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結構以及申克分析的簡單介紹
來自專欄音樂分析63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今天我要以巴赫的平均律第一首的C大調前奏曲為例與大家探討音樂的結構。樂譜如下:
提前聲明,在這裡我們討論的音樂的結構只涉及傳統的調性音樂,不包括現代派和古代音樂。
在研究樂譜之前我們先探討另一個問題。
在研究了很多古典的樂譜後,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一個事實,即所有的調性音樂都是以它的主調為核心的。在很多樂譜中,我們發現主和弦和主音的地位是最高的,他們總是被其他和弦或者其他音強調。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假設,即所有調性音樂實際上是主和弦的延續,因為其他和弦的地位不如它,它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強調主和弦,所有的調性音樂音樂都必定「開始」於主和弦,結束在主和弦。有的朋友肯定要說了,不是這樣的啊,有很多調性音樂開頭不在主和弦上開始啊,甚至有極少數不在主和弦上結束的。的確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但是,我這裡說的「開始」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開始,是結構上的開始。因為調性音樂必然以主和弦為主,所以主和弦的出現才真正意味著音樂的開始,而像這些開始前的一些和弦,我只能認為是一種附屬結構,它不是真正的開始,它的存在意義是為了強調真正的主和弦的開始。不在主和弦結束的情況也同理,真正的結構上的結束一定在之前就發生了。
我們接著說,對於音樂的結構,現在我們有了主和弦,我用T表示來它,所有調性音樂都是主和弦的持續,像這樣(請忽略我的靈魂畫法XD):
雖然,有了一個和弦我們就能根據它寫出各種旋律了,
但是,還不足以構成一首完整的音樂,它仍然缺乏必要的結構。
在自然世界中,我們常常能感受到這樣一個規律,即事物是對立統一的,音樂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另一個與主相對的領域,那就是屬(我將用D來表示)。這樣,一個完整的結構就形成了,音樂的發展呈現出這樣的規律:由主和弦開端,發展進入到不穩定,也就是屬的領域,穩定得到解決,事物回歸統一,回到主和弦。
實際上只運用這兩個和弦就能寫出很多曲子了。
但是我們仍不滿足,D除了作為T的強調,它本身也具有很獨立的結構意義,它是事物的另一面,所以我們自然也想強調它,於是我們引入下屬和弦S。
更多的音樂它的基本結構是如上圖所示的,但它終究是一種結構,具體的音樂中有各種各樣的和弦,但是這些和弦除了以上的起骨幹作用的TDS,它們的意義就是強調這些骨幹和弦。
有了以上的思考我們再來研究樂譜。這個作品它的織體是比較簡單的,也是貫穿全篇的,它只用一種樂器演奏,所以我們也不用考慮各種音色對結構的影響,我們只從和聲切入探討它的結構。以下是我對它的和聲分析:
(註:這裡用的是羅馬數字標識方法,M表示大七和弦,為了輸入方便用*代表小圓圈,表示減和弦)
通過和聲分析,我們能發現什麼呢?帶著上面思考出的音樂結構的原則來看,這首曲子前4小節的和聲剛好是T-S-D-T,這是不是預示著全曲的結構?
縱觀全譜,這首曲子的終止在哪裡呢?我們發現在第24小節就引入了屬的持續低音,第32小節雖然低音從屬音進行到主音,但這裡附屬和弦的出現延遲了和弦真正的解決,而最後一小節才是主和弦。所以這首曲子第24小節就開始引出終止,最後一小節終止結束。
我們再從開頭細細看一遍,我們發現到19小節和聲又回到了T上,巧妙的是前19小節的進行方向是朝下的,開始的旋律聲部的高音E在19小節來到了低音E,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把1-19小節都看作是T的延續呢?讓我們試試看。
帶著這樣的思路,由於從24小節開始就處於屬的領域,那麼我們是不是又可以把這一段看作D的延續呢?
我們找到了結構中的開頭的T,當然也找到了結尾的T還有中間的屬D,現在我們去研究S的部分。下屬領域集中在20-23小節,20小節是一個離調,它是IV的屬和弦,很明顯它是IV的強調,於是21小節IV的結構性地位就毋庸置疑了。接下來的進行很有意思,它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後面的兩個和弦關係比較遠,低音進行也比較「尷尬」,有一些版本的樂譜中在這兩個和弦中加了一個經過和弦,使它們的連接更舒暢。我猜想他們可能覺得巴赫這裡寫的不好,或者巴赫遺漏了這一小節,但實際上這個做法很多人不認可。
23小節也很有趣,它首次放棄了琶音分解式的音型,出現了音階的片段。
我也不認為這裡可以加一個小節,這兩小節恰恰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通過前面的鋪墊可以說這樣「困難的」和聲進行是合理的,而且如果加入這個和弦,低音上就出現了屬音,這樣後第二個小節出現的結構性的屬便遜色不少。
我們繼續探討結構的問題,實際上雖然22-23小節在具體細節上體現了音樂高潮,但是它在音樂結構的意義上是微弱的。如果我們把這兩小節刪掉去演奏,直接從21小節的IV到24小節的V從結構上看也是合理的,這更證實了21小節的IV的結構性質。
分析至此,我們可以把全曲的結構劃分如下:
於是上面的幾個和弦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和弦是他們的附屬。
當然,到了這裡我們的文章還不能結束,關於標題中的「申克分析」我還隻字未提,前面做了這麼多鋪墊,我覺得到這裡再向大家介紹申克分析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了。
申克分析是主要研究巴赫到勃拉姆斯時期的古典音樂的一種分析方法,當然經過後人的發展,它對巴洛克之前和現代派的音樂也展現著魅力。
和我前面提到的很像,申克認為音樂是大三和弦的時間性延展,或者說延長【prolongation】,申克這樣想的原因是,這種和弦存在於泛音列的前五個音中,因此具有構成和弦的優先性。申克的分析就是研究大三和弦是如何延長的,這個主和弦的延長就是申克所說的的背景【background】。
音樂里的背景是以一種對位結構來表示的,申克稱作基本結構【fundamental structure或者Urastz】,基本結構有三種形式,巴赫的這個曲子屬於下面的這種最基本的基本結構。
3種基本結構:
基本結構的上聲部稱作基本線條【fundamental line或者Urlinie】,它表現為一個橫向的和弦,同時,與之形成對位的低音聲部則通過上行五度形成了該和弦的分解。
申克將與分解式低音形成對位的基本線條中的成分稱作骨幹音【diatony】。它表現為明確的基本旋律序進,它是旋律的最初方案。
下面我放出本次分析的曲子的申克分析圖表,大家自行體會吧!
這次的分析到此結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