裡相對比較安心。

四、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的教育太複雜,遠遠不是我們紙上談兵所能理解。

我覺得農村教育什麼時候出優秀的教育專家、優秀的校長,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能會有所改善。不管是政策扶貧,還是企業對農村地區的公益資助,都需要農村教育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制定相應的策略,一股腦兒推行政策,其執行效率會大打折扣,對孩子幫助,意義會有限。

對於馬雲基金會來說,深入到鄉村各角落,了解農村教育現狀,在有限的財力之下挖掘優秀老師,培養優秀的校長,這種精神值得敬佩。這正如有些獲獎老師,他們受到這種激勵,在平凡崗位上面,用自己的魅力和熱情來影響孩子,這就是教師這個職業的魅力所在。

鄉村教育需要更多人關注,把更多問題暴露出來,這樣才能改善的機會。


推薦閱讀:

TAG:留守兒童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