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零儲蓄,新三座大山正在壓垮很多中國人!

開放二胎後,我國的生育率並沒有得到顯著上升。為了促成人們的生育意願,有專家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對丁克家庭徵稅,言論發出之後,引起網友的廣泛熱議。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劉志彪、張曄署名刊發的文章《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中建議:

設立生育基金制度,盡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然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進一步表示,由於丁克家庭在年老後需要別人家的孩子來撫養,不應當鼓勵和提倡,應該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

網友們紛紛坐不住了,反對聲一片。

一位網友指出,

一位網友直接指出,在高科技時代,人口大國對抗老齡化的正確方嚮應是實實在在地辦好教育,加強科研,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是簡單地鼓勵生育,以人海戰術為錦囊妙計,以「人口紅利」為「不變」應萬變之策。

針對有些專家的設立生育基金和徵稅的建議,央視網8月17日在官方微博上發表評論,稱其為「荒唐的建議」,並且提到「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生還是不生,都是個人和家庭的自由」。

人口老齡化加快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然而為了緩解社會養老問題,有些所謂的專家提出這樣的不靠譜建議,實際上是一種把人當工具的想法,一點都沒有對人的尊重,違背了人們對生育的自主權。

對於很多人不願意生二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下社會,很多人都是出於一種高負荷的狀態。房貸車貸已經讓他們身心俱疲,一胎已經耗費了人們大量的精力、財力、物力,所以對於二胎,有人想生而不敢生,有人直接沒有生二胎的想法,甚至有些人,連孩子都不想要。

01

而每逢中國經濟有壓力,我們就能聽到「保增長、穩就業、擴大內需……」等熟悉的詞語。當7月份重提擴大內需時,經濟參考報在7月16日刊登文章稱:養老、教育、醫療有望成為拉動內需的「三駕馬車」。

文章中指出,養老行業很有可能成為房地產之後的下一個產業「富礦」,已經有一大批嗅覺靈敏的產業巨頭已經悄然布局養老產業;「民眾教育需求旺盛,社會資本看好教育市場的前景」;健康服務產業已經成為競相追逐的「藍海」。

三駕馬車從投資、出口、消費換成了養老、教育、醫療?

拉動經濟居然要靠這些基礎民生了,而本應是社會福利的,居然變成了拉動經濟的手段。

人們紛紛發出呼聲:養老、教育、醫療是新三駕馬車,也是新三座大山;

放過我們吧,中下層確實沒錢了!

瑞信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財富出現了三個下降。中國家庭財富總量(23.39萬億美元)7年來第一次下降,下降2.8%,縮水6800億美元;中國成年人平均財富(22868美元,約合人民幣15.8萬元)7年來第一次下降,同比下降3.7%;中國擁有100萬美元凈資產以上的百萬富翁7年來第一次下降,減少4.3萬人。

不僅財富總量下降,中國人的財富還大量以房產的形式存在。據統計,2016年全國居民的房產凈值增長達17.95%,房產凈值的增長額已經佔到了家庭人均財富增長額的68.24%。中國家庭人均財富中房產凈值佔比達到65.99%。

簡而言之,房產佔到了中國人財富的三分之二,中國人財富的增長,也主要是依靠房產的資產性增值。

另一方面,我國房地產業忽視了保障屬性,在通過房地產拉動經濟的同時,造成了大量剛性需求難以滿足,大量家庭成為「房奴」,實體經濟受到擠壓。

來自一份英國調查團隊對中國最新樓市研究調查顯示,中國人的房貸壓力已經超過50%,已經遠遠超出了安全界線(國際上公認的房貸壓力安全邊際是40%)。

每個月拿出超過一半的收入去還房貸,然後除去提高生活質量、子女教育等支出外,基本上沒有剩餘。所以就出現了一種現象,父母除了幫忙出首付,還要一起還房貸。一套房子透支著兩代人的積蓄,並且負擔還在加重。

02

知乎上有個非常火的話題,如何看待月入5萬的人,活得像月薪五千?點贊最高的這樣回答:

當我超過月薪三萬的時候,我開始高估自己的消費水平,以為可以像詩人一樣,過那種只有午後和咖啡的生活。

養一隻貓,養一隻狗,帶著心愛的女人,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到兩個月,半年的積蓄一無所有。

於是我開始慌了,不得不和幾家甲方簽下賣身契,整個下班時間都在無休止地工作,加班、熬夜、趕稿,馬不停蹄,不知道太陽是什麼顏色,不知道冬天是什麼形狀。

月薪五萬,仍然活得像乞丐、像條狗!

一位叫時會理的北京白領,月薪五千,在北京有一套房,商業貸款190萬,每月還貸1萬元,還30年;她在瀋陽還有一套房,貸款40萬,每月還貸3500元,還20年;寶馬一輛,19萬,每月還5000元。

在別人眼裡,她是風光無限的中產,可是背後的苦楚連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

為了少交兩塊錢的停車費,她會在路邊和收費員罵半天;為了買斤降價的排骨,她要熬到十點再去買菜……

「你能體會我每一天睜開眼,就想到身上還背著幾百萬貸款,每個月不賺到5萬元都覺得過不踏實的生活嗎?」

無數人感慨:明明收入可以,月薪過萬,有房有車,日子卻過得膽戰心驚,不敢休息、不敢辭職、不敢放棄、不敢倒下,甚至連死都不敢……

如今,能不能上得起私立學校、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私立小學或者國際小學,已經成為判斷家裡有沒有錢的標誌。

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外國遊學等,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至於養老,已經從以前的「政府來養老」逐漸變成「養老不能靠政府」「推遲退休好」「買房來養老」……

這三座大山已經成了很多人難以承受之重。

而面對風險,很多人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有時候哪怕是一根稻草,都能將他們壓垮。

03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中國儲蓄最多的10%家庭,擁有全部儲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的25%。

剩下55%的家庭,他們的儲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說人話就是,在中國,一半以上的家庭幾乎是零儲蓄,沒有一分多餘的錢。

在一個住房、醫療、養老、教育、失業等社保體系不成熟的社會環境中,儲蓄為零,意味著稍有危機,就可以壓垮一個家庭。

一位叫小凡的網友對BBC中文網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中國的高房價一直被詬病。

一位85後的自白:「目前在一國企工作,工資到手約5000元人民幣,四線城市,現在已經倆孩子,生活壓力大,有房貸生了二孩後,生活質量驟降,放開生育也不會再生。」

而一些人的財務狀態已經轉變到了「高負債」。

身處於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競爭激烈、壓力大,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人們總是很焦慮。

上海白領王小姐2016年在長風公園附近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改善性住房,總價近千萬,夫妻倆月供超3萬元,這接近家庭月收入,平時開銷要蹭老人的退休金。

天涯上一個關於負債的帖子:

「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走到今天這樣,從有車有房有20幾萬存款,到現在負債100多萬,絕望,我想自殺,可回家看到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心裡隱隱作痛!

天天接十幾個要債電話,我崩潰了,連續一個星期睡不著了,再這樣下去,不自殺也會瘋掉!

今天跟老婆說想自殺,老婆說,如果想自殺,就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跳樓!」

現在,負債自殺已經算不上新聞了。隨便一百度,到處都是:「80後夫妻相偎自殺,負債千萬,身上只剩70元」「大學生校園貸負債百萬,無力償還留言自殺」……

關於負債自殺的新聞隔三差五就會出來,「80後夫妻相偎自殺,負債千萬,身上只剩70元」「男子負債6億自殺」「大學生負債30萬選擇自殺,用生命償還教訓,都是慾望惹的禍」……

高負債,已經成了中國家庭的生活常態。

有學者指出,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家庭的債務率翻了一倍多。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屬於高負債家庭,而這30%的家庭可能不堪一擊。

這樣的預估還算樂觀,經濟學家郎咸平更悲觀:

「在中國,99%的白領以及他們的家庭即將面臨破產。而且是必然破產!無路可逃!這件事可能是發生在未來2—10年。你可以盡量去懷疑這個數字。但它必然發生,絕非危言聳聽。」

老一輩中國人的理財觀念是愛存錢、怕欠債、謹慎消費、不投資,這正是反映出很多人的抗風險能力很差。

然而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總是忍不住想買買買。明明沒錢,卻從各種借貸平台借錢購買大牌口紅、彩妝以及各種奢侈品。

最後,承受各種負債的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甚至在睡夢中都會被驚醒,這麼多錢,我該怎麼還?我該怎麼辦?

在這個慾望奔涌的年代,看清自己的能力、不貪婪,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那麼在高負荷的生活狀態中,如何提高抗風險能力,如何面對危機來臨。

首先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思維,管理好自己的消費慾望,不要急著過標配的消費生活;已經背負著負債的人,提升自身的財商水平才是當務之急。

推薦閱讀:

TAG:存款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