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劉本人對黑暗森林理論的觀點匯總

關於大劉本人對黑暗森林理論的觀點匯總

42 人贊了文章

大劉本人對黑森看法耐人尋味。國內國外對大劉採訪後寫出來的文案所表達的結果不盡相同。(出處複製引用文段就能搜出來)

首先是國內對大劉的採訪。

劉慈欣:首先,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的其他小說都是佐證。我不相信「黑暗森林」法則下的宇宙是真實的宇宙。

其次,科幻文學是一種可能性的文學,它把不同的可能性排列出來,供讀者欣賞,但是,哪種可能性是宇宙的真實,這不是科幻小說的任務,這要靠科學去研究、了解。而「三體」,只是列出了最糟的宇宙。

山西晚報:這個最糟的宇宙,是基於對人性醜惡黑暗面而創作的嗎?

劉慈欣:不是,「黑暗森林」是這樣創作出來的:我先提出一個基本的設定,然後根據這個設定一步一步去推導。這個推導邏輯不是科學的,是文學的。如果推導出來的故事沒有吸引力,我就會放棄。但這個故事我最後推導出來的,是「黑暗森林」的法則。我發現,在這個法則下,故事有很多資源可寫,寫出來會很震撼人。

而且我要告訴大家,科幻小說預測不了現實,它只是列出種種可能性。具體到「三體」,如果宇宙間存在生命,這些生命的存在有多種可能性,那麼這些可能性大致能分作三類:一類是最好的可能性,一類是不好不壞的,第三類是最差最糟的。在第一類中,宇宙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宇宙有統一的很高的道德法則,我的《朝聞道》《鄉村教師》說的就是這類宇宙。第二類呢,和地球差不多,人與人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有仇恨也有友愛,有互相幫助也有相互傾軋。而最糟的宇宙呢,是個零道德的宇宙,生存競爭統治了一切。

而在老外的採訪中則看似相反,給人感覺大劉對黑森理論很自信。

在北京,我(《大西洋月刊》高級副總編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on)告訴大劉說,我對可能遇見的外星文明仍懷有希望。我告訴他,我認為黑暗森林法則是基於對歷史的狹隘理解。它只是對中西方文明碰撞中推斷出的一般行為。但劉慈欣自信地回答說,中國與西方間的過往代表了一種更大的模式。在歷史上,很容易找到使用先進技術欺壓其他文明的例子,這種情況不勝枚舉。他說:「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也是如此,」即長期以來對鄰國的統治。

但是,即使將這個模式擴展到整個人類歷史,即使將其擴展到史前的黑暗時代,擴展到尼安德特人在與現代人接觸之後的消亡,對於在銀河尺度上推斷文明進程仍無太多參照意義。對於一個已經學會在宇宙時間尺度上生存的文明來說,人類的整個存在只是漫長黎明中的一瞬間。經過短短數百萬年的發展,人類已經創造了各類武器,使整個物種都處於危險之中。而先進文明的武器威力可能要遠遠超過我們。沒有哪個文明可以在學不會心境平和的情況下持續數千萬年。

可以看到,老外的採訪有很強的導向性和主觀性,或許由於翻譯問題,大劉的觀點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只是被動的去解釋黑森本身。

比如,文中提到「劉慈欣自信的回答說」,那麼,這句話應理解為「大劉自信認為黑森是對的,因為balabala」,還是「大劉認為黑森在科幻虛構小說角度是站得住腳的因為有歷史依據」呢?

這個老外記者很明顯是偏向前者,而大劉本人偏向後者。

這也看出西方的精英左派並不贊同,或者說並不希望黑森是真實的。這也影響了他們的採訪導向和觀點表達,雖然並不否認這位老外對於科幻十分專業,在並不長的行程下對中國的觀察也頗有水準,對於這一點我們還是要表揚的,有誤會有立場是難免的,但不溝通是不行的。

同時也有一個很不好的傾向,即西方輿論普遍將非本文化體系的作品和作者綁定,劉慈欣因黑森理論被讀者認為心理陰暗,西方作家也曾認為《三體》的有些陰暗的基調是由於中國艱苦的氛圍造成的。

這當然是成見乃至偏見。大劉本人也是哭笑不得,無數次的解釋

幾個圖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大劉並不贊同將科幻中的理論帶入現實,也多次指出不要太指望科幻本身的預測能力,畢竟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被打臉的科學幻想和科學預測多了去了。若是什麼都能進行長期精準預測,那未來也太無趣了不是嗎?

實際上,大劉本人也是經常被現實戲耍

《三體》中有什麼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www.zhihu.com圖標

寫個《中國2185》吧,蘇聯解體了。寫三體吧,過幾年拉登被擊斃了,委內瑞拉通脹了。寫個《中國太陽》,房價竟然是每平米三千,還沒戶口限制。登錄美國,女編輯說面壁者沒有女性,歧視,要改。大劉說你們總統也都是男的啊,女編輯說馬上就有女總統了。

大劉說成吧,我改。之後。。。。希拉里:我感到東方一股神秘的力量。

正因為現實的不可捉摸,科幻小說的設定才給人以緊張真實的感覺:萬一哪天就實現了呢?

回到黑暗森林本身,大劉設計這個體系,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在其他作品裡大劉也有其他的解釋,如在《微紀元》中,沒有什麼外星人,人類就是那麼的孤單無助,地球是唯一的孩子。

黑森作為一個設定,能做到邏輯基本自洽即可,有硬傷軟傷是無可避免的。

有的硬傷,即使讀者作者都發現了,但還得心照不宣的無視然後寫下去,因為後面的劇情都是由它不嚴謹的推導出來的,如下例。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體透明方式來隱形,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與空氣相同,在現實環境中也不可能隱形,更別提隱形人的視覺問題了。威爾斯肯定想到了這些,但他還是把小說寫出來了,現在已成經典,在所能見到的對《隱形人》的評論中,很少提到些硬傷,倒是現在又出了個《透明人》,雖然評價界有說它是垃圾的,但與其硬傷無關,這方面同樣很少被提及。——《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劉慈欣

黑暗森林是一個典型,十分精彩又太過真實。但它是需要背景作為限定條件的,在一些前提下成立,一些前提下又不成立,如果不分場合的套用,這是十分幼稚的行為。黑森是一個有些社會學因素的假說,如果理解為一種社會學現象,那麼稍有社會學基礎的我們就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些社會學現象在這個環境基礎內成立,在別的基礎上就不成立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同時,對於作者的了解是必要的,或許剛開始會帶著自身的成見,會反對作者的觀點,這無法避免。但必須要保證作者本人的話和本人的語義不被曲解,無論是作為採訪者還是讀者,這一點都應該注意。

三體吧吧主的黑森解讀。

【醒目】單獨開帖,因為重要(破黑森的進來)【三體吧】_百度貼吧?

tieba.baid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劉慈欣作家 | 三體書籍 | 黑暗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