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婚青年圖鑑:既然不能讓彼此變好,那我為什麼要結婚?
來自專欄土逗公社11 人贊了文章
如果你問現在的年青人:「有沒有對象呀?怎麼還不結婚?」
他們可能會白你一眼:「結婚有什麼好玩的...」是的,如今的年青人,要麼不想結婚,要麼不敢結婚,最後,他們都變成了「懶婚」人士。
作者:子衿 山谷
編輯:林深
美編:黃山
土逗原創
圖片來源:《老友記》
當全社會都盼著這屆年輕人多生幾個娃的時候,他們卻表示,自己連婚都懶得結了。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指出,全國結婚登記對數連續4年下降,很多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齡也在延後,江蘇更是推到了34.2歲。
微博上,有人用「懶婚」一詞形容時下年輕人對婚姻既不期待也不抗拒的狀態。當婚姻褪下羅曼蒂克的外衣,成為安穩生活+親密關係的代名詞,它正與當代居無定所、人際關係疏離的青年漸行漸遠。
我們和6位懶婚青年聊了聊他們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看法。他們之中有戀愛多年、不差一紙婚書的小情侶,有放縱不羈愛自由的情場老手,也有恐懼親密關係的母胎單身。對於懶婚,他們各有各的說法,卻也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
他們的回答令人清醒。
「
如果我想要的自己都能給自己,為什麼還要找一可能帶來麻煩的婚姻?
」
龍貓,女,23歲。坐標:上海。
新人設計師。單身。
對我來說,親密關係是可有可無的。如果有,會珍惜;若是沒有,也不礙著日常生活。但總體上,我更害怕親密關係帶來的風險和壓力,害怕彼此傷害,所以還是傾向拒絕它。
其實很現實,我現在根本不敢展開一段戀愛關係。剛剛畢業,前途未卜,壓力山大,平時心態不穩定,有很多無法命名、無法梳理的情緒。如果談了戀愛,很容易把雜亂的情緒投射到對方身上,這樣有點不負責任。Anyway,我更想專註於工作,工作賺錢才是最要緊的事啊!
電視劇《歡樂頌》劇照。
不過說回來,我不喜歡大多同齡甚至更年輕的男孩子。他們眼裡滿是躁動和熱血,看著就很淺薄無知,有些人都難說是有禮貌,所以也不期待與他們會有什麼深入的交談。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說女孩子談戀愛,不要急於把自己錯綜複雜的根系拿出來,別人只是想親親你的花。但是事實是,如果我已經隱約意識到你將來不可能接受我的根,憑什麼要把花給你聞嗅?
我也不想生孩子,社會上二胎、產後抑鬱的新聞太多了,逐漸把單身女性都變得恐婚恐育。但是我對養育孩子倒是有些興趣。
前段時間看新聞,將來上海會開放獨身生育小孩,以後有實力的單身女性也可以帶小孩上戶口,甚至獨立收養。看到這個新聞我非常感動,這預示著以後女性也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更加有勇氣面對世俗,更加自由。如果這個政策真的能出台,那我對結婚的期待就更小了。
「
同居讓人意識到,婚姻可能易燃易爆炸,卻不會讓彼此變得更好
」
Sara,女,24歲。坐標:北京。
國內研究生畢業,剛考入某事業單位。與男朋友同居一年半。
同居之後,我認識的婚姻是兩個星球的碰撞融合,有些爆炸會傷人傷己。
十六七歲時對婚姻充滿了期待,和小男朋友約定要舉辦一場自行車的婚禮,要求所有賓客都騎自行車參加,要抱著一大捧氣球坐在后座。所有的想像都是充斥著粉紅色的泡泡。到後來逐漸明白,婚禮並不是婚姻的所有,婚姻背後真正的含義令人望而生畏。
和男友同居一年半的生活,讓我看透了婚姻。有很多煩心事,大概都是生活里的雞毛蒜皮:見面的時候玩手機太多,沒空理我;說要一起收拾屋子最後都是我乾的……我們為此爭吵不休。
圖片來源:女人迷
在一起久了,我學會了妥協和退讓。最開始,我吵起架來很歇斯底里的,不吵完誰也別想睡覺,現在就溫和多了,因為發現,好像過了那會兒,我也就不那麼生氣了。畢竟,如果真的有三觀上的大矛盾,早就分手了。
我現在的狀態,與其說是不願意結婚,不如說是不期待也不抗拒。不是說這個人不好而讓我恐懼婚姻,而是我逐漸明白,不管這個人好不好,婚姻都不能保證他變得更好。
我媽說,結婚最大的作用是保證財產和合法安全,但是我又沒有什麼財產,也不貪圖別人的財產。而且,我也不想要孩子,不需要考慮戶口問題。所以婚姻對我沒有什麼大意義。
「
一旦結了婚,還怎麼瀟瀟洒灑,簡直就是生活降級
」
Nancy,女,30歲。坐標:悉尼。
會計師。在澳洲完成學業後,就業、定居于海外。單身。
我一個朋友說,婚姻應該是讓雙方變得更好,而不是變成雙方的負擔。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婚姻不再是必需品了。現在,我也一樣——不結婚我也能接受。
二十幾的時候,我也覺得人得結婚啊!可是現在,對於婚姻思考多了,恐懼感卻也多了。
最怕的是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的責任和壓力。特別是孩子,我覺得我有很多毛病,缺陷和心理問題,自己都沒活明白,怎麼教育下一代?
還有,如果嫁給一個人,可能會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拉低好幾個層次。經濟上面的壓力會有:結婚以後就是兩個人啦,所有事情都得從家庭的角度考慮安排。此外,我身邊的朋友結婚後都不像婚前那樣隨心所欲了。真的不划算!
不結婚,那就自由多了,不用考慮別人。
「
男生在婚姻中要承擔更多的物質責任,我還沒準備好。
」
大黃,男,25歲。坐標:北京。
保險經理。留學法國一年後,為了尋找事業上的挑戰,肄業來到北京。單身。
在我心中,戀愛,就是在懵懂的時候遇到一個人,產生好感,然後有連結,在彼此生命里留下一些印記,這是對另外一個生命的探索,讓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軌跡中,充滿了青春的燦爛、生命的美好。
不過,大概是受媒體和網路影響,我一直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婚之後,或許會更像是朋友之間處久了之後,發現彼此「也就那樣」。所以我對婚戀沒有特別的衝動。
好了好了,作為一個母胎Solo,這些都是想像,你們別當真哈!
其實,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很多關係不錯的異性朋友,但從來沒有談過一場戀愛。經常有人把我和某個女生說成是一對,其實我們只是比較「鐵」。不過等到工作了,就基本沒時間考慮談戀愛了。我到現在,還沒遇到合適的人。
也有人懷疑我不喜歡女生...其實不是的,我只是比較看重精神的交流。生活不易,能有個人一起分擔一下,彼此聊聊還是很好的。但你知道,男生在婚姻中要承擔更多物質的責任,我還沒做好準備。
「
我享受的是追逐的快感,而婚姻會把我捆死
」
菠蘿,男,21歲,坐標:廣州。
生物系本科生。單身。
我談過5段戀愛,每段不超過4個月,大部分分手都是我提的,因為厭倦了。
實話實說,我對女性的慾望來源於和她們聊天吃飯而產生的審美快感,以及雄性動物的表現欲,再深入就是,想上床卻不想負責。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有四性:植物性、動物性、政治性、神性,這四性在我眼裡沒有高低之別,婚姻是人類政治性的體現,而我沒辦法每時每刻都保持著政治性,所以婚姻對我是一種不匹配的狀態。
我在很長時間內應該是不會考慮結婚的,一方面是沒錢,另一方面覺得結婚對自己和對方都沒好處。我喜歡的是追逐的快感,就像跑步的人不願意停下腳步,而非設定一個目標。而結婚等於把兩個人捆死了。
圖片來源:女人迷
這樣說來,結婚對我實在是沒好處。如果我想要找愛情的感覺,那我就看看愛情片,然後談談戀愛。如果想要性,可以約炮、看片兒。
但我又是矛盾的。我理想的婚姻狀態是老婆在家相夫教子,我天天出去和小姑娘吃喝玩樂睡。有這種想法,按理來說是需要接受開放性關係的。可是暫時還不行——可能我內心深處還是比較「傳統」,不想被綠。
「
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才是真愛。
」
豆子,男,25歲。坐標:廣州
媒體編輯,戀愛4年。
我跟女朋友相識7年多,在一起4年。我們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兩年,渡過了磨合的階段,到現在,跟剛結了婚的狀態其實沒多大區別。不過,我們還沒有計劃結婚。
很多人都把婚姻看成是愛情修成的正果。但我覺得,婚姻不僅不能為愛情提供保障,還會讓愛情變得物質、不再單純,還可能加重愛情的負擔。所以,寧願給愛情減負,我不想結婚。
我不是排斥結婚,只是不太看重,懶得結婚。我不太看重一紙婚書,更重視愛情的質量和感受,我對親密關係的期待是彼此在愛情里不斷學習、分享新東西,讓愛情不斷生長,保持活力。用結婚證把兩個人綁起來,我只能說挺沒勁的。
***
時下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忍受孤獨,也懶得結婚,家庭不再是必需品。
但別太悲觀,懶婚有時來自個體的覺醒。家族的意見不再作為婚姻觀念的決定因素。在個體化的作用和浪漫愛情文化的影響下,親密關係中的主觀體驗越來越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年輕人甚至信奉「大不了就離」。 年輕人相信: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愛情。
此外結婚率持續降低,意味著女性地位和經濟能力的提高。當女性不再需要婚姻來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獲得經濟保障,更多的女性得以自主選擇結婚與否。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消解了婚姻的經濟意義。
不過,懶婚青年的自主性卻離「自由」還有很遠。他們的想法多是:晚一天結婚,就多一天自在——懶婚的背後,往往是不敢結婚。
在我們的文化中,居住穩定、養育後代仍然是婚姻的標配。但近年來,房價節節攀升,賺取一套房簡直遙不可及,不少初出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人尚且蝸居在自己的合租房裡。他們既沒有心思,也沒有力氣推開那扇沉重的婚姻之門。如果結婚不一定能讓生活更好,甚至會適得其反,那麼輕輕鬆鬆談個戀愛,不好嗎?
年輕人真正失去的,卻是選擇親密的權利。改革開放之後,生活的安全網被徹底擊破,市場化的浪潮中,為了尋找更好的生存機會,人們愈加頻繁地在不同的工作、城市、居所之間流動。快速、劇烈的社會變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理解和聯結的基礎,穩定、親密成了奢侈品。人們的生活環境都不穩固,生活於此的人們又怎敢輕易奢望天長地久?
說到底,婚姻觀念映照出的,是一個社會帶給人安全感的程度。我們可以想像,當住房、醫療、教育不再是壓在年輕人身上的三座大山,當人們不再需要焦慮地通過頻繁的位移來討生活,那麼,他們或許可以真正自由地選擇戀愛或獨身、懶婚或結婚,而不再是「不敢結婚」。
本文及封面圖首發於一顆土逗,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