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sey很會吃//這些中國菜,只有出國才吃得到

親愛的小夥伴,

你知道「左宗棠雞」嗎?

聽說過「李鴻章雜碎」嗎?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千萬別誤會,

小Mounsey可不是爆粗口,

這些都是在國外頗受歡迎的中國菜!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外國的中餐館裡,

有哪些中國人根本沒吃過的中國菜吧!

左宗棠雞

左宗棠雞是用雞肉粘上辣醬,用大蒜、生薑和辣椒小炒的一道湖南菜。

左宗棠雞這道菜的發明人是湖南籍廚師彭長貴,他曾在中國台灣擔任蔣介石的私廚,並負責公務宴請的烹調。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一是左宗棠乃湖南名將,此乃遵循中國人以名人命名菜的傳統;二是表達了彭長貴師傅及其同袍的濃濃思念故土之情。

1973年,彭長貴前往美國,在紐約開設中餐廳。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到餐廳用餐後,非常喜愛左宗棠雞,此後經常前往品嘗。

後來,美國ABC電視台曾推出一個特別節目,專門報道此菜,因此它在美國聲名大噪,當地最著名的中國菜之一。

不過,現在我們在國外吃到的這道菜已經跟彭長貴當年的做法、味道不盡相同了,依照不同廚師的創意而衍生了許多變化,唯一的共性就還保留了菜中的甜味。

李鴻章雜碎

據說,1896年李鴻章訪美,在一家餐廳里吃飯,因他有消化不良的痼疾,就把桌上幾道菜隨便倒在一起混雜成一道新菜。有人問起這道新菜的菜名,結果被告知是「雜碎」,於是這道菜又叫「李鴻章雜碎」。

「炒雜碎」這道菜起源於廣東,原本的做法是將豆芽、雞胗和雞肝、牛肚等食材,放到一起爆炒,為了適應美國人的口味,於是用肉代替了內臟。

《紐約晨報》還曾刊登過炒雜碎的做法:將一定量的芹菜切碎,再將干香菇泡發,切入些許生薑;將雞雜放入花生油中炒到微熟,再加入其餘原材料和水混炒;最好吃的料子是豬肉片和干墨魚塊以及在潮濕環境下發芽的黃豆;最後,還應該添加一些醬汁和花生油來調色。

炸蟹角

這完全是美國人發明出來的一道中國菜,說得通俗點就是「炸芝士蟹肉餛飩」!

把乳酪與蟹肉混合做餡。在餛飩皮兒中間添入一勺餡,把皮兒向左右拉伸成長方形,皮的邊兒捲成三角狀,這樣就包好一個「蟹角」。把鍋加熱然後倒入油當油熱後輕輕地把蟹角滑入,每隔三分鐘反轉一次,炸到顏色變金棕色,用漏勺盛出並控干油,趁熱蘸甜辣醬食用。

橙皮雞(陳皮雞)

這可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謝爾頓最喜歡吃的一道中國菜。陳皮雞是四川一帶的地方傳統名菜,將炸好的雞塊,與陳皮、干辣椒、花椒煸炒,味道講究鮮香麻辣。不過美式的橙皮雞則與之完全不同,而是將炸好的雞塊,與酸甜醬炒一下。

這道菜據說是由程正昌和妻子蔣佩琪將其帶到美國的,他們一個是數學碩士,一個是電子工程學博士。夫妻倆到美國後開了一家「熊貓快餐」,就憑藉這道「橙皮雞」迅速打開國外市場,如今已經在全球有超過2000家連鎖店,每年總營收超20億美元。

幸運餅乾

這已經是華人餐館的一張中國菜名片,一種脆甜的元寶狀小點心,空心裏面藏著吉祥的文字。

據說,這種形式其實是模仿了日本的仙貝餅(Senbei)——餅乾內有簽語紙條,但是沒人知道為什麼它慢慢演變成了中餐。

芙蓉蛋

真正的芙蓉蛋是一道廣東傳統名菜,用雞蛋液與叉燒肉、筍絲、香菇、調味料等拌勻煎制而成,各種副料裹藏於蛋塊之中,肉香和蛋香結合,總讓人回味無窮。

但芙蓉蛋到了美國就完全變了樣,成了雞蛋和蔬菜的混合。據說,美國的芙蓉蛋是由曾在伐木場或鐵路上工作的美籍華人大廚們創造的。

除了上面的這幾道比較出名的「偽中國菜」,還有「西蘭花炒牛肉」、「炒麵三明治」、「腰果蝦」、「美式撈麵」等等。

據說,在國外中餐廳中的蛋花湯,也跟中國本土的不一樣,裡面會有玉米澱粉。

這些或原創或改良的「中國菜」,究竟味道如何,

小Mounsey覺得,還是得親自嘗過才有發言權!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我是肥志》


推薦閱讀:

TAG:出國 | 旅行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