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來講寧錦之戰
6 人贊了文章
說袁崇煥不能不提寧錦之戰,關於寧錦之戰說法很多爭議不少。
這裡摘抄了一些《熹宗實錄》里主要是圍繞寧錦之戰的袁崇煥奏疏,算是袁崇煥自己的講述,希望可以還原一下寧錦之戰的真相。
(《熹宗實錄》完成於崇禎朝,是最官方最原始的記錄。雖然有殘缺,但是已知的部分一般都認為的可信的。)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讀引用的奏疏,都是全文引用不存在斷章取義的情況,主要都是袁崇煥自己寫的也不存在其他人誣陷造謠什麼的。
嫌奏疏長的可以也跳過引用的原文,直接看我的簡化版解釋,大體上和原文不會有什麼出入。
1.背景:天啟七年正月。
袁崇煥:我問使者黃台吉為什麼出兵,他們說打獵順便打蒙古人,不是來打我的。黃台吉還答應不稱皇帝只稱汗了。
天啟:要他們把占的地還回來、叛逃過去的人送回來才行啊,光改幾個字有個P用,你小心上當。
遼東巡撫袁崇煥疏言,夷使方金納九人特來講話,隨詰來夷,何故起兵。彼雲前來打
圍,乘便搶西達子,斷不敢擅入寧前,又投遞漢大夷稟,將向時皇帝二字改汗字,如虜酋之稱,而仍彼偽號。然既差人求款,偽號安得猶存?因以原書還之,而留其來目,暫放一二小夷回話,令易去年號,遵奉正朔,與代題。得旨:覽奏,寧遠一帶,廠臣區畫周詳,軍實精緻,鎮守內臣及撫鎮諸臣,算無遺策,人無二心,奴兵壓境,持之有備。奴使求款,應之有權,戰守可恃,操縱合宜,深慰朕懷。然而十年荼毒,奴罪已深,一旦輸情,聽信匪易。侵地當諭令還,叛人當諭令獻當。不止去僣號、奉正朔,一紙夷書數字改換,便可釋憾消疑也。與其疑信異同
拒之既題之後,無寧講詟,妥當慎之未題之先,該撫想有成算,或別有妙用,悉聽密籌。封疆事重,不厭叮嚀,鼓舞吏士,明烽遠哨,仍舊戒嚴,務保萬全,紓朕東顧。
2.背景:天啟七年初,後金進攻在朝鮮的毛文龍,天啟讓袁支援。
袁崇煥:我派使者送信給黃台吉讓他撤兵了,他們懷疑我議和是不對的。(在後金進攻友軍毛文龍的時候還不忘記議和)
天啟:靠得住嗎,千萬要做實在啊。
巡撫遼東袁崇煥言:東虜既圍鐵山,復同朝鮮舊國王往王京,臣發水兵應援東江,仍
遣方金納貽書於酋,令其急撤犯鮮之兵。但事變無嘗,理固可憑,勢難強合,兵家肯綮活著在陰以詭,若節節道破人人使知,則顯而陽矣。諸臣紛紛疑款,然借間用間應有微權,從來局外眼明局中心苦,不參錯不成意見,願議者與任者如出一心,任人者與任於人者如出一手,何憂遼事不平?得旨:覽奏,該撫發水兵為東江聲援,深得犄角之勢,兵本陰道,難以陽言。可以陽
言者,戰守之具是也。該撫實修其可陽言者,以稱朕意,朕捐其靜定需時,還於陰者以聽該撫,總求著實可恃,萬分無虞,以保岩疆。
2.背景:還是天啟七年初。
袁崇煥:給九千歲建祠重要。
薊遼總督閻鳴泰、巡撫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功德,請於寧前建祠,賜名懋德。
3.背景:黃台吉不撤兵繼續進攻朝鮮,有人說要讓袁襲擾老奴後路。
袁崇煥:我聽說後金派十萬人打朝鮮的同時留了十萬人防守,蒙古人看上去也很危險要來打我的樣子,不過既然你說了我派趙率教去三岔河看看吧。(趙率教帶九千人去三岔河只隔河看了看建奴的影子就停下了,一仗沒打。)
天啟:你很謹慎啊,兵部怎麼看?
遼東巡撫袁崇煥疏言:頃聞奴兵十萬掠鮮、十萬居守,何所見而妄揣夷穴之虛乎?我
縱傾伍搗之,無論懸軍不能深入,即深入奚損於逸待之夷,而虎酋新並粆花,意殊叵測,都令塞令新通於奴而仇於我,萬一我兵正道以東,奴諳以輕騎北出,而襲我關寧,此時救人耶,抑自救耶?策宜救之鮮,當先策救鮮之我,寧遠至三岔六百里,往返
需幾時日?需幾糧料?驚魂少定之眾,便可責之趨險,復巢否無已,則除水兵先發外,以趙率教選精騎直逼三岔岸邊,如有可圖,不妨渡河一試,如無隙可抵,我兵但陣於河西,彼或逸而不以全力東向,惟此庶幾耳。夫奴久耽耽,所籍寧障於外、關扼於內,使關寧無恙,由此生聚、教訓,愈築愈前,在今日奴無如我何,他日我謀奴而奴莫我御。臣之所能僅此,若貪功念勝,侈口漫嘗,則願束身引疾,以避能者。得旨:覽奏,具見該撫卻顧深慮,持重以求萬全之意,畢竟當何以勁關寧而紓屬國,該部從長複議來說。
4.背景:天啟七年五月,黃台吉出兵南下。
袁崇煥:建奴很兇的,要象去年寧遠之戰一樣守城才能贏,朝鮮那些笨蛋隨便挑釁建奴才被打得那麼慘。現在我城修好了不怕他,六萬人守四座城,百萬敵人來了也過不去。
天啟:上次寧遠守得不錯,這次繼續努力。
袁崇煥疏言:奴乘屢勝之勢,而我當披靡之餘,不據險以守,無以固人心。臣四五年
間從提督撫鎮諸臣後,細心參訂,可幸無敗。去春寧遠一捷,仰徼皇上神威,孤注獲勝,遂以節鉞加臣。臣念海宇十年疲於東役,徵調生亂、轉輸告窘,不淂已而用一簡靜精密之法,如曰:守為正著、戰為奇著、款為旁著,以實不以虗、以漸不以驟。前屯城包而未完者完之,寧遠被兩復圯[ 圯 yí 橋。]者補而永固之,中後中右復屹若金湯。險設而事備,以六萬守四城,奴即百萬,何敢飛越?從此且耕且築且前,夷來我坐而勝,夷不來彼坐而困,前後四年便可制勝。既而奴死,諸子陸梁放肆,臣即告鮮君臣,使知臣之築寧遠者,築艾州與銕(同「鐵」)山淂為犄角。不虞鮮之君臣智不出此,以窳器頹城,狃虜狎虜。而且與毛帥主客齮齕,人和地利兩俱失之。一旦鮮孽構夷,以復主為名,而昌艾驚墜如掃矣。我皇上仁覆屬邦,司馬義張撻伐,且令以關寧
之師直搗虜穴,遵命而行,夷果嚴兵以俟。今據回鄉胡嘉訓之報,夷兵遂有撤歸,此行自是淂力。臣用穩用漸,微有斟酌,本自萬全,若謂天誅不可久稽,即宜以戰為守,則必商戰之寔著。應用幾何兵馬?司馬作何徵調?應用幾何糧餉,司農作何輸將?應用幾何盔甲器械,司空作何置造?師何以進,進以何時,合於何時,未合勝勢在我,合時不過舉而措之於?以殲敵存鮮,固我圉而威西虜,易易也。皇上宜下九卿科道會議,何著可行、何人可用?誰為當場?誰為接手?勿以人嘗事、勿以事私人。定之分數,刻下程期,准之功罪,脫有不效,執而坐之。明明白白告之皇上,詔之天下,臣於是慶奏凱之有期,而生還之有日矣。若未必有挺身直任之人,與的然必勝之著筭,劃然可繼之兵食,則臣數年因穩就寔,未嘗敢欺皇上而絆豪傑也。若明旨所云,畢竟何以勁關寧而紓屬國,煌煌聖謨敢不借箸?夫
不知後當觀前,寧遠去春已如此矣,所少者惰歸一擊耳。必欲補此一擊,今之邊臣盡足任之。若山海、前屯、中後、中右,今已堅雄如前日之寧遠也。日且進而大凌、錦義矣,何慮關寧?況諸鎮臣牙角相錯,至屬國之紓,亦自有說。鮮之不受兵者三十年,於滋且素秉禮義,根本不傷,近日黃州之守、淺水之堵,明效昭然。況毛帥尚欲越旅順、鎮江而問敵於遼,且內臣胡良輔等為監紀,自可無恙。夫江上之兵以出沒為奇,不必厚與接戰,只一路舳艫相接,毛帥可振,鮮氣可張,虜必戒心而我圉自固。若臣向以偵諭用間,何嘗許一款字?前後章疏俱在御前,有謂以款誤,臣不受也。且虎酋忽並粆眾,無異奴並南關,今領賞且盈萬人,明知我有東患,而挾我以曲、遂其私心,必欲淂粆賞而後已,臣頗淂要領。因而借賞以存粆,方在講詟,數日內自有著落,獨惜賞物不湊乎?曠日生端,何暇加遺於伯酋與三十六家,宣鎮雖有警聞,臣敢保
其無虞。虎既不能南牧而患邊,安淂東向而攻沈?夫分相維而力不加,是以甘為之用。虎之力於我何如,而我力於虎何若?從古用夷,惟郭李一招回紇,靖難問用三衛,今日未可輕言。皇上已有遠猷,臣不敢贊一辭也。因引疾乞休。淂旨:見可知難,軍之善政。該撫所陳戰守之局,具見持重萬全,鑿鑿中窾。西虜講詟且有著落,知道了。近聞奴兵過河,直薄寧鎮,該撫固守之效已見於前事。此番宜體廠臣謀國之忠,合內外文武,同心并力、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務保無虞,以慰朕懷。疆事方殷,豈該鎮乞身之日?趙帥雖候代,亦宜提起精神,共固邊圉。該部作速傳諭,與他每知道。
5.背景:還是天啟七年五月。
袁崇煥:趙率教帶人在前面錦州頂著,我負責寧遠,叫王喇嘛去通知蒙古人不亂動了。肯定沒問題,不會讓老大擔心的。
天啟:守好,加油!
巡撫遼東兵部右侍郎袁崇煥題:奴氛逼近,內外二鎮協力守錦州,臣堅守寧鎮,以副
總左輔統余國奇官兵為左翼,令都司徐敷統官兵從大凌河入錦佐之,其西壁以副總朱梅等各官兵守之,而趙率教居中調度,賈勝領奇兵東西策應,至於寧遠以副將祖大壽為主帥,統轄各將、分派信地、相機戰守。沿邊小堡,俱歸併於大城,會同關門鎮臣節節防禦。領賞西夷,臣遣王喇嘛宣諭,令其結營自固,決不至疏虞,貽皇上東顧之憂也。淂旨:據奏,奴氛逼近,內外二鎮受廠臣方略,協守錦州,期於戰勝。守固忠勇可嘉。該撫調度接濟種種有法,可保無虞。至堅守寧鎮,有該撫已試之效,著與內鎮及道臣並副將祖大壽分派將士、各守信地,堅壁清野以伺敵瑕,避銳擊惰。該撫素諳兵機,自能辦此。其沿邊小堡歸併大城,會同關門鎮臣,節節防禦;宣諭賞夷結營自固,俱淂備患制敵急著,還宜萬分堤防,以保封疆。
6.背景:還是天啟七年五月,錦州被圍。
袁崇煥:精銳都已經在錦州了,寧遠很重要只能派二百人去救錦州。已經叫王喇嘛聯繫蒙古人來幫忙了,滿桂也來幫忙了。不過還不夠,薊、宣、大三鎮本來就是我的後援,你商量下怎麼給他們準備糧食來幫忙吧。
天啟:救不了就你防守你的寧遠吧(之前說的「奴即百萬,何敢飛越」我假裝不記得了),這就準備糧草調薊、宣、大三鎮去幫忙。
LU2:明朝在綿延數千里的長城邊境共設置了九鎮(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在這裡集中了全國的絕大部分精銳兵力。
袁崇煥之前已經掌握了遼東鎮的兵力,在防禦黃台吉的時候又提出要調動薊、宣、大三鎮來支援。這已經是接近全國半數的精銳了,所以被閻鳴泰稱為「牽動乾坤半壁」。
這也意味著袁崇煥的築城戰略徹底破產,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每次黃台吉進攻都調四鎮兵去防守顯然不現實。
遼東巡撫袁崇煥題:奴圍錦州甚嚴,關外精兵盡在前鋒,今為賊攔斷兩處,夷以累勝
之勢,而我積弱之餘,十年以來站立不定者,今僅能辦一守字,責之赴戰,力所未能。且寧遠四城為山海藩籬,若寧遠不固,則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遠救,只發奇兵逼之。方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衝夷營,如楊素用寡法,今已深入,未卜存亡。又募川浙死卒帶銃炮,夜警其營。又令傅以昭舟師東出而抄其後,且令王喇嘛諭虎酋領賞夷使貴英恰率拱兔、乃蠻各家從北入援,無所不用其力。適內臣孫茂霖、總兵滿桂統關兵一萬到,亦非當夷者。今於萬中選二千,關外選二千,共四千為奇兵,令尤世祿、祖大壽督兵抄道而東,闌出敵後擊之。此行決一死戰,或可淂志,若彼分番迭攻,而我兵戰不可透,則錦為必破。又以困錦者困寧,雖城守素備,而食乏援絕,則預為寧遠、山海援者,非薊門三協與宣大兩鎮乎?但有兵必有餉,行糧斷不可已,乞敕下該部,錦州作何救援?寧城作何幫貼?山海作何高堅?錢糧作何貯備?令一一議覆。淂旨:覽奏,奴氛孔棘,我兵精銳都在前鋒,錦州當能自固。寧遠四城關門保障,該撫不輕調援,自是慎重之見。即各枝援兵亦止傳令聲息四齣,以疲賊應接,殺其專向錦州之勢則可耳。無輕當虜,慮有萬一,則傷銳氣。聽該撫便宜調度,薊門三協、宣大兩鎮俱已有旨調發,為寧遠關門策應,著馬上差人督催,星火就道,糧草作何貯備,立刻撥辦,以續轉輸。
7.背景:錦州被圍了幾天(寧錦之戰前後總共不足一個月)。
袁崇煥:滿桂他們打不過,趕緊把之前說的救兵調上來,要不抗不住了。
天啟:不要慌,天氣這麼熱建奴打不了多久,援兵我已經下聖旨去調了。
LU2:後面黃台吉果然因為天熱退兵,天啟皇帝真可謂明見千里,比他弟弟見識強多了,所以和正德一樣落水了。
巡撫遼東袁崇煥題:滿尤二總鎮遇夷兵於笊籬山,彼眾我寡,射傷夷名數多,不能割
級。今已退至塔山,但此盛暑,夷兵未必能久留。臣已令舟師繞後,復令西虜聲援,如其退去,則邀皇上之靈,萬一錦不存而寧必受兵,此剝膚大患。在急調薊宣之兵於山海待援,又須速給行糧,糧備而行方速,兵法宜靜,變起宜嘗。除遣將調兵之外,更無別法也。淂旨:海上之聲,遙紓屬國,此行自不可少。若老成卻顧,則該撫持重之效也。冒暑深入,奴勢當不能久,覽奏,知援錦之兵,第聲息四齣,疑而擾之,重兵相機收保寧遠,閫外方略,俱合朕意。調發宣薊,俱以原兵、原將,措處行糧以備速給,已有旨了。封疆事重,中外文武,合心并力,以副朕懷。
8.背景:錦州被圍了幾天(寧錦之戰前後總共不足一個月)。
袁崇煥:敵人太狡猾了,再不來援兵敵人就要打到山海關去了。我打算叫孫仲壽去薊鎮挑一萬五千人來,然後咱們就可以戰略反攻了。
天啟:我已經在調兵和準備糧食了(派你的親信來薊鎮挑一萬五千兵?你這是準備登基嗎。相信你所謂的反攻才見鬼了,看在大敵當前的份上說點廢話敷衍一下吧。)。
LU2:袁崇煥也知道讓孫仲壽去薊鎮挑兵的要求太離譜,所以以敵人打到山海關下為威脅,[借敵人要挾皇帝的嘴臉和兩年後北京城下一般無二]。
巡撫遼東袁崇煥疏:奴子妄心驕氣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虜而厚其與,彼即攻西虜而伐
我之交;我藉鮮為牽,彼即攻鮮而空我之據;我藉款愚之,乘間亟修凌錦中左以扼其咽,彼則分犯鮮之兵而撓我之築,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後。若錦失,奴又必以困錦之兵困寧與中右,一路乘勝而下,即及關門。彼時罄天下之力與之爭於關前,何如及今與之決於寧錦?臣意責令三屯總兵孫祖壽於薊鎮挑選馬步精兵一萬五千,而任其自擇。關外精銳已絆於錦,今只可五千,合之寧城三萬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實。滿孫二帥直則為前後,橫則為左右。總兵尤世祿為前鋒,臣自行勁後;且敕督臣閻鳴泰移鎮寧遠;撫臣劉詔調保昌之兵,以保定總兵移鎮山海;撫臣張鳳翼調宣大之兵,以昌平總兵移鎮通薊,俱為關寧後勁。又敕內鎮臣劉應坤居中,及陶文等前後策應,再敕戎政協臣李春燁整頓京營軍馬,以備緩急。及敕關臣梁夢環為監軍,往來催督連營,而馬步並進,決一死戰,以達錦州。又合錦之兵馬奮擊,令夷匹馬不還,□□棄此三萬五千人以殉敵,則敵無不克。至制勝出奇,潛天潛地者,臣將密商而陰用之,不敢先洩。但各鎮之兵坐糧久不給,各兵與出關兵俱支行糧,此則司農與津部之任也。伏乞天語叮嚀,令廷臣力決大計。淂旨:錦州危困勢在必援,然湏安頓關寧妥貼,萬分無虞。又湏灼見必勝,毫髮不爽,閫外機宜,事無中制,四鎮鎮標兵將勇士,著與酌量調發,以壯軍寔。保定、昌平兵將已刻期可到關門,總聽該撫與總鎮內臣相機決勝,各督撫移鎮該部,速與覆議,立刻回奏。犒賞銀兩著即措發十萬,以作士氣,各兵行糧內部、津部多方策應,無致匱乏。
9.背景:趙率教守了二十多天,黃台吉因為天氣太熱退兵了,袁崇煥被升一級打發回家。
霍維華:袁崇煥還是有功勞的,皇帝你賞得少了,不如多升一級。
天啟:袁崇煥談和耽誤了多大事情,我沒懲罰他就是看在之前的苦勞了。還來幫我擬定賞賜,這朝廷到底是你作主還是我作主啊?
LU2:霍維華是天啟初年就依附九千歲的鐵杆閹黨。這個時候東林全都不說話,一個閹黨出來給袁崇煥說話,可見通過修生祠等事情袁崇煥已經轉移到閹黨陣營了。
兵部署部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霍維華奏:撫臣袁崇煥置身危疆,六載於茲,老母妻子
委為孤注,勞苦功高,應照例蔭錄。前樞臣王之臣出都之日,面語微臣,從優擬敘。臣謹照往例酌之,與督臣、鎮臣,一體擬升蔭賞,以聽聖裁。茲奉明旨,督鎮諸臣俱蒙二級之升、延世之蔭,獨袁崇煥一人止予銜一級,而遺其世蔭。微臣冒濫于格之外,崇煥反靳於例之中,其何以示公而服邊吏之心?乞皇上即以畀微臣之世蔭,量加一級以還崇煥。在朝廷未嘗再多一錦衣之官、而兩臣遂各得其固然之分,亦甚便計也。又,崇煥以侍郎銜加服俸一級,蒙恩復加銜一級,查九例無從二之官,並乞將濫加微臣一級,移加崇煥,俾得以正卿歸里。得旨:袁崇煥談款一節,所誤不小,朕不加譴責,尚著敘賚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恩典出自朝廷,霍維華何得移蔭市德,好生不諳事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