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哈派#育兒丨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區別竟然這麼大!
11-02
不久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推薦閱讀: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可見,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健康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近視甚至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傷害。孩子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於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2、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3、手機損傷腦神經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4、手機耽誤孩子學習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路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習題答案,很多學生面對難題不再查找書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機搜索答案,導致了孩子產生思維惰性。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發生「拉鋸」「談判」等問題。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朋友的一個孩子,曾對著玩手機的爸爸說過一句話:爸爸,你真丑!癱在沙發上!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我們玩手機的樣子在孩子眼裡這麼丑。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