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萬的背後是焦慮

年入百萬的背後是焦慮

7 人贊了文章

和朋友吃飯,聊到賺多少錢才能過的舒坦?

朋友說大概年入百萬吧。

而年入百萬像住在圍城裡的人,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出不來。

說兩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A,88後,男,坐標北京,運營總監。

普通家庭出生,靠自己努力年入百萬。

這夥計之前在360上班,最近跳槽去了今日頭條,年薪50萬+50萬的期權。

一直在互聯網公司打拚,工作時間996是常態,趕項目的時候一周連軸轉也不奇怪。

因為之前在南方工作,前兩年來的北京,還沒有購房資格,在五環和朋友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

上班還是以擠地鐵為主,方便不堵車。

吃喝上沒有鋪張浪費的習慣,買衣服基本是zara,優衣庫家的。

走在人群里沒什麼特別的,就一普通人,不過他也不是單純的只知道在公司搬磚。

這夥計是浙江人,挺有生意頭腦的。

這幾年攢了小一百萬,和一個朋友合夥加盟了家奶茶店,算是被動收入。

店鋪在望京某商業圈,剛起步雇了一個店長一個夥計,生意還不錯,加上外賣的崛起,訂單量一直在增長。

每月刨去開支還能剩個2-3萬和朋友平分。

他說年入百萬後,生活真的沒有太大的變化,想在北京紮根買房,還是要努力再干好多年。

吃喝用度上是比以前從容了,唯一的缺點是時間越來越寶貴。

兩年沒休過年假了,只希望今年底能休個年假帶父母去遊山玩水。

朋友B,90後男生,現在混幣圈了,月入10萬+。

這夥計是程序員出身,做iOS開發,當初做程序員也是生活所迫,花錢報了個培訓班,讀了3個月就上崗了。

說實話技術很一般,經常被技術大牛diss,沒辦法他一邊陪笑臉一邊惡補專業知識。

幹了快兩年,水平是提升了,但是ios行業趨於飽和,加上自己確實不愛這行,就一直在謀出路。

一次巧合他認識了幣圈裡的人,跟著炒幣賺了幾十萬,看到了商機,加上自己對投資感興趣,乾脆就辭職在家專心研究炒幣了。

現在和別人合夥做代投,在幣圈裡算懂得比較多的人了。

這位朋友同樣家境一般,賺錢買房結婚都不靠家裡,自己一人抗。

生活簡單,不抽煙不喝酒,賺的錢基本會再投資,手上的現金不多,結婚買房的壓力也不小,平時工作經常各地跑,一天最多睡5-6個小時。

沒結婚要賺錢買房,這以後結了婚要努力賺小孩的教育基金,年入百萬還是沒有完全財務自由。

馬雲說過:每個月賺2-3萬時最幸福。

月薪一兩萬時給你翻個倍那絕對能開心好久,但金錢帶來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

月薪從10萬漲到20萬,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別,買點起的還是買得起,買不起的照樣買不起。

而且你對錢的慾望會不斷擴大,你想得到更高級的住宅和更牛的跑車,慾望還是得不到滿足。

其實,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學區房一平米十萬起,還是老破小的舊房子。

貸款買房一年40萬的房貸,再加上給小孩準備的教育金,生活的壓力還是挺大的。

說白了,收入的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背後需要一步步的積累,有的人靠行業資源,有的人靠技術能力,有的人靠人脈變現,有的人依賴投資風口。

從我身邊的朋友看,年入幾百萬基本上都去從商或是創業了。

也許上班是件最不划算的事,不管工資高低,本質上還是在出賣自己是時間。

也就是我常講的主動收入,一份時間換一份收入,對於我們來說,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了,想賺更多的錢就用出售更多的時間。

二姐認為,最好的模式還是打造個人的商業模式,為自己打工,做自己的品牌。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拓展,把一份時間賣出多份,創造被動收入。

不管年入幾百萬,最終能夠掌握自己時間的自由,才是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TAG:焦慮 | 年收入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