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新新「祥林嫂」

21世紀的新新「祥林嫂」

這些年魯迅先生可謂是一代網紅,說過的沒說過的都被網友們冠上了他的名號。說起魯迅先生,我印象深刻的就有一位叫祥林嫂的角色。讓我記住她的那段劇情就是她丟了孩子之後四處哭訴,一開始人們還同情她,最終被人嫌棄。

不得不說,魯迅先生是一位大師。祥林嫂這個角色,反映了太多人的一種心理——「受害者」心理。總覺得自己是最悲慘的那個,總想通過自己悲慘的遭遇獲得他人的同情、安慰、甚至是施捨。總覺得這個世界怎麼如此不公,憑什麼就我這麼悲催倒霉?我怎麼就沒個好命,有個好爹?受害者們除了上述這個經常怨天尤人的行為,往往還會伴隨諸如:我不行、都是別人的錯、我就這樣等理念甚至是信念。

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所以他不能強大。強大意味著他不能再靠可憐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受害者往往會錯失很多機會,嚴重的可能是送到嘴邊了,都不接。

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所以他不能有錯,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有錯意味著自己需要為此負責,不能怪外界了,不能怪那該死的「狼」把「自己的孩子」給「叼走」了,所以都是你們的錯,都是你們讓我現在如此凄慘、倒霉、懷才不遇、憤世嫉俗……

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所以他不能改變。如果他能改變,他就不是受害者了,他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了,是強者了。所以我們不管怎麼鼓勵他好像效果都不好,因為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仔細回味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我們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呢?只是程度上要弱得多。我們也會因為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我們也會因為不敢承擔責任而指責他人、我們也會因為懼怕改變而原地不動。

是的,上天並不公平,有的人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生下來就夭折了。相比而言,我們還算幸運,但是,我們好像總是會忽略這些「微不足道」的幸運,只看到我們不如別人「幸運」。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體驗,我們的生活被別人羨慕著。不管你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總有一些和你生活水平差不多的人在羨慕著你,甚至比你生活水平好的人還羨慕你。你干這份工作有人羨慕你,你干另一份工作還有人羨慕你,你無業在家都有人羨慕你,你單身有人羨慕你,你脫單有人羨慕你,你結婚了有人羨慕你……

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們看到了你這種生活狀態相比起他們的生活狀態而言的好處。

「你這工作不錯啊,雖然賺的少點,但是不用加班啊。」

「你這工作挺好的,累是累點,但是賺得多啊。」

「在家怎麼了?在家有時間學習充電,還能享受生活,多棒啊!」

「單身多自由啊~不用被她/他煩……」

「有男/女友真好啊!不用被喂狗糧!爆炸吧!現充!」

「結婚了,有了彼此,更幸福更甜蜜了吧~天天秀恩愛!」

這些話眼熟嗎?我們總是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其實,我們自己的生活也很好啊。

上高中時我記得政治課里說過,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貌似往往都是只看自己生活中不好的一面,然後去看對方生活中好的一面。如果,我們能看全,看到自己生活中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看到對方生活中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我們是不是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總想把所有的好處佔據,然後不付出一點代價,或者說儘可能少的付出代價。看到這類人,我很心疼他們,哀其不「行」(行動),怒其不爭。我們是我們自己人生的主人,要為我們自己負責。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但是,這個得與舍其實是不固定的。

比如我想請假去和朋友看電影,我得到了休閑的時光,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等等,我要捨棄的可能有工資,有老闆對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好印象等等。

那麼也許休閑時光對我不太重要,我是不是可以換個時間去和朋友看電影,少一些得,避免一些舍。或者和朋友在一起不那麼重要,我換個時間自己去,也能少一些得,避免一些舍呢?再或者,我可以和老闆商談之後回來加班,或者別的什麼措施,避免這些舍的出現呢?

當我們面對選擇,可以拿張紙,把每個選擇的好處和代價都寫下來。看看什麼是對自己重要的,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用一個對自己不那麼重要的代價替換對自己重要的代價,或者捨棄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好處,從而保留對自己重要的好處呢?

當我們全面的看問題,就是我們開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成為一個強者,不去當那個祥林嫂。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觸動。

——慕容


推薦閱讀:

TAG:價值觀 | 心理健康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