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到底是什麼?——其實早有答案

龍到底是什麼?——其實早有答案

來自專欄科學象形文字

   中國的古文字學和天文考古學其實早已告訴我們答案,龍就是天上的東宮蒼龍星象,最初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組成,分別對應龍的身體部位。作者也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近乎真知灼見的說法在人群中得不到廣泛傳播,而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大家津津樂道地在猜測,龍究竟是天上還是地上的某種靈物。

   當作者知道了這個答案時,感到無比震驚,這裡作者就做一個「偷龍」使者,轉述馮時教授大作——《中國天文考古學》中的一些精彩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去閱讀原著。

  「討論龍的本質,便不能不涉及它的文化含義,在這方面,龍的影響幾乎波及了所有神權和精神的領域,它所具有的祥瑞、王權乃至中國文化的廣泛的象徵意義,舉世皆知。然而,龍本為何物?炎黃子孫何緣而自詡龍的傳人?中華民族對巨龍的崇拜意味著什麼?這些近乎神話的民俗內容和文化理解造就一個千古之謎,而且久久不能被解破」。

   而「考古學在解釋這種原始崇拜的內心理解方面應該是得天獨厚的。事實告訴我們,最早的龍是作為星象存在的,這意味著龍這種靈物之所以神靈,探索它的天文學意義顯然要比泛論所謂的圖騰崇拜更能直入心曲」,撼動靈魂!

   龍的繁體字為龍,其字形演我們可以在小學堂網站上查到:

  如果我們把蒼龍六宿中較亮的星用實線連起來,並把「龍首」和「龍身」用虛線連起來,我們會發現,東宮蒼龍星象和甲骨文的「龍」字驚人相似:

   角為龍角,亢為咽,但作者認為亢和氐更像是指龍的頭頂和下顎,房通腹,心為龍體的中心,再加上尾巴,這樣一條完整的龍的形象躍然星空。然而古人緣何將這一形象稱之為「龍」,或者說「龍」字的讀音又體現了什麼涵義?「龍」的發音和「隆」一樣,「隆」乃豐大的意思,在古代兩字通用。由於在四宮授時主星所建立的四象系統中,其它三宮之象都只由一二個星宿組成,形象甚小,而東宮蒼龍星象由六個星宿組成,形象巨大,所以「龍」字的讀音應有言其星象形體巨大的意思。然而「隆」的本義並非僅有「大」這樣單一的內涵,應還有種宏偉巨大到讓人感到窒息和震撼的意味。

其實對蒼龍六宿的完整觀測在我們熟悉的《周易》《乾卦》里已經記載: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這些文字現在通常被解釋成儒家對君子做人做事的一些準則,而且也被一些成功學的說教大量引用。而「聞一多先生對這段文字的見解頗為獨到。他認為,《周易》《乾卦》所言的六龍均指東方蒼龍之星,這似乎源於孔子的理解。因為《史記·封禪書正義》曾經引用《漢舊儀》的話說:「龍星右角為天田」,所以「見龍在田」的「田」即為天田星。正是由於在這關鍵的一點上建立了龍與天象的關係,使得《乾卦》爻辭的本義變得清楚了,它實際反映了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古人對自角至尾六宿龍星於不同季節在天空中位置變化過程的觀測」:

   至此,對龍的解釋已經基本清楚。但作者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起源和發展難掩心中的疑惑。中國古代先民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在七、八千年前,天地未化,一片混沌,西方還處在茹毛飲血的時代,而他們卻近乎瘋狂般的仰望星空,觀象授時,制定精確的曆法,指導農業科學的發展。而這可能就是華夏民族在人口繁衍和古代社會遙遙領先的核心所在。馮時教授在對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慧星圖有段論述:

  「我們還能說什麼呢?現代天文學對慧星的形態描繪在兩千年前就我被我們的先人完成了,我們很難想像,如此多種多樣形態的彗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出現,要知道,對慧星的細微變化的描述只能來自於反覆的觀測實踐,這當然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原因很簡單,慧星的出沒不會為一代人或幾代人提供更多的觀測機會,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對這幅慧星圖做出更合理的解釋,它無疑是古人一代代地對慧星觀測記錄的總結」。

  比起西方世界各種宗教信仰上的瘋狂,不知道我們華夏先民對宇宙星空的執著探尋,是神明的啟示還是僅僅因為某種運氣。

推薦閱讀:

TAG:文字 | 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