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墓葬的誕生(模型版)

一座墓葬的誕生(模型版)

時間: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地點:示縣曲村豆子墓地2018SQM666

發掘人員:孫晨、張恆瑞

拍攝、配音、紀錄片製作:陳偉

製圖、資料匯總:孫晨

使用工具:手鏟、竹籤(筷子削成)、比例尺、鋼捲尺、勺子、刷子

過程:

1、前期規劃

①首先確定將要挖掘的墓葬的形制:一個長斜坡多天井多過洞的單室墓;②其次要明了我們目前的工具的發掘能力,即使用手鏟和筷子的發掘能力,其不能完成十分精細化的操作,比如貫通過洞。因此,我們發掘的墓葬模型基本情況是:斜坡墓道前段(即第一過洞之前)為斜坡墓道,之後的墓道因為難以下挖和貫通(即挖出過洞)故不仔細做出,只在天井之下前後做出拱券的過洞痕迹,挖出五個天井,深度大致相同,在第五天井之後為甬道和墓室,墓室後半部分為棺床;

圖一 施工工具

③然後在將要進行施工的地方繪製出平面圖:在一塊平坦的土地上,用比例尺繪製出墓道和墓室,然後再用鋼捲尺將墓道分為十幾個格子,並在決定挖天井的位置做出標記。

圖二(繪製草圖)

④然後分別下挖墓道、天井和墓室,用竹籤划出過洞的券頂,在一定程度上內掏,並使用勺子清理天井內的填土,使用手清理墓室內的土,使用刷子進行最終清理。

圖三(製作過程)

2、拍攝

①首先,拍攝墓葬的正投影,模擬手機航拍效果;

圖四 發掘過程

②其次,使用手機模擬無人機進行航拍,錄製影像,逐層推進,務求令其拍攝出具有大墓既視感的效果。

圖五 平面圖

③再次,拍攝各類工作照、製作紀錄片所需要的風景、實景採訪;

④最後,拍攝墓葬的三維影像需要的照片。

3、後期製作

①中午根據拍攝的五十張照片製作三維模型,主要由孫晨負責。局限性:因為未能真正製作出墓道,肉眼效果上未能分辨其不同,但在三維模型中可以清晰看到天井之間的墓道即過洞未貫通;

圖六 墓葬三維側視圖

②進一步用ps處理平面圖,使其具有大墓既視感,如比例尺和其他具有比例作用的設施。

圖七 加上比例尺的平面圖

圖八 假設其他設施的平面圖

③製作紀錄片,主要由陳偉負責,對視頻和照片素材進行剪輯、配音並將其製作成紀錄片,作為內部交流的資料;

圖九 墓葬剖視圖(不足是墓道未貫通)

④寫簡報:這個部分省略,因為懶得寫。

以上就是我們製作的一個小小的墓葬模型,以及以此模仿央視探索發現紀錄片風格短視頻,僅供一樂。多有不嚴謹之處,請勿全信。

孫晨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於同心村

推薦閱讀:

TAG:墓葬 | 模型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