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道德經》(1)
原名《以文化戰略的大視角解析<道德經>》,用現名,以示有別於他人。
因「道」「德」二字分量之重,《道德經》這個標題,也專用一篇。本章也即「歪解1」,將幾個《解》一起貼出,此後,可能一個《解》就即可獨立成篇。
以文化戰略的大視角解析《道德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
----宋·張載我有一個真實的感覺:此前,曾經有人全面、準確地讀懂過老子和他的《道德經》;我有一個卑微的預測:此後,老子將越來越多地獲得成為人們貼心朋友的機會。
誰傾甘霖下人間,任其東西南北流?----作者
**********************
題目
原文
道①德②經
注釋
①道:
1
不間斷地生生不息、永續存在、發展是大自然的大準則(最高準則)。
2
符合不間斷生生不息、永續發展規律和準則的文化戰略思想和思想方法。
3
人類的永續生存權、發展權是大自然所賦予,挑戰、剝奪他人的生存、發展權,同時意味著自己以及自己後代的發展權以至生存權可能甚至必然被挑戰、被剝奪。
4
與第六章「穀神」同義;谷:生、養;神:奇妙、無與倫比、用之不盡的神奇力量——意為生生不息的最高準則妙用無窮。
5
《管子·心術上》:「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
這裡的「道」屬於戰略思想、「德」屬於戰略作為,與老子對道、德二詞的使用最接近,但《管子》里「道」仍然是「常道」,並非《道德經》的「非常道」。
②德:
1
萬物適應大自然生存大準則的行為。
2
道規範下的戰略計劃和戰略行動。
3
《逸周書·王佩解》:「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此「德」既指某種行為規範,也指某類政權作為。
翻譯
《論文化戰略思想、文化戰略作為和人類的永續生存發展》
解1
戰略=(戰略思想和思想方法)+戰略作為(戰略計劃和戰略行動)+戰略(近期、中期、期、終極)目標。附邏輯圖:
解2
關於文化戰略:《以文化戰略的大視角解析<道德經>》(以下簡稱《解析》)為拙作《大戰略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後來以為《解析》獨立性太強,放在一起極不協調,就抽出來先完成,限於篇幅,關於文化戰略的方方面面,不能在這裡嘮叨。這也帶來一個缺憾:在沒有關於文化戰略方面的論述做鋪墊的情況下來解析《道德經》,大有硬著陸之感。
解3
老子是大文化戰略思想家,他只關心歷史的大趨勢和戰略作為的規範性、實效性、理智性,《道德經》全文除了第三章有六不——「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對戰略作為有過比較具體的原則性的涉及外,沒有再深入到戰略計劃和戰略行動的具體操作層面。
也就是說,《道德經》是精神的、文化的、思維的、藝術的、哲學的,老子是背負青天朝下看,巡天遙看一千河,既不管甲樹葉和乙樹葉的具體差異,也不管螞蟻和瓢蟲哪個的爪子好使,至於讓「智者達其心,百工窮其巧」、「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棄貪鄙之心,興清潔之行」的日常作為,他認為這是「參謀部」的事情;換言之,老子是大戰略思想家而不是策略家。故,本文只關心《道德經》的思想、思想方法、思路、理論體系、邏輯結構、思維途徑,只參考春秋時期這個歷史的大背景而不關心版本的不同和各個版本的具體差異,也不關心老子的真實姓名、籍貫、具體生卒時間。
解4
《道德經》是一部討論如何改變人們文化思維和關於人類生存戰略的著作,其核心使命是首先改變政權和權力者、權勢集團的文化思維,從而影響他們的國家管理,最終達到改變人類歷史發展大趨勢的中期戰略目標。老子的最高理想和夢想,是人類和世間萬物一樣生生不息,實現永續生存而不是某個時間突然毀滅。
誠請閱讀到此處的有心人記住一個美國戰略理論家柯林斯的這麼一句話:
「利德爾-哈特曾譏諷地說過:『比向軍人灌輸新思想唯一更難辦的事就是消除他的舊思想。』這種說法對於文職戰略家也同樣適用……雷馬斯大叔 [ 譯者註:雷馬斯大叔是美國作家喬爾·哈里斯(1848-1908)著作的主人公,是一個種植園的老黑奴。 ] 的告誡是正確的。他說:『使你倒霉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倒是那些你自以為很了解而實際上又不是那回事的事情!』(柯林斯《大戰略·第二十四章·二》)」。
一部《道德經》,也許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典型且最讓人驚詫的「你自以為很了解而實際上又不是那回事的事情」,這裡的關鍵,仍然是你是不是那個需要「消除他的舊思想」的英國軍人。
「懷道者須世,抱朴者待工,道為智者設,馬為御者良,賢為聖者用,辯為智者通,書為曉者傳,事為見者明。」
這是漢初的陸賈《新語·術事第二 》中的一段話,放在此處,應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提醒。
解5
這裡的注釋,一部分來自其它有關《道德經》的注釋、解釋,因來源繁雜,一般不再一一註明出處;
一部分來自手頭的《字典》《詞典》;
一部分來自網路的字、詞解釋;
一部分為個人心得,自然,所謂個人心得,也全是從老子的原文和注家的啟迪中來,我更願意將其算成各位注家的成果而非本人所有。
如果您有興趣讀到本《解析》的最後一句,請記住這裡有一句提醒:
筆者根本就沒見過任何門戶,也就談不上門戶之見,從根本上對前人和當代人的任何解讀、解析一視同仁,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以就事論事為基本態度,尚若某些看法和說法使誰不高興,絕非本意。
「任何理論首先必須澄清雜亂的、甚至說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觀念。只有對名稱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能同讀者經常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上,才有可能清楚而順利地研究問題。」
這段話出自歐洲的頂級軍事戰略家、有「西方兵聖」之譽的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第八章·軍事藝術的劃分》,放在這裡,其意圖,是希望和讀者諸君起碼暫時處在對《道德經》五大術語(道、德、一、無為、無不為——見下文解6)具有基本相同或相通的理解的基礎上。
由於《道德經》的許多詞語含義豐廣,所以翻譯起來,很多地方甚難確定意譯或者是直譯更合適,許多時候不得不混而用之,這裡深表歉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