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參很孝順被老爸打得滿地找牙還不跑,為何孔子大罵曾參大不孝?

中國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在宋明之後更甚,有一種觀點,叫做「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像類似變態的觀點還有很多。在很多人印象中,這種變態的觀點都來自儒家,來自孔子,其實不然。孔老夫子其實是一個很開通的人,多是後人,尤其是宋明時期的一些道學家,為了這樣那樣的利益,刻意歪曲,給孔子套上了不同的服裝,描摹出不同的臉相。

對於孝道,孔子有一句名言,叫做「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老爸拿小篾條打你,估計不是很疼,那就接受吧,可是要拿大棍子打你,那要搞出人命,你完全可以開溜。孔子是反對什麼子不得不亡的。

當然,孔子對於孝道,還是非常尊重的,那麼孔子為何會說出這一番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最開始的那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曾參,曾參是中國古代出名的大孝子。有一次曾參犯錯了,老爸操起大棍子就打,曾參跪在那裡,一動不動,撅起屁股挨打。結果「嘭」的一聲,生生得打在曾參的屁股上,把曾參當場就打趴下,暈過去了。好久之後,曾參來醒過來。醒過來後,曾參沒有大罵老爹,更沒有和老爹對打,連委屈的抽泣都沒有。曾參表現很絕,他主動上前再次向父親行禮下跪,說:「父親大人您可不要氣壞身體啊!」曾參竟然還關心父親,別為自己氣壞了。

古代孝道的故事還有很多,也有人寫到類似的事情,有人被母親責打的很痛,但是卻很高興,別人問為什麼呢?你不是變態吧?那人說,沒有啊,我媽打得我很痛,說明老媽手上還有一把子力氣,還沒老呢。等到老媽老到連打兒子都打不動的時候,那才是做兒子最大的悲哀呢。

此話講得不錯,入情入理。

也正因為這類原因,曾參在魯國享有大名,所有人都把曾參當成榜樣。父親們在打兒子的時候都喜歡引用曾參的例子,看看人家,被打的半死還關心老爹是不是手痛,哪裡像你們這些逆子。

可是,事情傳到孔子耳中,孔子老先生再次表現出聖人的超凡脫俗的見識,一下子就看到曾參如此壯舉的惡劣影響。孔子交代學生:「以後曾參來見我的時候,不許讓他進門。」孔子要取消曾參的孔門通行證。消息傳到曾參耳中,曾參就很不理解了。可是作為學生,曾參也是個乖乖仔,對了老師的話不敢質疑。既然老師不想見自己,那肯定是自己有錯啦,那曾參就拜託別的同學轉告自己的歉意,希望老師讓自己死個明白。

孔子就讓人傳話:「以前的聖君大舜是怎麼做人家兒子的呢?叫做『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父親要是找舜做事情,舜總是在身邊,隨叫隨到;可是父親要是想殺死舜,卻每次都逃得遠遠的,再怎麼找都找不到。是因為大舜怕死嗎?你現在呆在家中,等待這父親發脾氣,打你的時候跪在那裡也不知道躲開。難道這就是孝順嗎?」

然後孔子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正是這句話支撐孔子,讓孔子可以提出不接受父親大棍子的理由。孔子說:「汝非王者之民耶?殺王者之民,其罪何如?」難道你不是天子的百姓嗎?殺掉天子的百姓,這是怎樣的罪過呢?

原來,孔子是教育曾參,作為一個人,擁有很多不同的身份,你既是一個兒子,也是一個臣民,不但要對父親盡孝,也必須對天子盡忠。就我們現在來說,一個人不但是兒子,還是父親,還是丈夫,還是社會的一份子,需要為更多的人發光發熱,不能因為某一個人而放棄自己其他的職責。孔子的話說得很在理,引人深思。

當然,如今這個社會,孝道已經淪落,這年頭早就是一個老子像孫子,孫子像老子的年代,現在的年輕人,需要的不是批判古代的孝道,而是豎立正確的孝道。讓父親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孫子像個孫子。只是,這個功工程很浩大,估計比揭批封建禮教的任務嚴峻多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