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來自毛文龍的吶喊。(2)

先上幾張圖: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遼東形勢圖(作者:未知)【1】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作者:雲山水客【2】

作者:雲山水客【3】

覺華島位置(作者:明太祖),覺華島距離海岸線十五里左右,距離寧遠20里左右.【4】

天啟七年朝鮮之戰(作者:武俠新傑),雲從島距離海岸線只有不到四里遠。【5】

東江鎮各個島嶼(作者:紫風),這是一部分,一共有二十幾個。【6】

紅點是覺華島,黃點是皮島(作者:紫風)。不是特別準確但差不多方便理解。【7】

毛文龍VS後金,地點(作者:紫風)【8】

毛文龍VS後金,地點,衛星模式(作者:紫風)【9】


正文第三段:

舉報弟弟貪污;

【○兵部尚書趙彥言;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稱其弟毛雲龍,結黨姚中節、鄭可贊等雄行藐法,刻兵剝【響】造謗肆忿大義滅親,具疏糾參。。看得毛雲龍結黨、造謗構釁、生戎不若,令雲龍還都門 聽本部訊,其顛末再為酌處,中節等令登撫拏送來京,質審發落從之《熹宗實錄》】

【孫承宗○柬毛總兵文龍,再披報牒,具見將軍功高心苦,即叨主上鑒知,惟益宏膽智之大建設,將軍弟雲龍固天子之命官,即有過 當曲全之,或放之歸,此微獨將軍家事也念之】

分析:「旅順營參將毛雲龍領去銀二百兩奇」(第二段15號史料),毛雲龍是因毛文龍的功勛得到的官職,之後在東江軍征戰。。這次是清查軍餉,韓文翼供稱;毛雲龍收了二百兩賄賂,只有二百兩而已,等同某些文官的一頓飯錢吧。。算是個小錯誤,孫帝師都說是小事,應該放過去,但毛文龍沒有包庇他的親弟弟,如實上報了。由此可以看出毛文龍剛直不阿、人品端正、不徇私情。

為王化貞贖罪:

【○總兵官毛文龍復請釋舊撫王化貞;極言化貞為遼人所擊心,西虜亦樂於助順稱引哥舒翰事,願將海外歷受官階一一歸還朝廷以贖化貞之死,策令自效。。。得旨 功罪原分兩途,信賞必罰系朝廷操柄,毛文龍即使有功豈得代人贖罪,,況奴酋入犯文龍全不知覺牽制安在,,輒敢言功乃為失陷封疆之人求宥,藐視朝廷是何法紀,念海外孤軍姑不究。。。《熹宗實錄》天啟六年二月】 (當時天啟被欺騙了,以為雲從島到瀋陽有2000里遠(現在又電子地圖大家自己測量)毛文龍躲到2000里遠的地方,不牽制後金,嚴厲的批評了毛文龍,後來毛文龍上奏摺,天啟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總督薊遼王之臣疏言;毛文龍僻居海島,人頗疑其無實,今登撫隔海既難遙制,,若另以文臣監圝督又恐勢不相能查,毛帥原出罪撫王化貞門下,嘗上疏願為化貞贖罪,不如暫緩化貞一死,出令戴罪監其軍,浮海辦賊,限以三年,成則論功,不成則原案具存。。。得旨 不問奴勢緩急戰守之具自當作速料理、、、著酌議行王化貞屢奉嚴旨 竇承武逃將情真,祖宗法度昭然,何必會議,況封疆之臣豈得為失陷封疆者求宥。。。】

分析:大家都知道王化貞不是毛文龍的老師,天啟元年撫臣 王化貞為了平遼招武材,文龍憑本事入謁。要說恩情應該是指 王化貞給了毛文龍一個單獨領軍展現自我的機會,毛文龍由此化龍,進入了天啟的法眼,應該說也不是特別大的恩情,但毛文龍為了報恩,多次上奏願意拿他所有的功勛官職換取王化貞的性命,為了保住王化貞的性命不惜惹的天啟大怒,可以說是有情有義、可謂滴水恩湧泉報。王化貞失勢後別人都躲之不及,但毛文龍卻在奏摺里多次提及王化貞的知遇之恩,可謂至情至性啊。

而且也說明了毛文龍是曾多次請過文官監軍(王化貞)的,同時也表明了朝廷不派文官監軍的理由,因為擔心派去的文官監軍本身出問題。

而且第二段12、13號史料,是天啟派去的欽差提供的,天啟五年一個、天啟六年一個,天啟七年是內臣駐紮在東江近距離監督。。天啟五年之前是袁可立在監督毛文龍(袁可立人品能力都沒問題的一個人),這說明毛文龍在天啟年一直是受監督約束的,不存在什麼專治一方,不受監督的問題。

毛文龍的戰略布置

27、○平遼副總兵毛文龍陳;恢復事宜言三方布置昔以廣寧為正,登津為奇,今則山海宜守登津,較量則津兵當以應援山海,而登萊峙聯旅順密近鎮鮮,且各島聯絡其中欲圖恢復必自各島布置始。。查得廟島、鼉磯島、皇城島為登萊之門戶,兵將船隻之設諒登萊撫臣自有成算,毋容臣贅。。  

  惟是旅順之險為奴所據,我舟徑來不便,旅順東距三山島三百里,應以遼兵二千水兵船六七十號,用經略標下練兵都司陳大韶以旅順南遊營游擊職銜居之從島入守旅順,則登津朝鮮之水路通矣,三山島東距廣鹿島二百里以遼兵二千水兵船五十餘號,用經略標下練兵都司王學易以旅順北游營游擊職銜居之從島入守金州,仍令陳大韶應援,唐帝城址尚存,可用先臣馬雲葉旺平遼之法守之也廣鹿東距長山島五十餘里應以遼兵二千水兵船五十號,用經略札委練兵游擊宋鵬舉以復州參將職銜居之從島入守復州,長山東距石城島二百餘里應以遼兵二千水兵船五十號,用經略標下參謀都司劉可紳以海州參將職銜居之石城相近小松島應以遼兵千餘水兵船二十號,用經略札委加銜都司林茂春署蓋州備御事入守蓋州,即令劉可紳為之應援,石城東距鹿島二百餘里應以遼兵千人水兵船二十號,用巡撫札委守備程人□政以岫岩備御居之,入守岫岩鹿島,東距鮮鎮寬靉二百餘里,即用經略札委鎮江練兵,游擊張恩札委練兵游擊,署寬奠參將事張繼善札委練兵都司。。  

  署靉陽守備事尤景和各率所部乘除於鮮鎮寬靉,並相機直入奴寨,且分、且合以疲其力,且進、且退、且戰、且守,以挫其鋒,譬彭越肄楚之法、孫子霸吳之術,虜之逸自勞合自分,而後臣齊率眾營各憑山險直逼遼城關上,更出師蹙之。。臣前揭陳部院謂,山海出扼其頸三岔,焚截其腰東南,齊拊其背,而躡其尾,奴固可滅也。。  

  況招練遼兵,既免安家行糧,又省日月擔閣,兼習虜情,而我得一人,賊即失一人,則過慮者謂遼民藏奸,宜禁海渡,正不知遼將或多通虜,遼民反深忠憤,且揀其壯丁為兵,載其家屬過登安插遠處何奸之有,乞速給臣餉三十餘萬差官刻期押送,並再挑選津登各處遼丁二萬,又募浙江精於火器者萬餘,各給盔甲器械分駐各島,俾圖戰守以襄恢復至計,奇正互用,首尾夾攻,豈特奴酋不敢窺山海,即河西不敢輕渡矣。。疏下部議。。。《熹宗實錄》天啟二年八月

  【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三山島距離海岸線6公里。。。廣鹿島距離海岸線13公里。。。長山島距離海岸線12公里。。。石城島距離海岸線6公里。。。鹿島(大)距離海岸線6公里。。。。。雲從島距離海岸線只有不到2公里(地圖測量)。。。皮島距離海岸線一說是30里(古人的書不靠譜啊)、一說是3公里(地圖測量)。。。】

  【鐵山與雲從地脈相連,惟潮漲難渡,退則不過二三里之隔。冬春凍潮不長(潮),方圍數百里結冰平坦,人馬通行。】

分析:這是毛文龍的戰略布置,各島用兵數目。。。「且分、且合以疲其力,且進且退、且戰且守,以挫其鋒,譬彭越肄楚之法、孫子霸吳之術。」這句可算是游擊戰的精髓吧。。某個袁粉 玄 說毛文龍不可能懂游擊戰,還大談什麼游擊戰原則,這奏摺打他臉,啪啪的。。。

  毛文龍從小熟讀兵書,從孫子兵法等書中悟出了升級版的游擊戰法,從這道奏摺和移鎮的奏摺我們可以看出毛文龍的兵法功底,毛文龍不僅熟讀兵書還能活學活用,根據不同的形勢和環境採取不同的兵法。。絕不是某個跟小兵學兵法的人能比的,很多人都會拽幾句兵法,可是他不懂時機和環境的變化,就只能是個笑話。。。

東江這幾個重要島嶼就需要一萬戰兵,東江有二十幾個島有遼民居住都要派兵保護,這樣算各島起碼需要一萬五千戰兵,東江軍只有二萬八的定額,如果毛文龍真的只有二萬八戰兵,根本不夠用啊,雲從島、皮島那麼大隻靠一萬三千兵怎麼可能守住,毛文龍還要守鐵山、還要幫著朝鮮守義州。。。而且根據後金和朝鮮的史料,東江軍傷亡人數好幾萬,二萬八千根本不夠後金『殺』啊。。。

這些島嶼距離海岸線都在15公里以內,說明冬天時島嶼周圍都會被冰封,島嶼都在後金的攻擊範圍,說結冰 幾百里 可能有所誇張,但結冰 百里 是正常的,「圖7」是2018年的海冰圖,我記得九幾年時黑龍江冬天最冷時有零下四十度,現在好像也就零下三十度,明末還是小冰河期,溫度比現在低的多,冰凍範圍也就比現在大許多。所以說什麼毛文龍躲在島中享福,根本是無稽之談,如果說海島就安全,那麼覺華島距離海岸線有15里遠,怎麼也被屠了。

孫子兵法說最難莫過於用間,最重要也莫過於於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說;非親密、非重賞、非嚴密、非聖智、非仁義不能用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毛文龍用間可謂得了「間之實」,毛文龍的游擊隊能自由進出後金腹地,不被團滅還能救出遼民、還能俘虜金人,後金每次大的軍事行動毛文龍都能得到消息,滿文老檔中就記載了東江多名間諜,其中還有「死間」和「反間」。。。但我們知道毛文龍是很窮的,那麼毛文龍也只能是憑自己的人格魅力、智謀和仁義才能驅使東江軍冒著生命危險去「行間」。。可能毛文龍還運用了一部分迷信的力量,利用「黑龍」和「瘟神」增強東江軍的信心,減少東江軍對死亡的恐懼,大家都知道狂信徒的可怕吧?文學的說法是利用信仰的力量。


天命九年五月二十日,遺毛文龍書曰:「自古以來,諸國之與衰,皆天輪之時連也將亡之時大示共兆,烽煙遍地,惟至滅之。將與之時,上天默佑,每舉必與,氣勢昌盛。類此之例,爾豈不知乎,昔伊尹如桀王之運終往歸成湯王而為臣。姜太公知紂王之運終,往歸武王而為臣。聞爾毛將軍謂我為何殺人,若不殺人,誰不願降。遼東、廣寧之人原系朱氏皇帝之民也,因天授與我,故我以國增,兵增,錢糧增而悅之。自旅順口以北至開原,自鎮江以下至廣寧,皆養有之。然欲養而不從,竟殺我所任之官、所遣之使,姦細往來,叛逃而去。對此豈能不殺而平白釋放心遣之乎?我之所殺者,理也。由我處逃出願結爾而前往之人,爾收容後,不如豢養,卻令其從軍,反戈而戰,故於各處之被殺者,乃爾所殺,非理也。我國思養昭明,故自東海以來,舉國願歸。至於哈達,葉赫,鳥拉,輝發之人,雖曾鏖戰不降,然敗後擒之仍聚而養之。其時,出兵蒙古,我之所獲尚不及自願來歸者多。如今歸順者絡繹不絕此皆莫我恩育之聲譽而來耳設若殺之,其何能來耶?毛將軍,我曾以為爾乃明智之人,今爾不知天時,是愚味也。明運已終,劫數來盡無處不殺漢人。安邦彥將山陰,安南,貴州、四川、廣西、雲南、曹懸、滕懸等處,所殺者高少乎?實乃明滅之時也。天之所滅、爾能救焉?昔周國運終,末世國亂。聖人孔,孟,欲救而不能,遂即滅之。爾豈不知?常言:良翁擇木而樓,賢人擇主而事。韓信棄霸王而歸漢高祖,劉整棄宋國而發矇古忽必烈汗,此皆觀天時擇主而事,且留芳名於後世。誰人曾謂彼等為惡?凡應天命而生之汗、貝勒等,皆不念讎敵,視其功德而養育之。古之桓公,養射已之管仲為社稷之臣。唐太宗養讎敵胡敬德,終得有裨益。毛將軍,無論爾如何為君效力,然爾國亡時已至,君臣昏【暗】,反致殃禍於爾,何益有哉。明國已亡定矣!各處刀兵紛起。丙長年大風,都城內各殿之樹連根折斷,牌樓石柱亦被摧毀。戊午、己未兩年,都城內河中流血此皆非天示滅亡之兆使之知儆乎?天時古鑒,將軍何以不知?望爾深思。時機失盡,悔之何及?佟駙馬、劉副將皆隻身逃來。李駙馬及遼東、廣寧之官員,皆獲於陣前。彼等皆被擢用養育,爾不知乎?爾若誠能向我,時待爾優於彼等。。。《滿文老檔》

分析:老奴說毛文龍為國出力很大,但再大也沒用,你朝里沒人,無法獲得應有的獎賞,大臣們姦邪反而因此會陷害你(你顯得別人無用、也妨礙了某些人貪污軍餉)(不幸言中啊)。。。

毛文龍救回了很多遼民,又把他們訓練成軍隊,到處出擊,可見毛文龍部東江軍活動範圍廣、頻繁,為了攻擊後金犧牲了不少人。。。

老奴把毛文龍比作伊尹、姜太公、韓信、劉整、管仲、尉遲敬德,說毛文龍你過來我(老奴)一定重用你,你的地位待遇超過所用漢人將領。(佟駙馬、劉副將、孫得功哭暈在衛生間里,那麼大的功勞都得在毛文龍之下)。。。

道:永芳頓首毛大將軍麾下:芳 聞 明者識時,智士趨利,斷不置身孤危之地,圖不必得之功。將軍天挺人豪,持一劍孤撐於東海,其為國至矣。然而茫茫煙海,遠隔宸京,當事者多以贅疣置將軍,不呼而軍士之枵腹堪憐,疾呼而當事遂銘心以成恨,思【謗】焉,不肯以文墨寬。而且東以供饋擾麗國,北以戎馬仇我汗,三面樹敵,不亦危乎!猶望以一隅奏績也。我汗收羅豪傑,譾劣如芳,尚假重任,而更傾心於將軍。倘肯易心,共圖天下,我汗揚鑣而叩山海,將軍回艦而指登津(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南歸南,北歸北,當不失鴻溝之約。不然斂弋自守,坐觀兩虎之斗,是亦去三面之危,而成鼎足之業也。不然仰鼻息於文臣,寄浮生於海若,餉軍之資,不足供苞苴,謗書之投,多於飛羽,恐如彈之島,亦非將軍所得有也。惟高明裁之。《滿文老檔》 天命九年五月二十日

分析:當權的大臣都看不上毛文龍(怨毛文龍不懂事啊,竟然不給文官「大老爺」們 冰敬和碳敬),毛文龍不要糧餉東江遼民就會餓死,要糧餉大臣們就記恨毛文龍,上奏摺用流言蜚語攻擊污衊毛文龍,毛文龍東面為了養遼民得罪了朝鮮,北面因為征戰得罪了後金,在內又因為糧餉、瑣事得罪了朝堂的大臣,三面皆敵,毛文龍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立下功勞也無法獲得應有的獎賞。。。

李永芳勸毛文龍別給明朝賣命了,你自立可以過得很好(變向的承認了毛文龍的戰鬥力),不然你在苦寒之地還要看文臣的臉色,糧餉經常被拖欠、剋扣,飯都吃不飽,毀謗之奏摺無數,毛文龍你的結果只能是身敗名裂。(李永芳人品不好但智商是真高,看事看的明白)。。。

這裡還有個很有趣的東西,「我汗揚鑣而叩山海,將軍回艦而指登津」這不是那個所謂的「山海登萊合作計劃」,原來是李永芳給毛文龍策劃的,找到根了,大發現啊。但是這兩封信可是當時就上交了,天啟、大臣都知道,那這計劃不是早曝光了?曝光的計劃還能用?而且毛文龍如果像袁粉和朝鮮史料說的那樣,只有不到倆萬的軍隊還不訓練,一群烏合之眾,那來的自信要跟後金裂土分茅?山東是陸地毛文龍憑什麼認為他能擋住後金騎兵?登州水師是假的?東江有多少船?能把人全運過去嗎?攻城器械怎麼辦?糧草後勤怎麼辦?山東兵是滅過白蓮、打過倭寇的部隊 難道守城也不行?倆萬人怎麼控制山東全境?怎麼對付四面而來的平叛部隊?跟大明軍隊打完 東江軍能剩下多少?還能和後金抗衡?

難道毛文龍學的是假兵法?還是他突然傻掉了?

所以誰要說毛文龍是真的要和後金合作,那麼請先證明毛文龍精神不好、智力不好。要不然只能是暴露你自己的智商缺陷。

  【毛文龍呈進地圖,並陳戰守、糧餉、軍需事宜,上曰;覽奏,具悉海上情形。戰守等事,聽其相機行事,有在內及各鎮相關的,不妨商榷,但不必露章傳布。。《熹宗實錄》四年七月】

  【○丁丑上敕諭平遼總兵官左都督毛文龍;邇登萊撫臣以爾所報奴情具聞朕已敕樞輔督撫諸臣申飭警備,念爾海外孤軍,尤關犄角,數年以來,奴未大創然亦屢經挫衄,實爾設奇制勝之功,朕甚嘉焉 茲特賜敕諭 爾其益鼓忠義,悉殫方略,廣偵精間,先事伐謀,多方牽制使奴狼顧而不敢西向,惟爾是賴,、、、軍興有年,兵機宜審,爾及將吏酌審情形便宜從事,務殄凶逆,用佐天誅,朕不愛異數以酬將吏,欽哉故諭。。。《熹宗實錄》天啟五年正月】

  【上諭平遼總兵官左都督毛文龍;朕念遼土未平,逆賊鷙伏、尚後策勛、時懷旰食,惟賴文武大帥殫力竭忠,設奇制勝,期靖夷氛用雪國恥 匪頒厚賞何勵純忠,爾提孤軍駐師窮島,偏將時出奇捷,屢聞使逆酋狼顧未遂,鴟張已三年矣,惟爾之庸朕實嘉尚,又思各將士僇力、行間暴露良苦,、、其從征將士擒斬功多忠勤可念,朕御前摉括銀四萬兩,各樣蟒衣膝襕叚紵一百二十疋畀,爾以備賞功之需,尚益矢壯猷秘籌廟筭、結連屬國獎率三軍養我全鋒制奴死命,封疆克複即帶礪可盟,朕不食言爾其仰體欽哉,特諭。。。《熹宗實錄》天啟五年二月】

  分析:打戰防守相關的事毛文龍自己說的算,涉及朝廷和其它軍鎮的事,可以商量,不必寫奏摺,避免宣揚被後金探知(因此關於毛文龍的奏摺應該少了很多,可能很多重要事情都沒留下記載)。。。

  天啟特諭,可見對毛文龍的重視和對毛文龍能力、功勞的認同,這裡又重申了戰守的自主權傳說中的「便宜之權」,所以毛文龍對後金進行『』情報戰『』完全是合法的。

【援遼總兵毛文龍 以登撫 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志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藥等物,復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書謝恩。。。天啟二年

 連著倆道特諭,很說明問題啊,『』各樣蟒衣膝襕叚紵,以備賞功之需『』說明天啟由於太遠下放了一部分封賞的權利,毛文龍有自己提拔賞賜低級軍官的權利。

羅科臣疏言;飲血吞胡,提茲一旅餒卒,孤棹海上,牽制功多,不得不委曲鼓舞之。本兵疏,偏師渡海,露處五年,不費多餉,從征將官,未沾廩餼一粒參游守把,不過部札虛銜,故聖恩優如此。區置將士,大見風雲之奇陣;呈送偽札,可觀鐵石之貞心。《遼海丹青錄》

惡札亦一間也,進呈猶不免通夷之誣,轉令人思羊祜、陸凱。

【齎書 毛文龍書曰:「爾所遣之姦細、哨探等人均已被獲。經訊問之,據供稱,爾殺明帝所遣之兩名大員,得罪於皇帝等語。、、爾為主效力,然君幼臣【奸】,即使爾積朝鮮八道之財帛及皇帝所撥之錢糧如山,又有何人羨慕爾之處境,爾能使京城之大臣皆讚揚乎?、、儻若爾因派遣姦細收納逃人而恐我責備於爾,各為其主效力,豈有復存惡念之理乎?爾若降我,豈不亦如此效力於我乎?古之韓信,棄楚霸王而歸漢;胡敬德棄劉武周而降唐,因其降而成大功,留美名於後世。有何人謂其不忠於君歸叛他主?彼等只有天災,而無人禍也。。。《滿洲老檔》天啟五年天命十年二月初一日】

  【我眾漢官致毛老爺書曰:「今金國汗欲棄遼東之地移向其本土。豈能棄其生身之地及父祖之骸骨而去耶?故我等眾官商議,致書老爺乞一生路。老爺若以我等不得已而降之,被強迫而生之,憐憫於我等,則望親書保文或答付寄來。我等若有可能,即奪一城池而居之;若不能則登千山。乞老爺務將所思繕文訓示,並速交來人齎回,遲久恐被發覺。」並令於先致之書至毛文龍處後暗送此書,途中逢人則執之並出示此後致之書。。。《滿文老檔》】

  【初十日,戍守千山之叟肯,獲毛文龍之六人,殺五人,解來一人。其人告曰:「朝鮮之舊王,於新王即位後自縊身死。毛文龍往會新王,未容進見,並以為何助明而與金國汗為難為由執愛州、安州、黃州、平壤四城之官員皆梟首殺之。從此,禁賣糧於毛文龍之漢人。漢人皆飢餓無糧。」《滿文老檔》天命八年六月】

  分析:後金說;「毛文龍殺了倆個大臣」,「朝鮮新王不見毛文龍」、「朝鮮不賣給漢人糧食」,這明顯是毛文龍故意泄露的假情報,能騙到後金說明是毛文龍的保密做的好,(後金都得不得正確的消息,沒到過東江的文臣卻能將東江是事情說的一清二楚,只能說是神奇)東江間諜被抓後還能不說實話用假話迷惑敵人讓敵人產生誤判可見東江軍的忠心和骨氣,可見毛文龍領軍能力和人格魅力之強。。。

這句「豈不亦如此效力於我乎」 是老奴對毛文龍功績能力的肯定,表示高度讚揚,後金就需要你這樣能幹活的,之前的仇怨那都不是事,我是要做大事的人,「古之桓公養 射已之 管仲為社稷之臣。唐太宗養 讎敵 胡敬德,終得有裨益。」。。。

「彼等只有天災,而無人禍也。」我感覺這句很有內涵啊,有點暗示、威脅的意思,老奴變相的告訴說毛文龍你如果不投靠我,在大明會有「人禍」。不知道老奴是因為大明文臣奇葩多,判斷毛文龍會被自己人殺掉,還是要發動自己的力量給毛文龍製造個「人禍」。這裡水很深啊,後金反間計用的那麼"溜"怎麼會不用在毛文龍身上?毛文龍在後金腹地搗亂八年把遼民「偷」跑了大半,導致沒人給老奴種地了,還引誘偽軍軍官反正,導致老奴都不敢大規模使用偽軍了。若說不恨,那天啟七年還專門派大軍攻擊毛文龍,還把鐵山屠了是為什麼?所以啊 攻擊毛文龍的文臣里應該有一些是早就變節的人,有一些是收了後金錢財的人,不然怎麼會都那麼關心一個二十萬響的「游擊隊」?怎麼不關心下九邊那?而且為什麼毛文龍死了後就都不關心了? 可見他們重點是毛文龍。

這幾封信的內容也體現了後金的情報能力,後金對毛文龍的處境、狀況、後勤補給方面都有了解,這可不是普通間諜能達到的,後金能被毛文龍的假情報欺騙說明東江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那麼後金這情報只能是來至京師,也說明,攻擊毛文龍的大臣里應該有一二或幾個叛徒。而且可能就在戶部,幾次大戰時東江好像都處於糧餉被拖欠的狀態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東江每年糧餉都才二十萬石,不存在無法供應給的問題。。關寧一年幾百萬兩都能供給,一到東江戶部就說沒有了(司庾無點金之術。),表示自己有困難(請給念持籌之困窮。),我也是醉了,難道二十萬很多嗎?

老奴還讓手下的漢官寫信用假情報迷惑毛文龍(據說這次毛文龍差點上當了,因為當時後金物資匱乏、缺糧缺衣,真有很多的問題,幸虧及時收到內線情報才避免了一場大敗。),可見老奴對毛文龍的重視,由此也可見雙方一直在打情報戰。

滿文老檔關於毛文龍牽制騷擾的記錄摘抄(一部分):

天命七年正月初七日,愛塔之卡倫(哨所)人追捕編入我民戶之漢人逋逃,拿獲男三十人,女十人,車二輛,其餘半數未獲。後明兵來侵,愛塔副將之卡倫(哨所)人先見之,予以回擊,殺一人,生擒一人。明兵再次來侵,愛塔副將之二卡倫 (哨所)人 各為敵俘二名。、、、當嚴加看守叛逃之人。至我卡倫(哨所) 被俘四人之妻孥各賜銀十兩。。。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諭戍守之軍士、台人曰:「伊勒慎所屬蓋州南潛逃之漢人,與哈哈納牛錄之坐台諸申三人,結交為友,並騙至其家而殺之。又駐某地之七人,去漢人朋友家飲藥酒,俱皆殞命。又駐某處之五人,被漢人朋友帶至其家內以酒灌醉盡殺之,該漢人棄之潛逃。凡駐台之諸申,駐各處之步兵、馬兵、哨卒,勿與漢人交往,勿去漢人之家。若與漢人交往,去漢人之家,則治以大罪。

駐蘇納額駙所設卡倫之三人,燃火而睡,不知漢人乘船逆岫岩河而來,故被俘二人。

天命八年正月;;李駙馬曰:「查人之眾官員;爾等當念汗豢養之恩,誠心效力,詳查逃人。凡人勿徇私情,勿取財帛。倘違我言,不妥加尋查,取財受賄,一旦聽聞,則奏汗而殺之。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七日,汗降書諭總兵官布三曰:「著佟參將返回岫岩城,督察國人是否耕田,並詳查毛文龍所遣之姦細。著駐五處之諸申馬兵,每處遣二人,共十人,以護衛佟參將。」

天命八年三月初一日;著每旗出小旗長一人,率每牛錄白巴牙喇一人,前往朝鮮邊界一帶駐守。

初三日,叔汪善、阿賴,率兵八百前往戍守通遠堡圖黑率兵四百前往戍守十方寺

汗降書諭曰:「爾等駐守邊界之人,切勿愚玩,謹慎防守。若信小人之言,而違汗之訓諭,存盜騙詐偽之心,疏忽怠惰,則爾等之身必招禍患也。

初四日,煉鐵之石城地方備御王子登,因追趕叛逃之人至二百里,擒獻毛文龍遣來離間之人,故陞為游擊。

天命八年四月初六;副將冷格里,率白巴牙喇四百人,戍守於朝鮮邊界。曾獲人一百十三名、馬二十八匹、牛五頭、騾五匹、驢四頭、銀二百五十兩攜來之。將銀二百五十兩,分給隨往之巴牙喇等。

初八日,傳諭於駐南邊八卡倫之人曰:「爾等駐邊之人,切勿愚頑,妥加防守,盡忠圖報。若聽信小人之言,違汗訓諭,存盜賊之心,疏忽怠惰,則禍患必及爾身也。不違汗言,謹慎防守,盡忠圖報,蒙汗嘉獎,乃爾等之功勞者也!」

二月二十一日,駐守南方之蘇納額駙,色牛克致書稱:「有明船八艘、舟十四隻,逆岫岩河水而來,酉時侵襲蘇納額駙所設之邊緣卡倫五處,殺死一人。聞漢人炮聲,蘇納、色牛克即追殺之,獲船三艘。」自十方寺還,宿於渾河十里外之水甸

  天命七年六月十五鳳凰城、湯山、險山三處守堡具奏:「毛文龍遣人乘夜前來窺探,請遣千兵前來。」

  天命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文龍派遣張懷聯絡策劃青苔峪的蘭磐驛、達塔峪、樺皮峪三屯的人民起義被查獲。

  天命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晨自鞍山啟行,巳時抵海州。入駐衙門筵宴未畢,軍士查獲投毒之漢人八名。即令八名漢人自服其葯,八人皆死。嗣後,汗乘肩輿,率諸貝勒大臣,登城內山上環視。(烈性毒藥可不是平民能拿到的)

  天命八年四月(天啟三年四月)十二日、沿南海居民因聽信毛文龍挑唆之言,殺我之人而叛逃者,遂令遷移之。

  天命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岫岩備御喬邦魁與毛文龍密謀,被喬邦魁家人首告,將喬邦魁之宗族盡殺之,並將喬邦魁之妻及家產,盡給其首告之僕人。汗曰;、、我舉之為官,予以豢養之爾等若念養育之恩,為何未將毛文龍所差之姦細查出一人?為何不查逃叛暴亂者?

  天命八年四月三十日,汗降書諭曰:「據悉毛文龍差五十人執書挑唆等語。戍守南海沿岸之統兵大臣等,為免敵於各駐軍兩地之間有隙可乘,當嚴加搜尋蹤跡。」

  天命十年十月、彰義站之人,為明兵來時,棒擊諸申而備置棍棒。鞍山、海州、金川、首山等周圍之堡人,皆曾窩藏姦細,勾兵前來帶領而去。我等駐紮時,爾等尚如此殺我諸申而去,以及備置棍棒。我等往獵或出兵之後,爾等豈能安然處之?《滿文老檔》(這個明兵只能是東江軍。)

天命六年九月初一日,汗諭曰:「命國境各處台人等,齊備響炮、雲板、烽火、旗纛諸物,嚴加防範,稍有動靜,即行報警。」

九月初一日,四游擊率兵一千往蓋州駐守。。。

汗遣人齎書往諭駐守蓋州之總兵官楊古利曰:「令復州人將復州之盾車運至漢人所駐之蓋州。用之伴隨爾等同行,即宿夜亦當置於身邊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

 天命六年八月 二十五日,朝鮮先遣三人來報:朝鮮使臣將至。 汗曰:「該遼東城年代久遠,業已老朽,且城垣廣大。我若出征,必致守城人陷於危難矣。東有朝鮮,北有蒙古,此二國皆與我陌生。若舍此西征大明,則必有後顧之憂。需更築堅城,酌留守兵,以解後患,即可安心南征。」諸貝勒大臣諫曰:「若棄所得之城郭所居之室廬,於新地築城建房,恐力所不能,勞苦國人也!」汗曰:「我與大國構兵,豈能即圖安逸乎?爾惟慮一時之小勞苦,而我所圖者大也。若惜一時小勞,何能成將來之大業耶?可令漢人築城,至於廬舍,可令各主營建,如此,其勞無幾也!」自八月始,於太子河北岸山崗建城池。。。《滿文老檔》(東京城位於遼陽城東太子河右岸,城廓建在一面臨水的高阜處,為磚石、夯土結構。城周長3510米,東西長890米,南北長886米,四面設有八門。)

這些摘抄也足以證明毛文龍的作用了,各種騷擾、牽制、策反、襲擊、暗殺、偵查敵情、拯救遼民。 誰敢說毛文龍「不作為」,「安坐島中」,他不是眼睛有問題,就是腦子有問題,也可能是道德有問題。

後金士兵被俘的記錄:「愛塔副將之二卡倫 (哨所)人各為敵俘二名」「駐蘇納額駙所設卡倫之三人,燃火而睡,,故被俘二人。」 毛文龍的東江軍連後金士兵都能俘虜,難道就不難俘虜幾名後金平民? 有內應的情況下有心算無心、優勢兵力拿下個幾十人防守的村莊難度不算太高吧? 毛文龍到處出擊,抓不到幾百名後金兵,難道連幾百名後金平民也抓不到?

天啟元年八月「忠誠」的大明屬國朝鮮,竟然派使者神秘出使後金,而在之後不久朝鮮就放任後金兵進入朝鮮境內攻擊毛文龍部,朝鮮軍隊全程袖手旁觀,後金也對朝鮮軍民秋毫無犯, 要說朝鮮和後金沒有秘密協議,真的難以相信,所以這時的朝鮮只能說表面還是大明屬國,但已經和大明不是一條心了。光海君和朝鮮邊將潛通後金是朝鮮自己承認的(「小邦不幸頃遭昏亂不唯,幽母妃、殄絕彝倫亦復潛通逆奴」)。所以毛文龍駐軍東江,不僅能殺敵,還有監督朝鮮防止反叛的作用。

毛文龍七月奇襲鎮江,並不斷的派遣間諜聯絡起義、反正,給了老奴危機感(朝鮮不僅戰鬥力弱,還膽小,派使者潛通後金,也從未主動攻擊過後金。),對遼東城的防禦能力產生了疑問,在八月末決定開始修新城(東京城)用來保護後金老幼,九月初老奴命令「 國境各處台人,嚴加防範,稍有動靜,即行報警」。後金為了防範毛文龍的攻擊和間諜布置了大量的哨所,並派了一千人防守蓋州,還要求「宿夜時也要把盾車置於身邊。。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 一千名後金士兵啊,還這麼要求,可見毛文龍奇襲鎮江給後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無盾車不能出戰,說明了對毛文龍戰鬥力的認可和重視。

老奴還多次傳令要求守邊人員「切勿愚頑,謹慎防守」也說明毛文龍騷擾、出擊頻繁,東江軍是有戰鬥力的,後金需要小心應付。

天啟三年記錄,後金為了抵禦毛文龍的襲擊,在面向朝鮮和沿海的地區的城池駐守了純血後金軍隊有數千人(從後金當時的習慣看,可能還有同等數量的蒙古軍隊和同等數量的漢人偽軍),後金在朝鮮邊境還駐紮了近七百名白巴牙喇(白甲兵),當時後金大概有三百個牛錄,每個牛錄只有十名白巴牙喇,後金一共也就三千名白巴牙喇,白巴牙喇是後金最精華、最強大的士兵,為了防禦毛文龍的進攻,竟然派出來七百名白巴牙喇坐鎮邊境(據說每個白甲都有4個輔兵),差不多是四分之一的人數了,可見後金對毛文龍不是一般的重視啊。

我們算筆賬吧,東江一年餉銀只有二十萬(其中還包括南兵的),大約是關門軍費的十五分之一,但拖住了近萬名普通後金士兵(近七分之一)和七百名最精銳的白甲兵(近四個分之一),東江的性價比難道還不夠高嗎?

看看後金的兵力: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寅日巳時,發八旗兵十萬征明。臨行書告天曰:「我父、祖未損明邊一草寸土。明於邊外,無故起釁,殺我父、祖,此其一也。

二十日,分遣六萬兵攜俘獲前行。立大功者重賞,立小功者輕賞,而負傷者視傷勢輕重,酌情行賞、重賞陣亡之甲兵。汗親率兵四萬,移營前進,至邊界附近駐營《滿文老檔》

楊鎬;蓋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僅七萬餘,豈能相敵。《明實錄;神宗實錄》 萬曆四十七年

熊廷弼、敬陳戰守大略疏;「臣考徵播之役。用兵二十餘萬。及圍楊酋於囤上。猶用十五萬眾。今賊改元僭號、巳並有兩關灰扒魚皮烏喇惡古里弓知介何伊難一帶。海東諸國兵眾。又令降將李永芳等收集三路開鐵降兵萬人。計兵巳近十萬。強播數倍。」。。《皇明經世文編》

朝鮮人;後金 共三百六十牛錄,每牛錄三百人,多寡不一。。。另一處說「長甲軍八萬餘騎,步卒六萬餘名。。。《建州聞見錄》

毛都督問曰:「騎兵有幾何?」王子登答曰:「有明甲諸申兩萬暗甲及守城諸申共八萬。」《滿文老檔》 崇禎元年

來自:且聽風吟(未標明出處,僅供參考)

分析:通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後金起兵攻明時,兵力大概在十萬左右,這應該是後金全部能作戰的男人加上蒙、漢偽軍的數量,未進關佔領瀋陽遼陽之前,偽軍應該不多(畢竟那時後金在大明人眼裡還是小角色),我認為當時後金本族男性(不算小孩)應該在九萬左右(老奴67歲還在帶打仗,後金應該沒多少大過67歲的人吧),壯年男性(18--48歲)大概有不到七萬人,在經歷了薩爾滸之戰、瀋陽之戰、渾河之戰、遼陽之戰(廣寧之戰就不說了,叛徒害死人啊。)後金本族戰士減員一萬餘人,很正常吧?就算傷亡人員只有一半是壯年,那麼後金在天啟二年(1622年)時大概有六萬二千左右的壯年男性,48歲--60歲的老年兵大概有一萬多點(他們守個城是可以的)。。這時的蒙漢偽軍可能大概有4萬多人,開鐵降兵就萬餘人,之後瀋陽、遼陽、廣寧降兵更多,統治區內幾十萬漢人平民,想擴招太容易了。

有朋友統計了後金天啟二年的記載,結論是後金本族兵大概有231個牛錄,每牛錄大概三百人(規定三百,但實際人數有多有少),也就是大概七萬人。 到是和我計算的差不多。

上幾段史料;

分河東漢人給諸申都堂、總兵官三千丁,副將各一千七百丁,參將、游擊各一千丁,備御各五百丁。賜漢人總兵官各四千丁、副將各三千丁、參將,游擊各二千丁。。。滿文老檔

每旗各出大房十座。一牛錄出行甲百人,分編為白巴牙喇、紅巴牙喇、黑營三隊。每十人設額真一員,一處之人攜房十座,無房則帶窩鋪。五百漢人設一千總。

十三日,都堂書諭:「一備御率漢人五百及千總一員,兵丁二十五人,千總攜父母妻子,又十二名兵丁攜妻子,駐於東京城。

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二十五日汗降書曰:「令一游擊所轄二萬男丁內,四十名千總之父母、兄嫂、妻孥等,皆往東京城。留二十名千總於此處,命二十名千總前往游擊處。編四十名千總為二班,輪流於游擊處行走。迅速督催使漢軍之馬匹肥壯。八月十五日查驗。

六月一日;、、、倘若所種莊稼矮小需留待以後耘耨,則以備御計,一牛錄諸申五人,漢人五人,漢人一備御十人。每旗副將一名,游擊一名,由巴都里總兵官率領,前往耘田。 。。

天命八年四月,英明汗所遣之使臣,屢被昂阿貝勒攔殺於路。並執遣往伊處之使臣,給有仇之葉赫部殺之。為解此怨,命阿巴泰阿哥、德格類、齋桑古岳托四貝勒,率諸申兵一千蒙古兵一千,操炮漢兵八百,於四月十四日前往征討之。

分析:後金的漢人偽軍不僅有火槍手、炮手竟然還有騎兵,而且使用頻繁,出征時後金本族士兵的人數只佔三分之一左右。 一名千總就是五百兵偽軍,四十名就是二萬人了,而且這應該不是全部的漢人千總,後金有記錄的大明叛將就很多。 投靠後金的蒙人很多,加上鐵杆科爾沁盟友的兵,後金的蒙人偽軍起碼也應該有一萬人左右。


第四段:

關於移鎮(這個問題超大)和兩年平遼:

28、天啟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具奏;遵旨奏報直陳熟策等事;兵部札付謂奴犯寧遠已經三月,臣竟不知,所駐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遠不相救。。著臣自己審處奏報,以圖結局。。又謂海外一旅,所不憚悉索以供之者,專為牽制一著,今奴西向,有如風馬牛,即欲臣移駐近島扼要。。。反覆伏讀,且驚且喜,驚則驚奴犯寧遠,謂臣不知,喜則喜皇上念及結局,謂臣當自己審處。然臣於奴非不知者,亦非但知之者,臣於上年十月內,即發塘報,言奴於燈節前後,必大舉入犯右屯等處,宜加嚴防,是臣先已知之矣。。。

  今年正月二十日,臣即率官兵至沿江一帶,督發深入,令易承惠等進攻威寧營,林茂春、王輔等進襲海州等處,皆有擒斬,奴聞掣回。慮寧遠全軍追逐,不得不為緩兵之計是臣不但知之,亦牽制之矣。特苦糧餉不足,器具不備,克複城堡,不能住守。以此指為不知,豈不拊心長嘆!

  且所駐須彌島,即名西彌島,一連有三山,周圍廣闊二百餘里,中則雲從山,前則西彌島,再後真珠島。以陸程計,雲從離鐵山有八十里;以水程計,鐵山之雲從僅三十里。雲從與西彌從大路去到義州,止一百六十里,鐵山從小路去亦如之。義州與鎮江相對,不過三四里,鎮江至遼陽三百六十里。是鐵山與西彌去奴寨,總之相距在五百里內,今謂「去奴二千餘里」,不知何臣作此誑言,以欺我皇上!去冬移駐雲從,原為鐵山樹木已盡,無所樵採,移以就便,乃指為規避,又不知何人為異議,以誣此東江!惟其去奴不遠,所以知之極真,牽之極切,臣可不辯而自明。

  惟是令臣自審處一節,臣有熟策,自信足圖結局,請為我皇上一一陳之。夫兵事首論人心,次論地勢,再次則算有一成謀期萬當,以之而始局,即以之而終局矣。奴酋吞據遼陽,昔議三方布置,今止寧遠暨東江耳。以人心論,寧遠遼兵少而西兵多;東江以海外孤懸,無所趨避,盡用命之人心。以地勢論,寧遠至山海一線可通,諸凡餉械,易輸易足;東江春俟凍開,直至清明節後方敢出海,及冬稍凍,前無糧草,後無援兵,便成絕地。然寧遠至遼、沈,俱系寬平坦道,無險要含藏,難以出奇攻襲,可守而不可戰(三)。東江山險,設疑出奇,可以制勝,水陸齊通,悉有為之地勢。人心與地勢既已兩得,其所以進剿恢復,終是東江事半而功倍也。向來廟堂議論,以東江為牽制虛局,錢糧半飢半飽,軍需若有若無奴不西去,不言牽製得力,奴一(騎)過河,便言臣不牽制。豈不念全遼不復,山海終危;奴賊不滅,終為國患,臣於天啟三年間,早已料之矣。竊恐東江移鎮,即失地勢,並惑人心,無論不能進剿,亦不能牽制,斷斷乎其不可者。

  如以臣自處之愚見,歲餉請二百萬兩,今者京庫山東之歲餉已有四十萬兩,再加六十萬兩;津運之截漕向止十萬石,今請加二十萬石;山東之價買雜糧歲定十萬石,總得四十萬石。再有不足,索之屯田,並准於淮膠等處自為設處買運。其軍火、器械、農具、防牌等項,不必官商置辦,竟以部銀歲給十萬兩,聽東江自造。沙、虎舡業蒙准造一百隻,今請加沙舡九十隻,虎舡六十隻,共得二百五十隻。欲喻西虜聯絡之情,以絕奴酋西賄之路,鎮印萬須查給。舊征虜前將軍印,向為西虜熟識。欲課東江進剿之績,並專餉械接濟之需,上年六月間,臣曾具疏請內臣一員,並請舊撫王化貞出海督臣,部臣、台省諸臣亦屢言之,今宜令其出海監督。再加東江開一標鹽引,照寧凹遠伯舊例官賣,以幫運腳。糧餉足用,器械精堅,舟師具備,連絡、監督有人,東鎮仍駐東江,委託膽略之將,授以方略,恢復廣寧,駐兵三岔,可剋期於二年內。夫逆奴進犯止有二路:從鎮靜堡進,守廣寧便可當鎮靜之鋒;遼、沈來,從三岔河過,駐三岔便可截狂奴之渡。必如是,而寧遠可以安堵,山海可以無虞,神京奠,靈寢寧,而天下完固。先結此小局。另議復遼平奴之大局,再為剋期,此則東江自己審處之一策也。倘當事者意見有主,門戶自分,於此數事有一不如臣請,此局終難圖結,深為可惜耳

最可悲嘆,上年十月冰結斷運,迄今已逾八月,津運顆粒未到。幸得去冬所存之貨,換買麗糧十萬餘石,分給糊口,至三月終告絕,餓死無數。又移文乞借高麗熟米七千餘包為炒。進攻遼陽、鞍山等處,以撤奴回,具見塘報。雖損兵折將,而奴已撤回,臣一腔之熱血遂畢。

  但行軍草野,卧地十六夜,致受濕氣,手足瘋麻。且以南北官兵奄奄乏食,傷痛切心,卧床不起,難以理事。伏懇皇上敕下閣樞會議,速擇賢能,代臣料理用臣之言,以終此局。。尾大心明,而臣即游於泉壤,感皇上鴻恩全始全終矣。

   【原眉批】 三、余嘗謂:河西一線七百里,土不足屯,險不足控,出屯關外,為自屈自疲之策。此亦云無險要含藏,可以出奇攻襲,而猶雲不可戰而可守者,免俗之言耳。必究竟言之,豈有榆關不可守,而守河西之事哉!乃先後當關者之言,彼曰守關必於關外,此亦曰守關必於關外,守云乎爾,何嘗有滅奴之志?而先是固有為我不守河西,河西自在之說者屈指十年來,奴始終不肯駐守河西尺寸,斯言驗矣。而吾為死守何為?孰若退扼榆關,封以丸泥,而早為練兵積粟於登、津、皮島之間,以為一舉犁庭之計。計每歲省金錢米粟不下七八百萬,而以此蘇□□疲勞,實九邊之庚癸,奚憂不足哉!《兵法》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又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交地也,交地不爭。」其河西之謂與?、、

  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疏言:部議海外一旅專為牽制一著。邇者接兵部札付,言奴犯寧遠已經三月,臣竟不知。臣於上年十月內即發塘報,言奴於燈節前後必大舉入犯右屯等處,更宜加嚴防。。今年正月二十日,即從雲從山發兵進襲海州,儘力牽制,苦糧餉不足,不能與賊久持耳。部議又謂臣所駐須彌島去奴寨二千餘里,欲臣移駐近島。夫須彌從大路去義州止一百里,義州與鎮江相對,不過三、四里,鎮江至遼陽三百六十里,是須彌距奴寨在五百里內,鐵山路亦如之。今謂去奴二千餘里,不知何臣作此誑言??且兵事首論人心,次論地勢。以人心論,寧遠遼兵少、西兵多,東江則海外孤懸,無所退避,盡用命之人心。以地勢論,寧遠至遼、潘俱系寬平坦道,無險要含藏,難以出奇攻襲,東江則山險可以設疑,出奇可以制勝,接濟雖難,戰守則得進剿,恢復終是東江,事半而功倍也。。。得旨:疏說地勢人心極明,不必移駐。《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分析:這道奏摺發出時間和收到的時間,竟然相差了3個月,不知道是因為海況複雜,還是有人故意扣留毛文龍的奏摺,想讓移鎮成真。。其實有了這道奏摺和天啟的回復,移鎮就沒很么好說的了,這奏摺了把原因解釋的很清楚,天啟的答覆也很清楚,但為避免袁粉胡攪蠻纏,我就詳細的說一下。

天命六年四月十五夜間有二舟來岸運糧,擒十五人,得其舟。後遺書各島勸降,十五島之民,乃盡數歸順。四月十六日,聞登州地方人駕三十四舟渡海來金州地方。遂連夜往迎,與敵交戰,射斃四人,生擒二十七人,獲其所掠之二千餘人攜歸。又距岸七十里外海中有島名廣鹿島。我遣人招降,殺我一人,縛一人,並解往山東省,遂乘舟往攻,擒何游擊,俘二千人,獲金一一百兩、銀一千三百兩,猞猁皮?子、衣物、綢緞共三百襲來獻。。。再登州地方兵駕舟七十五隻來犯,我往戰之,射斃七人,其兵敗退。愛塔率一百五十人駕舟追之不及 而還。明輸林院給事中等官送衣與朝鮮王。朝鮮命其總兵官二人,侍郎一人,乘刳舟二十二隻,渡海送歸去。因風不順,飄泊於金州岸邊海島。。。《滿文老檔》

30、天聰元年正月初八日(天啟七年),命貝勒阿敏、濟樂哈郎台吉、阿濟格台吉、林度台吉、岳托台吉及碩台吉,率大軍往征駐朝鮮明將毛文龍。。。是日(同日),遺方吉納、溫塔希致書大明寧遠都堂袁崇煥曰:「、、、凌辱已極,不堪容忍,是以興師今爾若以我為是,欲修兩國之好,,,當以黃金十萬兩,白銀百萬兩,緞疋百萬、毛青細藍布千萬疋餽送,以為和好之禮。。。禮成之後,以兩國彼此餽贈之禮,以東珠十、貂皮千張、人蔘千斤送爾,爾則以黃金一萬兩、白銀十萬兩、緞十萬疋、毛青細藍布三十萬疋送我。若欲如之餽贈往來,以修兩國和好,則誓諸天地,永歸和好。袁大人,爾即以此言轉奏爾皇帝,否則,乃是爾仍願兵戈也。」。。。《滿文老檔》天聰元年正月

皇太極給袁崇煥的信:自古以來,皆因爾輩文臣,如秀在閨,徒好狂言,招致損兵折將而虐害國民,以毀帝業。《滿文老檔》四月

天聰元年,歲在丁卯,征朝鮮國。先是朝鮮累世得罪我國,然此次非專伐朝鮮。明毛文龍駐近朝鮮海島,屢收納逃人。我遂怒而徂征之,若朝鮮可取,順便取之。故用兵兩圖之。。。《滿文老檔》天聰元年四月(明顯是戰略失敗後找的借口)

崇德二年(1637年)六月 丙辰,以臣朝鮮克皮島,祭告太廟、福陵。《清史稿》《皇清開國方略》《皇朝文獻通考》

天命八年正月二十三日,朝鮮使者五人前來,曰:「我國去歲前來之官將至,今在龍川城,先遣我等前來送信。」、、其內稱:我兩國如欲真誠修好,豈因一毛文龍而受沮乎?

【正月初六日,逃來之朝鮮人韓潤、韓義奏稱:「義州城有南來之援兵千餘人,本地兵民老幼合計不足二千人,城大兵少,守之不易。我曾暗中與本地人約定:金國出兵時,我騎白馬,執白纛,於軍前喚爾等,眾人匯合擒其主將後出降。不如此,則於夜間出降。眾皆應允。至於毛文龍,自去年八月駐於鐵山,船皆在島上,兵不足七八千人,皆乃烏合之眾。。。

又說;先王願和,故使者不斷,新王倚恃毛文龍,不遣使者。今亦可先發一欲和之書,而後發兵平壤,令新王親自前來議和。新王自繼位以來,人心不服,思念舊主,我父韓明廉與李適總兵官僅率兵三千,即大獲全勝,奪其京城。。。《滿文老檔》天命十年】

【天聰元年四月二十八日,答朝鮮書曰:天以遼東給與我,然爾容納自我逃往你處之毛文龍,連年擾害我遼東人民,派遣姦細挑唆,而我仍願和睦相處,然爾竟不從,此四也。。。

  又云:毛文龍系明帝將官,義不可逐等語。至毛文龍信其明帝亦置之不理,不供其餉,爾何為供其糧耶?、、又雲遼東之民,系毛文龍挑唆,我凹國不智耳等語。爾容毛文龍駐於爾地,挑唆我遼東之民,尚謂不知,爾等可謂八面玲瓏也。又雲稱:弔喪一事,因疆城相隔,遂未獲悉等語。明與蒙古,豈無疆域乎?該兩國亦喪來吊,以表孝意矣。爾言:昔我有喪,爾等亦未曾來吊等語。明與蒙古有喪,我可曾往吊乎?】

  分析:「先王願和,故使者不斷,新王倚恃毛文龍,不遣使者。」體現毛文龍的作用,朝凹鮮無膽懦弱,沒有毛文龍的東江鎮在身邊也許朝圝鮮早就歸附後金了,也可以看出光海君立場不堅定一直私通後金。。毛文龍可謂是朝凹鮮之膽,綾陽君厭惡東江遼民的騷擾、苦於東江軍的後勤供給的壓力又離不開毛文龍,那是相當的糾結啊。。所以我覺得毛文龍更像是『』看守者『』,看著朝鮮這個『』立場不堅定者『』,防止朝鮮投靠後金。

  韓潤之父韓凹明廉是天命九年除舉事失敗的,之後就想投靠後金,卻天命十年才到達後金說明毛文龍哨卡真的很嚴密。。「我曾暗中與本地人約定」說明了朝鮮邊將有勾結後金的人,天啟七年的戰鬥就是裡應外合突襲了鐵山和義州。

  「毛文龍信其明帝亦置之不理,不供其餉」,後金出面給毛文龍「作證」,毛文龍缺衣少食、被拖欠糧餉不是假的(東江軍不是大明「親生」的)。「信其明帝」說明了毛文龍是忠於天啟的,至少證明天啟七年四月前毛文龍的忠誠。

  「該兩國亦喪來吊,以表孝意矣。」這句話太打臉了,袁崇煥自己強烈要求去給後金「盡孝」,這行為真是丟盡了大明的臉啊。。。

淮營都司的周文郁;今當事上台欲議撤鐵山之師者,無非為轉運難達、監製未便、查核難施而已。 職愚不知忌諱,以為此特利害之小者耳,若形勝之要害、脈絡之通塞、官民之利贊、彼已之情形,兵機勝算,難以縷悉,職謹計駐師鐵山,其利有五,移師動眾,其不便亦有五,請得條數而陳之。

鐵山之路,渡鴨綠從鎮江北至寬奠,出小佃子,過夾山關,越牛毛嶺,不及五百里。即搗奴老寨,西由湯站、鳳凰堡、草河口、甜水站,僅三百餘里,即至遼陽。是鐵山者收遼之便道,而滅奴之捷徑也。我進攻則奴兩受敵,我保聚則奴多設備。可見關門者備人者也,鐵山者使人備我者也。鐵山不撤,控地利以扼奴後。。。其便一。

朝鮮雖弱,亦我一藩籬也,協我未足以制奴,叛我遂足以資敵,鮮之不可棄也,明甚邇年遼道阻絕而不失包茅之貢者,以鐵山有兵既慱其外叛之心,又開其內附之便耳。倘移師,大海隔,弱息奄奄之鮮,雖素號忠順,而逆奴逼擊,力窮勢屈,安能死守以抗,不折而入奴,必轉而臣奴矣。 中國此時遼尚未復,又能問罪於水濱否耶?扼鐵山以通鮮貢。。。其便二。

遼民向因鐵山有師,趨歸如市,故毛總兵初以二百揭竿之旅,今至男婦數十萬,授甲精銳者不啻三萬有餘,吃然雄鎮。 歸一民則奴少一兵,已歸者得所,則未歸者懷來,鐵山之民愈眾,而奴酋之兵愈寡矣。屯鐵山以聚遺民。。。其便三。

鎮江等處,沃野可耕,奴力不及角者,我坐收其獲。鐵山兵民三十餘萬,每年額餉僅比關門一月之需,能給幾何,所賴自為耕種,以活生齒。 今方設策屯進,為足食計,漸屯漸充,則羊祐之襄陽,鄧義之兩淮,績或可底,他滅奴所資,正在是也。駐鐵山以廣屯益。。。其便四。

逐鹿者角其頭,必椅其尾,故晉人之御殽師也,興姜戎以襲其後,而秦三帥擒,今若赫然天怒,命將出師,率榆關、覺華之眾,由廣寧渡三岔,薄遼陽,撼奴之頭,率登萊兵由旅順,直進金、復、蓋、海,沖奴之脅,約連雲、長生、麻洋、三山、廣鹿、長山、石城、鹿島、猿子、彌串諸島舟師,沿海張疑出奇,窮奴之勢,而鐵山博勇精兵一由鳳凰堡掘其尾,一由夾山關掀其穴,前踐後口,目不及瞬,力不及施,奴已膽裂,手足無措矣,鎮鐵山以策合應。。。其便五。

此五利者,或陰受其便而不知,或有待於後而未見,故但覺奴未即擒,遼末即復,海上之師若可有可無而,一旦失其利,則必反受其害,而後知鐵山之鎮所系甚重也,不已後乎。

若鐵山之不可撤與不必能移者,又當熟計。職觀旅順彈丸地耳,形容崩戶,僅容萬人,多駐師則不受,少駐師則不足以威奴,今鐵鎮精兵三萬,民可逾二十萬,區區旅順將安駐此?且皁城以南已有登鎮矣,一望之地而用帥,孰若分而遠之,使各效其能耶。

若欲駐蓋套,是矣。然其地迫近遼陽,奴所必爭,我從原來疲勞,安插布置,非數月不辦,奴以逸制之,乘其一事未備之際,以精兵擾而薄之,必無噍類。 未受駐師之利,而先受移師之害,事之所必至也。職固一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移鎮必由海道,二三十萬眾,器具資用畢集,所需舟楫幾何?一蹴盡至,勢必不能,否則先至者與後留者俱為虜矣。未有紛紛震動而敵兵不乘我者。且遼民在鐵山者,流離瑣尾來歸,今幸比聞而居,賴耕而食,既安其業,奠其居也。。王者惟民是保,而忍使復有板蕩之【】乎?職又再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

人情樂於安居,而苦於播越。一聞遷徒,動搖則民心先散,即登舟入海,能一貫珠相搏否?倘未移之先,而奸民卒生禍亂,變出意外,更有不可言者。目今人戀其世業,人顧其家室,其戰自倍,久而益堅,海上必有可觀者矣,職又三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謂旅順、蓋州可以進取,則登萊、關門不乏可調之兵,而鐵山之可牽奴,便於兩處。今日移鐵山之師於蓋州、旅順,他日能復從蓋州、旅順往鐵山規進取乎?棄可以乘敵之鐵山,而退居不可囤聚之旅順、蓋州恐非萬全之算也。且以以鐵山之師窺敵,而以旅順、蓋州副之,可以並進,可以迭肄,兩便之策也。 奴之所以備我者 分應我者勞,則我之制勝益易。職又四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也。

鐵山之險我棄之,奴必據之,則朝鮮絕,遼民棄,奴得鮮與民而益強,鎮江、寬奠等處沿海沃饒,奴無東師之擾,可任意屯種,鑄山煮海而益富,奴益富強,則益輕中國而席捲西來之勢成,榆關必歲受其擾。若鐵鎮不移,即謂不足以害奴,亦不至捐而利奴也。且鐵山未嘗移,內地之師駐之也,直自鐵山收集之耳。以鐵鎮民守鐵鎮地,何嘗不便,如謂在彼不能滅奴,則移之蓋州、旅順亦猶故也。又謂在彼徒靡糧飽,則移之旅順、蓋州能令梧腹戰乎?是在控駁有法,激勸有方,使島帥慨然,以東事自任,不在多此一番動搖也。此職又五策。。。其不可移與不必移。

《邊事小紀》《毛大將軍紀略》附《條陳移鎮揭帖》(感謝輕度袁粉「一洗萬古」的史料)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毛文龍 | 袁崇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