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啟蒙課:周末帶著孩子走進美術館

在西方國家,美術館是孩子們經常去的地方,他們認為藝術和教育一詞的含義是不可分的。一個缺乏基本藝術審美和常識的人不能算受過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人。美術館是讓孩子進行藝術熏陶與感知,進行遷移式學習,開闊眼界、拓寬知識節能的好地方。

參觀前的功課

參觀前父母可以做一些功課,參觀哪個美術館,該美術館都有幾個展廳,每個展廳都以哪些展品為主,什麼內容,甚至可以自己先去參觀一番。依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把握孩子可能對哪些展品感興趣。在真正參觀的時候,可以有重點地請孩子觀賞。一開始能抓住孩子的興趣,說不定一次暫時的參觀會演變為長期的興趣。也許在一次參觀後,孩子會主動提出第二次、第三次參觀。可能有時候會有關於某個畫家專題展示,不同作品創作的背景是什麼,畫面表達出什麼。在進行參觀的過程中,孩子會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代表了孩子的思考與困惑,父母提前的功課一方面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慾,一方面豐富孩子的背景知識,有利於孩子更好的理解作品。

帶著孩子走進美術館

當我們已經充分做好參觀前的準備,我們就可以大手牽小手帶著孩子一起出行了。美術館雖然都是在藝術這一主題下,但展品仍然是包羅萬象、內容豐富的,既有水墨畫、水彩畫、油畫,雕刻還有寫實、寫意、抽象等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而且很多展覽都不是專門針對兒童的,會存在脫離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所以家長要有所取捨,合理規劃。

哪些展覽適合孩子看?

經典性的美術作品,有著較高的藝術性,它們之所以經過歲月的洗禮仍然能夠留存下來,經歷了古今中外審美藝術的苛刻的挑剔眼光,對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最有幫助。兒童畫家創造的美術作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而創作的,易於被幼兒接受。此外人物、動物或者其他具體形象的雕塑作品,立體而飽滿,且原型都出自於孩子日常所接觸的事物,內容簡單易於理解,外形線條簡單形象化容易吸引幼兒。一些風景畫,不需要孩子具備特殊的生活經驗,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被幼兒欣賞。

具體而言,3~4歲的孩子對小動物、立體的事物感興趣,可以欣賞以動物為主題的各類繪畫作品,線條簡單的抽象作品,觀賞各種雕塑作品。4~5歲的孩子有感受美、欣賞美的需要,各種色彩搭配協調的風景作品能調動他們的興趣,如梵高的《向日葵》、齊白石《紅葉草蟲》。5~6歲的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抽象思維開始萌芽,既有一定想像又有求實的傾向,可以欣賞人物畫,一些寫實的畫,如畢加索的《夢》、米勒的《拾麥穗者》、徐悲鴻的《馬》。

在跟隨孩子興趣的基礎上有意引導

父母可以跟隨孩子的步伐,看看他對什麼感興趣。也許他會在一個展品前駐足停留,看了又看,而對有的展品卻不聞不問。多關注孩子主動觀察事物的興趣與享受自己發現的愉悅心情,鼓勵孩子發現,欣賞孩子的發現。他的發現代表了他的關注點和他的理解力,有時候走馬觀花式地參觀會在無意間滋生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的態度,孩子願意在一件事物上持續地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說明了他的求知慾與持續探索的精神。當然父母也可以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帶動孩子:「我喜歡這幅畫,這裡人都在辛苦地工作,他們的服裝和我們一點也不一樣!」「這幅畫真是太美了,色彩搭配真好!」

一次參觀多久由孩子說了算,如果孩子很有興緻,父母可以和孩子多在美術館「泡」一會兒。如果孩子一點興趣都沒有,說明參觀內容還是與他的認識水平、接受程度不匹配,可以等一等,也許下次參觀孩子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IPS參觀美術館注意事

新年快樂

?獨自觀看而非結群搭夥

觀看美術作品要懷有一種崇尚藝術、尊重藝術的心態,它不同於郊遊。如果拉著小夥伴一起,一有夥伴,孩子會比較亢奮,難以控制自己,孩子會把注意力放在追逐打鬧上,反而不能靜心觀看。單獨帶著孩子去參觀反而更容易找到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公共場合保持安靜

在觀看之前可以給孩子提出要求,給孩子讀讀懸掛在美術館公共規則,養成必要的公共禮儀。

?尋找一些有互動性的藝術品

有一些展品允許觀眾參與,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有利於鼓勵孩子經常參觀美術館的行為。可以找到這樣的互動性藝術品,從類似的有趣的地方開始美術館之旅。

?參觀後可持續激發興趣

一些藝術作品能激發幼兒自己的創作興趣,比如在欣賞了《星空》後和孩子一起觀察現實中的星空,尋找有關星空的圖畫書來閱讀,創作自己的《星空》作品。後續的活動會和參觀形成良性互動。

往期精彩回顧

「不可以」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

【早期教育】媽媽們該如何教寶寶辨別顏色呢?【健康呵護】養好脾胃好過冬——秋季關於寶寶的護胃與養胃

點擊圖片購買

《親子》(0~3歲育兒寶典)

想了解更多內容嗎?快來訂閱我們的雜誌吧!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審美 | 美術 | 美術館 | 啟蒙 | 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