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責任感?誰讓你不放手!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不小心把別人撞到後,有的孩子會很真誠地和對方說對不起,問對方有沒有摔疼哪裡;而有的孩子不但不向撞的人道歉,還吼人家「走路不長眼」。
用別人東西時,有的孩子會先問對方「可以嗎?」待人答應後,才拿過來用,然後物歸原主;而有的孩子卻直接拿過來就用,用完後還隨便亂扔。
……
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卻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身上一種重要的素養——責任感。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孩子有沒有責任感,一個小細節就可以看透!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學習成績了!家務活不會?沒關係,有爺爺奶奶呢。生活不能自理?沒關係,有爸爸媽媽呢。孩子只要全心全意搞好學習就行了,什麼責任感、教養、人際關係……統統讓位!
最後,孩子的成績可能搞上去了,但在這種包辦、溺愛的教養方式,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冷漠、無情、自私而又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的「問題」少年,即便成年以後,也很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繼而也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那麼,作為一個「責任感」爆棚的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1
不包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責任感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它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中積累起來的。想讓孩子有責任感的第一步是讓孩子學會自理,因為孩子只有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妥當了,才能幫孩子建立責任心。
作為家長,除了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還要讓孩子接受自己行為的後果,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那就不要一味地催催催,讓孩子第二天接受老師的批評好了;孩子喜歡熬夜,那就讓他熬好了,反正遲到會有老師批評他。不包辦,不干涉,是鍛煉孩子責任感最好的利器。而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獨立性越好,責任感也就越強。
2
捨得放手,讓孩子吃的家務的苦
「洗什麼碗,趕緊學習去,你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洗碗什麼的和你沒關係。」
「走走走,你看你掃的地,還不如不掃,有這時間,還不如多做兩道題呢!」
……
反正,在很多家長心中,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其他行為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還嚴重影響學習。
而想要孩子有責任感,不但不阻止孩子做家務,還要鼓勵。因為做家務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關於做家務,重點不是孩子做的結果怎麼樣,而是通過這些生活細節,孩子不僅能更多地參與到家庭生活,加強良好的親子關係,責任感也會得以建立。
孩子前進一步,大人後退一步,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一方面感受父母持家的不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自身的責任感。
3
以身作則,樹立正面榜樣力量
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
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導角色,在家庭事務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務必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要按時兌現,為自己的承諾負責;自己做錯了事就必須向孩子認錯,並主動承擔事情的後果。
「律人必須先律己」,想讓孩子尊老愛幼,那在公眾場合就主動給老人讓座,想讓孩子愛護環境,那自己就垃圾入箱,不亂扔,不亂丟……通過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4
獎罰分明,自己對自己負責
睿智的家長,都會有一點做的特別好:獎罰分明。做的好做到對,那就好好表揚,絕不吝嗇;做的不對或不妥,那就好好懲罰,絕不姑息。
如果說「孩子犯錯」是教育的良機,那麼「適度懲罰」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家長們獎懲分明,不但能讓孩子直觀深刻地增強責任意識,還能有效地幫助他們養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
5
適當示弱,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更優秀
鍛煉孩子責任感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照顧別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自己身臨其境盡過責任,才能感受到責任感的偉大使命。
作為家長,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要多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讓孩子有「長大的感覺」。比如外出購物時,讓孩子幫忙一起挑選,幫大人提部分物品,在家時,讓孩子幫忙倒一杯水,收拾一些衣物等。
即便有些事情孩子做的很糟糕,甚至搞砸了,反而更能教會他堅持和責任感。孩子能做的事情越多,他的責任感就會越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