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薦書|絲綢之路紀行
撰文:松田壽男
翻譯:金曉宇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
ohistory
《絲綢之路紀行》(河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是日本史學家松田壽男關於絲綢之路的一次文化之旅。敦煌、撒馬爾罕、巴米揚、德黑蘭……這部紀行文集,一邊粗略地由東至西探尋絲綢之路上散布的綠洲城市,一邊把握地域特性、貿易狀況、拜火教、伊斯蘭教等等的地方志、歷史和風俗。從綜合描繪亞洲史的歷史學家獨特的視點出發,栩栩如生地記述了中亞往昔的姿容。
以下文字受權摘自該書。
消失的西域餘暉
最近,我有機會重訪中亞。三年前的旅行,我全力以赴地驗證四十年來在頭腦中炮製的中亞形象,這一次,我將主要著眼於從中尋訪「西域」的遺迹。這是因為,昔日作為東西交通第一要衝的「西域」,之後在民族及文化方面遭受了幾次徹底的改變,探訪其往昔的模樣已經非常困難的緣故。
首先應該考慮的一點,是昔日代表了中亞一切的兩種生活樣式,即游牧生活與oasis(綠洲)生活,現在處於眼看就要消亡的邊緣。游牧民族不僅是中亞歷史的主角,在亞洲歷史,不,在世界歷史中都掀起過巨大的波瀾,但是在近代亞洲的發展中落伍了。僅因為這個理由,在蘇聯和蒙古,完全否定這種生活樣式。不過,當然還殘留了一部分牧民。所以,雖然我想說他們隨處可見,但他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變。
說到改變,請注意另一方的oasis(綠洲)生活也喪失了之前存在的理由。現代土木工程學的發展使大規模灌溉成為可能。蘇聯引阿姆河之水,從穆爾夫(現名馬雷)出發,經阿什哈巴德的北面,將要注入裏海的卡拉庫姆運河,是其中最大的例子吧。為此,此前使oasis(綠洲,沙漠島)作為獨立的社會而經營的沙漠,逐漸變為耕地。所以,沙漠島原來作為孤島的樣貌日漸淡薄,兩座孤島的耕地連為一片,變成僅僅是廣大耕地中的一角而已。作為沙漠島的核心而發展,又作為商隊貿易的中心而熠熠放光的oasis(綠洲)城市,也不僅改變著自身的意義,連姿容也漸漸現代化。另一方面,古老而美好的東西也不斷無情地喪失。
這次旅行,我再度訪問了烏茲別克共和國的各個城市。特別在撒馬爾罕與布哈拉逗留了十二天之久。期間,有很多時間用於在城中漫步,但令人吃驚的是,現代的建築和設施接二連三地出現,正不斷改變著風貌。
撒馬爾罕作為古代亞洲內陸的焦點,號稱與東方的長安(現在的西安市)和西方的巴格達並列為世界三大都市。但是,與歷史古迹修理得煥然一新相反,古老的民居統統拆除,建成了公園和廣場,從前因商隊貿易而繁榮的大都市的面影幾乎蕩然無存。
說到西域時代的撒馬爾罕,當然是指成吉思汗「洗城」之前,現在是毗連現在市區東北角的小山——阿夫拉西亞卜。那是從市區前往機場道路右邊的一座無人居住的小山,從這座小山出土了壁畫、赤陶片、彩紋陶器、玻璃器等珍貴文物,土中出現的破房子也正在一一復原。總之,古代西域眾多的道路,以這座小山為焦點,從四面八方彙集過來。然而,與這樣的對「古代」的發掘相反,對「中世紀」的破壞卻一個勁兒地進行。洗城以後的撒馬爾罕,即帖木兒以來重建的撒馬爾罕,不管怎麼說,坐擁城市的中心,存活到了現在,但是該城區的西邊至南側,近代興建的俄羅斯人殖民城鎮,最近終於開始現代化進程,俄羅斯色彩隨之向中心城區滲透,連過去開設集市的雷吉斯坦廣場也換上了現代化的盛裝。感覺不過是在毫無韻味的俄羅斯城市中,抓過來放置在那裡的異域風情建築的標本,與我們心中絲綢之路的形象相去甚遠。
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墓
英豪帖木兒之墓——因為他被尊稱為古爾—埃米爾(大王),所以陵墓沿用這一稱呼——附近還保存了古老的住宅區,真令人舒暢。據說,該墓原先是他為逝去的愛孫而建,當然規模也相當大。後來,附屬的清真寺和經學院毀壞或者拆除,一時化為殘敗的廢墟。二十世紀初英國人漢密爾頓拍攝的照片(A.漢密爾頓:《阿富汗》,倫敦,第78頁),其中的情景讓人看了實在無法不掉眼淚。現在,只有陵墓的正殿被漂亮地修復,原先就有的、著名的錐栗形半圓屋頂,閃耀著美麗的青綠色光輝。這半圓形屋頂不僅有鮮艷的彩色瓷磚。圓頂上還刻有細密的豎溝,幾根圓棒將圓屋頂收束成錐栗的形狀,呈現出奇異的景觀。它述說著帖木兒時代技術的深厚,同時也成為那個時代穹頂建築的典型。
阿夫拉西亞卜小山的南麓,至今彙集有帖木兒王朝王族和將軍們的陵墓。稱為夏伊辛達陵墓群。所謂夏伊辛達是「永生國王」的意思,大概包含著王者不滅的民間信仰。從大路慢騰騰地沿石階而上,兩側排列有五花八門裝飾美麗的靈廟,爬到頂峰的最高處,發現一座廟宇,據說是穆罕默德的陵墓。毫無疑問,這才是「永生國王」的化身。帖木兒一族,在原先就存在的這一信仰的聖地上興建了墓地,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夏伊辛達的周邊,形成一個廣大的墓地群。恰好呈半圓柱形伏卧地上的伊斯蘭教徒的墳墓,荒蕪而散亂,不禁煽起我們的懷舊之情。
帖木兒為了他的妃子比比(傳說是來自中國的女性,但並沒有證據),於一四〇四年建造的清真寺,在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五日的大地震中,一半遭到了毀壞,然後按原狀保存至今。現在,這座清真寺被稱為比比·哈內姆,哈內姆是王妃的意思。
相當於建築物正門的大拱門也坍塌了,建築物彷彿從當中裂成了兩半。立於四角的宣禮塔,只剩下一座。圍廊也蕩然無存。正殿的圓屋頂,曾被讚譽為閃耀著藍寶石色的美麗光輝,現在也凄慘地缺了一半。儘管如此,毗鄰該寺的有集市(集體化的集市,不是昔日的市場),還有土生土長的商店和民居,多少保留著一些古代的風貌。
眾所周知,帖木兒大王的孫子兀魯伯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從撒馬爾罕市區出發,繞過阿夫拉西亞卜小山的南麓,向東北方向一直下去,那裡有復原後的該國王創建的天文台。是使用六分儀原理的天文台。
另外,據說是這位兀魯伯修建並親自執掌教鞭的經學院,在市中心的雷吉斯坦廣場,與獅子門經學院(謝爾·多爾[SherDor]經學院,建造於十七世紀前半期)及鍍金經學院(蒂拉·卡里[TillaKari]經學院,建造於十七世紀中葉)一道,聳立於廣場的三面。該廣場是往昔的集市地區,如今只有一幅繪畫如實地描繪了當時的景象,保存在莫斯科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里。可是,這座廣場現在鋪滿石板,又修建了玫瑰花壇,穩步進行著公園化。高樓大廈已經如波浪般向這裡逼近。
雷吉斯坦廣場和比比·哈內姆清真寺之間,具體來說,在以獅子與太陽的花紋而聞名的謝爾·多爾經學院的東北方,孤零零地殘存著一幢泥磚營造的建築。位於那座經學院背後大街(塔什干大街)的一角,彷彿不過是司空見慣的書店。然而,這幢建築中心配置有巨大的圓屋頂,四周圍繞著六個小圓屋頂,整體構成一個圓形的房屋。
這幢帶有成群圓屋頂的圓形房屋,恐怕從前它的內部彙集了六條街道,相互交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它就是古老的撒馬爾罕市區內,作為城市骨幹的商隊之路的交匯點之一,難道不是嗎?當然,建築本身不能說有那麼「古老」,儘管如此它也是了不起的文化遺產。這是因為,正是這種形式的房屋,被認為是形成中亞城市中心的商業區的典型。
我乘坐的蘇聯國營旅行社的大巴上,導遊像日本的公共汽車女售票員那樣,用三寸不爛之舌講解著名勝古迹。在雷吉斯坦廣場的三座經學院那裡,甚至將僅僅是傳說的內容也編織其中,不厭其煩地一一作著說明。這時,關於這幢格外顯眼的奇異圓屋頂建築,我請她講解並希望參觀。可是,得到的只是一句回答,「那是一家書店。」所謂的觀光旅遊,難道就是這樣的東西嗎?
述說撒馬爾罕古老風貌的,不僅是修繕得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毋寧說,這座顯得有點髒的圓屋頂的集合體,其實相當重要,難道不是嗎?這樣的建築稱為特克(俄語叫作庫帕拉,即圓屋頂),在古都布哈拉也保留有幾幢。現在,從南北方向貫穿布哈拉市中央的伏龍芝大街,與東西向的三條大街先後交叉,鐵匠市場(Tak-i Zargaron)、帽子市場(Tak-i Telpakfurushon)、錢莊市場(Tak-i Sarrafon)這三個圓屋頂建築覆蓋了各個交叉點。圓屋頂的下面,道路成十字或Y字形相交,甚至能通汽車,昏暗的光線中,若干商店各自開門營業。正是布哈拉市商業區的中心。
如果關閉所有放射狀通路的大門,這些大建築物就能防止夜盜,集中在內部的錢莊和貴金屬交易商能得到安全的保護。一旦有事,也能迎擊從四面八方殺來的侵犯者,難道不是嗎?中央大圓屋頂四周牆壁上開鑿的成排小窗,似乎也不單是為了採光。
現在殘存著這三座圓屋頂建築的伏龍芝大街上,還有一座外觀幾乎相同的巨大建築,被稱為阿卜杜拉汗的提姆。這裡正是遠古商隊的驛站(caravansary)。所謂提姆,是旅店的意思。
依我之見,乾燥亞洲的房屋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全都是將泥土或泥磚築成正方形或長方形,所以區別毋寧在於屋頂的形狀,即平屋頂和圓屋頂。圓屋頂是用泥磚建造的穹頂,多見於伊朗及其以西地區。平屋頂為中亞至阿富汗所通用,而且這種屋頂重量很輕。古代從中國前往印度修學的僧侶,在中亞看到平屋頂的民居,稱之為「土屋平頂」。不得不說是非常巧妙的詞語。
布哈拉的特克和提姆,可以說是集合了「土屋圓頂」的房屋,形成一幢大建築物。這些大房子與土屋平頂的民居群一道,彙集起來構成oasis(綠洲)城市,包圍在泥磚修築的城牆裡面。然而,難道是因為這樣的建築群,在蘇聯方面看來是非常邋遢的緣故嗎,現在接二連三地被拆除,變為鋼筋混凝土的大樓。在號稱人口一百萬的塔什干,直到三年前,還有一個街區保留了這樣的民居群。被稱為舊城區,與俄羅斯人殖民區有所區別,但是,以大地震為契機,那裡的面貌也完全發生了改變。
直到前不久,布哈拉被讚譽為保存了一百年前的風貌,是因為能看到大量這樣的古老民居和商業區的緣故吧。布哈拉市不得不特意從遠方的澤拉夫尚河取水,所以說是在鹽分很高的沙漠中營造的典型的沙漠島。即使是現在,市內也到處袒露著大片乾燥、黃色的土地,有些部分的鹽分冒出,彷彿積了層白雪。對於沙漠島的經營來說,光是去除鹽分的工作,已經是十分辛苦了。當然樹木也少。僅在蓄水池和引水渠的旁邊能見到一些,此外說到綠色植物,只有星星點點、一叢叢的駱駝草了。
近來,在植樹造林和建設花園方面,好像下了不少力氣,可以明確承認其實際取得的成果。可是儘管如此,布哈拉市也不過是黃灰色鑲嵌的馬賽克。從城外遠眺,只見在坍塌了一半的城牆內,泥屋像被風刮到一起的雪堆似的成群聚集,這兒那兒配置有清真寺或經學院的屋頂,中央則宛如有一根大煙囪卓然而立,那是後面將要談到的卡梁宣禮塔(大光塔)。
馬高基·阿塔里清真寺(布哈拉)
這座高塔是布哈拉的象徵,位於布哈拉伊斯蘭教的心臟部位。該塔所在的城區,清真寺和經學院林立,古老的住宅街也原封不動保存下來。圓屋頂市場一字排開、一如往昔風貌的商業區,毗鄰它的東端。
住宅街上,平屋頂的民居密密麻麻、鱗次櫛比,幾乎沒有縫隙,街道兩側建有長牆,牆上斷斷續續開有小窗。在這灰色的牆壁之間,向前穿行,時不時與烏茲別克姑娘擦肩而過,她們身穿的民族服裝有紅、黃、藍三原色或綠色的粗大豎條紋,非常醒目。
小巷如網眼一般交錯縱橫,真可以說是一個大迷宮。在這迷宮中左彎右拐,一定會迎面碰到清真寺或經學院等大建築。這些建築用青金石或綠松石研磨成的細粉(大概早期的釉就是那樣的吧),描繪有漂亮的彩色瓷磚花紋,高高聳立擋住你的去路。
布哈拉有如此之多的建築物,講述著伊斯蘭的遺迹。然而,現在的清真寺和經學院,像俄羅斯人稱之為「建築博物館」那樣,已經抽去了伊斯蘭的宗教內容,變為一個空殼。可以說,不過是失去了靈魂的形骸罷了。清真寺的深處,作為相當於佛教中佛龕的神聖部分,設有米哈拉布(聖龕,指示麥加的方向)。它不過是內牆一個局部的凹進處,大都設置在西側,是通過這個凹進的構造,朝拜聖地麥加。因為這種宗教否定偶像,所以那裡沒有任何雕像,也沒有任何裝飾品。就連這神聖的米哈拉布,也不知是哪個沒心沒肺的傢伙所為,有一些被篝火熏得黑乎乎的。
唯一的例外是米爾·阿拉布(Mir-i-Arab)經學院(建於一四二九年)吧。該經學院緊鄰卡梁宣禮塔(大光塔)的東側,一百多個供學者居住的單人房間,分兩層呈正方形圍繞著廣場,現在容納有數十名學生,學生每月領取四十盧布(約一萬六千日元)的助學金,在此用功學習。導遊大講特講這筆獎學金並非由政府支出。還提醒我們注意學生們只在誦讀古蘭經時使用阿拉伯語這一事實。可是無論如何,這可以說是在蘇聯國內,伊斯蘭教正在復活的一個證據吧。
這些作為城市的觀光名勝正獲得新生的眾多清真寺和經學院,大都是帖木兒王朝時代(十五世紀),或者是其後的烏茲別克時代(十六—十八世紀)的作品。不過,布哈拉還保留有四座帖木兒大王以前的建築,令人刮目相看。儘管如此,這些絕不是「西域」時代的產物。
由於成吉思汗的入侵,遭受毀滅的無數清真寺和經學院中,只有一座清真寺雖然一半已經損毀,但是近年來對其進行了發掘,受到世人矚目。正如英國著名的新疆探險家斯坦因在和田oasis(綠洲)察覺到的那樣(松田壽男譯《和田的廢墟》築摩書房,世界非虛構作品全集,第十卷,二二〇—二二一頁),由於砂土悄然堆積,沙漠島的地表不斷抬高。布哈拉似乎也有同樣的現象,該寺院第一層的上部,與現在的地表等高。因此,只有保護在土中的第一層,原樣保存了泥磚花紋及瓷磚花紋,從樣式上來看,人們紛紛猜測,它是否從佛寺改建而來呢?該寺稱為馬高基·阿塔里(Magoki-Attori)清真寺,位於布哈拉商業中心的東南與圍繞著著名的萊比·考茲(水池)的一塊綠地中間。
布哈拉市的西北角,以坍塌了一半的古城牆為背景,現在成為開闊的基洛夫公園。裡面供奉著伊斯梅爾國王陵墓和恰希瑪·阿尤布神廟。高舉伊朗民族復興、獨立的旗幟,八四七年,薩曼王朝從這一地區起家,伊斯梅爾是其第二代國王(八九二—九〇七年)。九九九年,突厥民族的喀喇汗王朝從北方入侵,取代了薩曼王朝,所以伊斯梅爾在位期間正是薩曼王朝的巔峰時期。陵墓是在正方形的正殿之上放置圓屋頂,屋頂四個角落配置吊鐘狀的小塔,這建築實在奇妙。
建築本身是用按一定尺寸製造的泥磚組合而成,又精心製作了圓柱和拱門,而且連牆面也整齊地拼出幾何學花紋。手藝值得驚嘆,展現了伊斯蘭初期建築的典型。當然,如此完美的建築,找不出其他類似的例子了。成吉思汗恐怕是將其作為反伊斯蘭的東西,或是伊朗民族的東西,才饒過這座陵墓不予破壞,感激他手下留情的,應該不只是我一個人吧。
伊斯梅爾陵墓(布哈拉,後方的建築物是恰希瑪·阿尤布)
陵墓的旁邊是恰希瑪·阿尤布神廟。恰希瑪指「泉水」,阿尤布指聖者「約伯」。它是在長方形的殿堂之上,有一個高塔狀屋頂——圓筒的上半部分收成圓錐形,外加三個圓屋頂,所以恰似火車的機車。從火車鍋爐的爐門往裡張望,只見中央的圓屋頂底下的地面上,有一口圓形的水井,它告訴了我們被稱為恰希瑪(泉水)的這座神廟的本質。四個屋頂當中,最古老的是圓錐狀的高塔,造於一三八〇年。水井上的圓屋頂據說屬於十六世紀。所以,這棟建築明顯是成吉思汗洗城之後的東西,只能認為是帖木兒在位期間建造的。儘管如此,我在這兒舉出此例,是因為比起現在的建築,我更想追憶古老的泉水信仰。在這乾燥至極、鹽分又多的大地上,能有可以汲取清冽甘泉的水井,實在是個奇蹟吧。因此,這眼泉水(恰希瑪)自古以來成為布哈拉市民信仰的對象,也就可以充分理解了。這口水井,被托以傳說中的約伯(阿尤布)之名,又蓋起神廟,雖然遭受了成吉思汗的毀壞,但是不久經帖木兒的修復,可以說地位益發提升。
庫巴的四種形式(據伊斯蘭百科全書)
這兩座靈廟不僅是布哈拉古老中心的遺存,代表了古老的布哈拉。它們還分別代表了伊斯蘭靈廟的典型,在這一點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靈廟在阿拉伯語中稱為庫巴,在伊斯蘭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可是,將其按形式來分類,可以概括為馬爾塞茲氏在北非庫巴中發現的四種類型(參看伊斯蘭教百科全書附篇「庫巴」項)。伊斯梅爾陵墓顯然是其中的B型,恰希瑪·阿尤布神廟則是D型的變形。像B型那樣,在正方形房屋上面放置半圓形屋頂的方式,是A型的基礎,後者是在半圓形屋頂與正殿之間插入圓形或八角形一層。您可以去看看保留在伊朗東部馬什哈德市的哈倫·拉希德陵墓。這位哈里發(七八六—八一四年)代表了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時期,更因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生動渲染而為世人所知,其王妃祖拜達的陵墓保留於巴格達市。該陵墓在泥磚建造的八角形殿堂之上,搭載了圓錐形的尖塔。尖塔內有許多稱為穆卡納斯(Muqarnas)的突出裝飾,總之可以視為馬爾塞茲氏的D型。離德黑蘭市西南六十四公里的瓦拉明清真寺也是同一類型,您可以拿它與帶尖塔的恰希瑪·阿尤布神廟建築比較一下。另外在中亞,無論是前述的帖木兒大王陵墓,還是其子孫沙赫·魯克的王妃高哈爾·夏德(意為幸福的珍珠)之墓(位於赫拉特),均以B型居多,並且錐栗形狀帖木兒王朝樣式的半圓形屋頂被認為是通用型。還有,四種樣式中的C型,即帶有方形屋頂的廟宇,至少在中亞、伊朗以及伊拉克等本書所探討的地區是看不到的。
卡梁宣禮塔(布拉哈)
最後,關於卡梁宣禮塔(大光塔)——它甚至成了布哈拉市的象徵——我們必須進行一番思考。據說高度為四十七米。可是,根據英國人斯克林的實地測量(見上述書籍),其底座為三十六英尺(約十一米),塔高為二百一十英尺,因此換算後達六十三米。現在不允許我們實測,所以姑且認為它與奈良興福寺的五重塔或者東大寺的大佛殿的屋頂差不多高,或許比那還高二十米左右。總之,說它是中亞第一高塔不會有錯吧。
這座塔彷彿一隻又長又大的茶葉罐上扣了頂貝雷帽,聳立在城市中央。貝雷帽的部分並排開有幾扇小窗,向外突出,清真寺的執事從那裡高聲念誦,通知禮拜的時間。所以,這座塔是伊斯蘭教獨特的通知塔,相當於佛寺中的鐘樓。塔上平屋頂的中央設有一座小圓塔,鸛鳥在這裡築巢,一對恩愛的鳥夫妻並排站立,俯視著下面的塵世,這也成了布哈拉市的一大特色景觀。長大圓筒的表面布滿了花紋,不同的花紋互相重疊,形成了好幾層。其中有圖案化的阿拉伯文字,也有貼彩色瓷磚的部分。尤其抓人眼球的,是用堆砌成塔身的泥磚本身組合成的花紋的部分吧。就像我們已經在伊斯梅爾陵墓看到的那樣,可以認為它是代表了伊斯蘭建築一個古老時期的超群工藝。
這座大光塔的旁邊有一所同名的大清真寺。也就是說,卡梁宣禮塔(大光塔)不是在卡梁清真寺(大清真寺)的院內,而是佇立在外面。它顯示了光塔納入清真寺院內之前的早期形態。卡梁清真寺與撒馬爾罕的比比王妃清真寺樣式大致相同,興建於十六世紀。不過,原先在這一位置有一所建於十二世紀喀喇汗王朝時代的清真寺。據認為,卡梁清真寺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這座附屬於寺院的大光塔,與喀喇汗王朝的清真寺同時修建於一一二七年。如果是這樣的話,它不就是成吉思汗「洗城」前的作品嗎?
換言之,成吉思汗下令破壞寺院,唯有光塔保留了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導遊小姐介紹說,「布哈拉汗國時代,將罪人從這座塔高處的窗口推下去,處以死刑。所以,該塔又稱為死亡之塔。」塔下是從前集市的地點。在這樣人群聚集的地方執行死刑,以儆效尤。不僅是布哈拉的暴君,中國歷史上也有著名的「棄市」一說。所以,死亡之塔的傳說,雖屬惡行,但與這座光塔的基本性質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不能忽略的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座光塔的頂上有火燒過的事實吧。請大家參考將minaret(宣禮塔)譯為「光塔」這件事情。
這座高大的光塔不僅具有作為通知塔的宗教用途,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表明布哈拉城所在位置的合適標識。而且,到了夜晚,塔上燃起篝火。它不正是陸地上的燈塔嗎?從這個意義來講,它不僅作為宗教上的東西,而且對於橫越沙漠的商隊是多麼大的依靠啊。
用以例示伊斯蘭教與商業緊密結合,又是如何重視商業的,這也是一個好例子。同時,游牧民族可以說是同樣的情況。像先前談到的那樣,游牧民族和oasis(綠洲)生活者一樣,從商隊活動中發現了發展的道路。他們並非如一般世人評價的那樣,是一味使用暴力的烏合之眾。他們逐牛、馬、羊而生,居無定所,儘管如此,他們緊緊抓住貿易的主線不放,由此尋求社會的發展。政治的指向和軍事的行動,也由此來決定。這一事實清楚解答了組織起游牧國家、並成為其領袖的成吉思汗,為什麼保留了布哈拉的大光塔這一問題吧。卡梁宣禮塔經歷的命運,與中亞史的基本問題有很深的關聯。
點擊下方
藍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人物
|李鴻章|魯迅|胡適
|汪精衛
|
俾斯麥
|
列寧|胡志明
|昂山素季
|
裕仁天皇|維特根斯坦
|希拉里
|特朗普|
性學大師|時間
|1215
|
1894|
1915|1968|1979|1991
|
4338|
地點
|北京曾是水鄉|滇緬公路|莫高窟
|
香港|緬甸|
蘇聯|土耳其
|
熊本城
|
事件
|
走出帝制|革命|一戰|北伐戰爭|南京大屠殺|整風|朝鮮戰爭|反右|納粹反腐|
影像
|朝鮮|
古巴|蘇聯航天海報|首鋼消失|
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認識的漢字
|
學人
|
余英時|高華|秦暉|黃仁宇|王汎森|嚴耕望|羅志田|趙鼎新|高全喜
|
史景遷|安德森
|拉納?米特|福山|哈耶克
|
尼爾?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
榜單|
2015年度歷史圖書|2016年度歷史圖書
|
2015最受歡迎文章|2016最受歡迎文章
|
2017最受歡迎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