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正在經歷痛苦和患難的人嗎?
(請擊點圖片上方藍色的「生命季刊」,選擇「關注」,您就會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發的文章)
安慰和幫助患難者和他們的家庭
文
/辛立
《生命季刊》第
52期
中國老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又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講的都是同樣的悲哀﹕人在最困難和最需要的時候,誰能帶給我們安慰呢
?又怎麼帶給我們安慰呢?對此,聖經有非常深刻的記載,這就是約伯的故事。
約伯本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因著撒但魔鬼的挑釁和神的允許,各樣災難臨到他。他的兒女和全部家產,一天之內喪失;這可以稱為「緊急突發性災難」。他的身體長滿毒瘡,無葯可治;這是長期慢性災難。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真么
?你棄掉神死了吧!」這時,來了三位關愛他的朋友。這三位朋友對約伯的幫助方式,是我們幫助有需要肢體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的。
傳統對約伯三友的解釋,一般認為他們的出場,是順著年齡和屬靈深度開始的。先是年長老到的以利法;再是中年穩妥的比勒達;最後才是少不更事,且有點魯莽的瑣法。對此,陸蘇河教授的分析,更為中肯;他認為,這三位是分別用不同的宗教經驗來展現人的智慧。神卻用祂奇特的方式,顯示出祂的真智慧。
約伯三友的「輔導」特點:
第一,用自己的宗教經歷,指導性地幫助別人。
以利法說﹕「我暗暗的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了其細微的聲音。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恐懼戰兢臨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戰……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
?』……你且呼求,有誰答應你?……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這裡我們已經考察,本是如此。你需要聽,要知道是與自己有益。」(伯4﹕12-27)
以利法所說的,完全是出於自己真實的宗教經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完全合乎聖經的部分教導。所以,早期教父革利免(
Clement)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引用約伯記4﹕12-15等節經文,為的是突出屬靈經驗的重要性。這一點,也是我們現在牧者在幫助有需要的病人,特別是遇到突發性災難,親人離世,失去工作,婚姻生變時,有意無意所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真實的個人屬靈經歷,可以直接用來幫助別人。特別是在當今一些突出靈恩特點的宗教團體,非常注重個人甚至群體性的經歷,並且常常主觀性地營造出一種宗教氣氛,情緒和環境,凸現醫病的大能。如果稍有功效,就大肆渲染;在歸榮耀與神的同時,參與者悠然自得,甚有榮哉。如果沒有功效,就像約伯的朋友以利法,馬上把矛頭指責被幫助者,用被幫助者信心不夠,或有隱而未現的罪沒有認清等原因,將「神跡不靈」,歸罪於需要被幫助的人。
第二,用群體的宗教傳統,批評性地幫助別人。
比勒達在斥責了約伯之後,這樣說﹕「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
?」這裡,突出的是過去的,群體的宗教經驗。這種群體宗教經驗的精髓是﹕「神並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義人有神的保守,不致遭難;惡人的帳篷必歸於無有。(伯8﹕1-22)
所以,從群體的宗教經驗中,我們會把最可能被世人接受,最能說明普遍現象的事情予以歸納,運用在特殊的個別案例上。我們會說,來教會就是為了身心靈的平安;就是為了得到神在物質上的供應;身體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平和;靈魂上的需要。這些,都是每一個基督徒的福氣。如果暫時沒有,而是面臨困難的話,就是神要通過特別的試煉考驗我們,使我們更加堅強。通過試煉,是真假基督徒的試金石。因此,我們要堅韌。
這樣說對不對
?當然不錯。但把它作為普遍規律,運用在處於突發性災難和慢性長期病患者身上是否合適?則不一定。
第三,用自己的神學理念,去駁斥別人。
相對於以利法用自己的宗教經驗來指導患難中的約伯,比勒達用群體的宗教傳統來批評絕望中的約伯,瑣法對約伯和他為什麼經受困難的回答,更接近約伯所要尋找的關鍵點﹕什麼是神的智慧。所以,從神學上來看,瑣法的觀點,更精闢。
瑣法認為,人以為純全的道理,在神的諸般智慧面前,都是不完全的。「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這一點,對任何人,包括約伯,都是真實的。所以,對於人來說,「你考察,就能測透神么
?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么?」這樣的認識,也不錯。但是不足的地方在哪裡?在於瑣法承認神的智慧高於人的知識時,否定了神喜悅人追求祂,尋找祂,認識祂。明白神在苦難中的心意,對約伯,對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很重要。
所以,約伯的三位朋友,在幫助約伯時,不僅僅是他們的個人經歷、群體宗教經驗和純正的神學出偏差了,更是他們的心態出偏差。
面對被幫助者的正確心態
我每次讀約伯記,特別是約伯在
6﹕14節中所說的:「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時,會哭,會自省,會感謝神;也感謝苦難中的約伯。這是神借著約伯,說出了整本聖經中最深刻的主題﹕「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約伯在哭嚎中,喊出來的這個要求,他的朋友不理解,也無法理解;他們更無法幫助約伯的需要。然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把這樣的要求為我們成全了;把這樣的慈愛給了我們。這是我們要時時感恩,且常常思想的。
所以,作為牧者,作為教會同工,在幫助處於困難中,處於靈命低谷中,生活在長期病痛中,甚至幾乎喪失信心的弟兄姐妹時,只能有的一個心思,只能有的一個意念,就是在苦難中的約伯所發出的請求﹕「那將要灰心,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
我們必須先檢查﹕什麼是你我去幫助別人的起點
?是「當以慈愛待他」嗎?我們有多少弟兄姐妹,就在灰心,甚至離棄全能者,不敬畏神的苦境中。就像約伯,他無力地躺在灰中,用瓦片刮自己的毒瘡時,在思想親人的過世時,在哭天喊地無應時,在尋求神得不到答覆時,他不要你我自己的宗教經驗;他不要你我以為正確的宗教傳統;他也不要你我空口持守的所謂純正的神學。他不要的原因,不是這些東西不對,而是他暫時接受不了。他要的是愛,是可以接受的慈愛!
在困苦患難中的磨難過程
一般說來,我們任何人遇到突發性災難,都會經過身心靈的磨難過程。這樣的過程,在時間上,一般要經歷兩年之久,且常有反覆性和惡性循環等特點。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在能夠正常地面對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和接受幫助之前,通常有四個必然經過的步驟,他們是﹕震驚,拒絕,自責和憤怒。
震驚,就是遇到慘案,或聽到噩耗時,帶給當事人的直接衝擊。比如發生車禍者,在多年之後,還會在遇到壓力時,幻覺式地聽到警車鳴叫和聞到汽油的味道。這種震驚,打亂了我們生理和心理的正常運行,使我們的判斷力和接受力完全失衡。這種看起來的反常狀況,實際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對身體各個器官的保護作用。如果在這個時候,由有經驗的幫助者進行輔導和疏導,對當事者很重要。
接著,因著無法承受悲慘事件的壓力,我們會本能地拒絕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比如我們聽到一位親人英年早逝,或是患有癌症,我們震驚後的直觀反應,就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我們心裡會反覆說﹕這不可能,這可能是消息誤傳;或可能是醫生誤診。在宗教上最容易誤導我們的,就是用神作為我們拒絕的口實﹕神會醫治。是的,神會醫治!神過去會,現在會,將來也會。但是,神不會被人的主觀意願挾持,輕易打破祂所創造的自然律,神有祂的主權。
隨著拒絕失效,接踵而來,常常是自責。面對困難和壓力的人,會用無因果關係的聯想,通過自我責備,試圖解脫。在約伯記中,痛苦中約伯的第一段發言,就是自責﹕責備自己的出生。這種自責,也會發展成責備最親近的人。這段時間是最容易造成親人之間感情傷害的階段,因此要特別注意。比如親人自殺,生意虧本等事件發生時,這時的自責最多;而且承擔自責者,多是最親近和最關心遇難者的人。
這時,幫助者也很容易責備被幫助者,我們常用的理由是﹕事情都發生了這麼久,怎麼還過不去
?我們會用自己認為正確的個人經歷、宗教傳統和正統神學,去責備有需要的人。比如約伯的三位朋友,語言上的攻擊性都很強。
隨著痛苦和自責的加深,我們常常無法承擔累積下來的壓力;接下來的,往往是憤怒。憤怒會使我們遷怒於親人、朋友、幫助者。在宗教上常犯的毛病,就是遷怒於神。遷怒於神的方法有多種﹕有直接抱怨的,有一段時間不來教會的,有放棄信仰的;也有曲解聖經的,用外在情緒發泄的。我們常常問的,就是神為什麼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我身上。這時,即使聽到合乎聖經教導,也切合自己實際的規勸,在憤怒籠罩的情緒下,也很難聽進去。
小結
以慈愛對待有需要的弱者,以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進入幫助的過程,是我們在幫助突發災難、慢性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時,必須學習的基本原則。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們每一個眼神和舉動,都要充滿慈愛。特別是話語,不僅是出我們的口,更要入別人的耳,入別人的心。幫助的最終源頭,必須來自神。我們只是神所用的器皿和管道,只能流出去愛。任何個人經歷、群體的宗教經驗,甚至純正的神學,必須和被幫助者的實際相聯繫。在不同的階段,運用不同的方法很重要。千萬不要認為我們能夠做什麼。有些傷痕,只有神在時間的進程中,慢慢使遭遇災難者復原。我們所能做的,也是約伯的三友做得最好的,就是撕裂外袍,坐在灰里七天七夜,一句話都不說,與他一同悲哀。並且在對方允許的情況下,詢問被幫助者的需要,按照慈愛和安慰的原則,為他禱告。
當我們帶有自我中心的話語一出口,問題就來了。所以,靜靜地聽,耐心地聽,以愛心回應,學習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輔導原則,很重要。特別是災難剛臨到時,受害者的拒絕心態最強,我們按照自己一廂情願的各種幫助,付出的也最多;所以,兩者最難合拍。過了一段時間,通常是
3-6個月,當受害者真正認識到需要幫助時,我們幫助者卻誤認為他們已經恢復了,最初的那股火熱,也開始冷卻。因此,愛的真諦的起點就是﹕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聖經講得太好了。
注釋﹕
約伯三友談話的神學主題分析,引用陸蘇河教授「約伯記」課堂筆記。
危機中的四個階段,引用Dr. Tom Barbian的「危機處理」課堂筆記。
辛立 來自中國大陸,牧師,現全時間事奉神。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這篇文章,請點擊手機屏幕的右上角,然後
「
查看公眾帳號
」
,點擊
「
關注
」
即可。
您若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回應或評論。
「
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師團
」
將為您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眾號:
cclifefl
生命季刊網頁:
https://www.cclifefl.org/
擊點左下角
「
閱讀原文
」
,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視頻短片及文章。
主內弟兄姊妹若願意支持生命季刊福音事工,請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專用二維碼,然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為本刊奉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