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面對成績好背後隱藏的心理畸形,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做!

這個世界確實有可以被稱為「變態」、「冷血」、「殺人狂魔」、「禽獸不如」的兇手,但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稱號可以和一個14歲的孩子聯繫在一起。

今年6月初,山東省淄博市一所中學的兩名學生,在班裡是前兩名。因第二名一直考不過第一名,所以第二名經過周密布局和準備後,將第一名殺害於家門口。

兇手的殺人動機就是:「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級第一名了!」。

我相信,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也是十分震驚的和憤怒的。

而更令人震驚和憤怒的是,據說殺人兇手的父親(有人說是當地一所中學的老師),正在給自己的孩子做精神鑒定,想以精神病的名義逃脫罪責!

那麼,通過這個細節,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14歲的少年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家庭教育模式一定是畸形的!畸形的教育理念,必然造就一個畸形的孩子,最終貽害周圍。

如果我們分析這個兇手的心理動機,其根本的驅動則來自對第一名的強烈而持久的嫉妒,欲除之而後快。

當然,因嫉妒而導致的慘劇不止這一起,比如曾轟動一時的復旦大學宿舍投毒案。

相比之下,只是慘劇的主角,更加低齡化,再繼續下去會不會發生在小學生身上?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反思:我們到底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什麼?是培養成高級人才,還是製造成高檔器具?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內心充滿對別人的嫉妒時會發生什麼:我們會盡一切努力用任何手段來保護自己,讓自己更有尊嚴的存在。

我們可能會壓抑我們的感情;我們可能會勃然大怒,陰謀報復;我們可能會決定奮發圖強,讓自己變得非常強大和成功,讓別人不再能夠傷害我們。

許多被列為精神病問題的行為,包括一些思維偏執、強迫性行為、驚恐發作甚至那些最自我毀滅的行為,一開始都是自我保護的適應性策略。

在強烈的妒忌下,選擇何種手段來減輕自己的嫉妒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則正體現了我們在過往的成長中經歷了什麼。

在過去的成長曆程中,我們全力以赴,掙扎求生,不甘失敗;也付出各種的代價:我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思維和良知之間的聯繫毫不關心。

而這種應對方式的惡果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狀態下,其實沒有人是真正快樂的,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殺人兇手的成長曆程,一定是很「苦逼」的,而父母則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即使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自己可能也是未曾走出來的受害者。

那麼,如何避免這種畸形的嫉妒和家庭教育,可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的傷害呢?結合以上的探討,我提供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提供適當的挫折教育,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讓孩子真正理解,勝敗乃兵家常事。有胸襟,有氣度。

二、父母對孩子多一些接納和認同。對孩子要「不以成績論英雄」、「不以排名論英雄」,眼裡始終有孩子,而不只是孩子的成績。

三、培養孩子的多方面興趣,挖掘其他才能。如果可以適當的培養孩子在課本知識學習之外的興趣,而不是只關注於分數這麼一個狹窄的範圍,孩子就可以有更大的心理彈性面對排名不佳的壓力,因為有另外方面的成就作為心理補償。

四、給孩子以合理的期待。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的成就和格局就是孩子的榜樣,當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的時候,一定要回來看看自己,如果是你,你行嗎?

微博:MR稚慧泉育兒師

微信公眾號:稚慧泉教育


推薦閱讀:

TAG:成績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