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拍攝計劃」上海外灘建築肖像
32 人贊了文章
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東靠黃浦江,西側是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大廈。在這裡,一場歷經百年的「萬國建築博覽會」從未落幕,他們矗立在十里洋場中,再現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上海攝影師/建築師林山將這外灘建築用相機凝固成永恆的肖像。凝視這每一棟建築,如同讀百年故事。
微博:攝影師林山film
公眾號:linshanfilm
新境賬戶:林山film
1.新天安堂(Union Church)
位於南蘇州路107號,建成於1886年,當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僑民教堂。建築風格為哥特復興式(Gothic Revival),頂部設計了一座高達33米的鐘塔,曾是蘇州河南岸的制高點,教堂平面呈雙十字結構。外牆為青磚和紅磚相間砌築。
2.原教會公寓(新天安堂宿舍)
位於南蘇州路79號,與原新天安堂比肩而立。建成於1899年。建築為磚混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由畢士來洋行設計。
3.上海半島酒店 - 外灘32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32號,酒店開業時間2009年10月,原址曾是英國駐滬總領事館花園,上世紀70年代,建造上海友誼商店,早期僅限服務於外賓、外交官和其他政府官員,後期向公眾開放。2005年,友誼商店搬遷拆除,後建造半島酒店。建築風格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靡上海的Art Deco(藝術裝飾)建築風格。
4.東方大樓 - 外灘29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9號,1914年建成,當時為法資東方匯理銀行(Banque de l`Indochine)分行大樓。1956年,大樓被房管局接管,改名為東方大樓,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使用,目前大樓的使用單位是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樓高21.6米,但只有3層。典型的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採用了艾奧尼柱式,雕刻精美,入口門廊具有巴洛克風格。
5.格林郵船大樓(Glen Line Building)- 外灘28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8號,1868年,德資禪臣洋行購得這塊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樓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地被英資怡泰公司(格林郵船公司)收購,隨即改建為7層大樓,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遷入該樓。目前大樓的使用單位是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大樓的設計者為公和洋行。外觀設計為新古典派文藝復興式。
6.怡和洋行 - 外灘27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7號。由怡和洋行出資翻建於1922年,1955年被上海市外貿局佔用,如今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家族旗下的高級公館,內設亞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築風格。
7.外灘26號 - 揚子大樓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6號,建成於1920年,因「揚子水火保險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門接管,現使用單位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由公和洋行(Palmer and Turner)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第六層中間有愛奧尼克雙柱廊,頂部為孟沙式屋頂形式,外貌設計採用折衷主義風格
8.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 外灘24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4號,建於1923-1924年,原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現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由公和洋行設計,科爾公司承建,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9.中國銀行大樓 - 外灘23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3號,中國銀行大樓,1936年奠基,由中國銀行建築課長陸謙受與英商公和洋行共同設計,頂部設計是頗具中國傳統風格,四方攢尖,中心綴以帽結,覆以暗綠色琉璃瓦,坡度平緩,屋檐下飾以石斗拱,是外灘唯一彰顯民族風格的大樓,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的結合。
10.沙遜大廈 - 外灘20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20號,英資新沙遜洋行下屬的華懋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於1929年興建,總高77米,是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物。1952年,由上海政府接管,1956年改名為和平飯店。
11.匯中飯店大樓 - 外灘19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9號,英國香港上海飯店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清光緒卅二年(1906)建造,由英國馬禮遜洋行斯各脫建築師設計。6層磚木混合結構,高30米,文藝復興風格。
12.麥加利銀行大樓 - 外灘18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8號,解放前叫麥加利銀行大樓,解放後易名為春江大樓。大樓由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英國風格建築,外觀呈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
13.友邦大廈(原字林西報大樓)- 外灘17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7號,建於1921年,由德和洋行設計。原字林西報大樓,現為友邦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在地。大樓總高10層,三段式立面,是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
14.台灣銀行大樓 - 外灘16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6號,台灣銀行大樓又稱中國農民銀行大樓或工藝大樓,1927年建成,先由招商銀行外灘支行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築,多種風格建築的混合體
15.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 外灘15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5號,上海華俄道勝銀行大樓簡稱華勝大樓,後曾稱中央銀行大樓,建於1903年,建成後作為華俄道勝銀行上海分行使用,後中華民國總行也曾在此處辦公,現在大樓由上海黃金教育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共同使用。。大樓高3層,為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是外灘現存建築中時代較早的大樓。
16. 外灘15 - 1
外灘15-1是一棟比較特別的建築,因為歷史上,其實是沒有這棟樓的,原來的中山東一路15-1號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一幢普通的三層灰白色小樓,有居民居住、商鋪和車庫,環境髒亂,旁邊還有一個不小的空檔,遠看色調昏暗,與周邊建築極不協調,彷彿外灘整排建築中少了「一顆牙」。 2008年年初,外灘拆除了這幢舊樓,2010年建成新樓。因此,它被稱為外灘的「鑲牙工程」。 現為上海金融博物館
17.交通銀行大樓 - 外灘14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4號,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資企業寶順洋行的產業。19世紀下半葉,顛地經營失敗,被德華買下,並建造了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4層大樓。。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中國沒收德國在華財產,這座大樓被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1946年-1947年,上海總行重建為Art Deco(藝術裝飾)建築風格的6層大樓
18.海關大樓 - 外灘13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3號。江海關最早在1846年在這一位置建造衙門,現存建築建於1925-1927年,是上海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目前該建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海關使用。
19.原滙豐銀行 - 外灘12號
是一幢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12號的知名建築,其曾於1923年至1955年期間作為香港上海滙豐上海分行大樓,管轄大陸所有的業務。今天大樓是上海浦發銀行的總部駐地。大樓於1921年5月5日開工,於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
20.原輪船招商局 - 外灘9號
位於上海市外灘中山東一路9號。原輪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中國晚清的洋務運動時期以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也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公司概念經營的企業之一,由李鴻章等人在1873年1月17日於上海成立。
21.原電報大樓/泰國盤谷銀行 - 外灘7號
1880年(光緒六年)由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准籌設津滬電報線時,委派盛宣懷為總辦在天津成立官辦的津滬電報總局,電報總局成立後,1871年就已經進入中國的丹麥、挪威、英國、俄羅斯合資經營的大北、大東兩家外國電報公司仍然在上海經營。這兩家公司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才歇業。
22.外灘6號 - 外灘6號
位於上海中山東路6號,始建於1897年,由瑪禮遜洋行設計,屬於從羅馬風格藝術發展而來的英國哥特式市政廳建築,裝飾上帶有歐洲宗教色彩,能代表當時上海首批建築師的精工細作。她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舊址。
23.日清大樓 - 外灘5號
位於上海外灘5號,由著名的日資航運企業日清汽船株式會社和一個猶太商人合資建造於1921年—1925年。設計者是著名的英資德和洋行。該樓曾經由海運局使用,後來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入駐該樓,現已遷出,2006年被改造成高級餐廳。經過整修後的外灘5號,成為集世界國際著名餐廳、酒吧為一身的頂級綜合消費樓。
24.有利大樓 - 外灘4號
坐落於上海市中山東一路3號,曾被稱為友寧大樓或聯合大樓。該樓為1916年興建,建成後因業主從事保險公司而取名「友寧大樓」。後由於有利銀行遷入樓內,遂通稱有利大樓。建築的外觀為文藝復興式,建造採用鋼框架結構,是上海最早採用鋼框架的建築。
25.前英國有利銀行 - 外灘3號
座落於外灘中山東一路3號的前"有利大樓",始建於1916年,整體採用新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及三、五層樓的門一面陽台上有修長的愛奧尼克石柱,柱身上鑿有凹槽。正門和兩側的窗格上有富於變化的巴洛克旋轉式圖案。曾作為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上海市地質礦產局等使用。
26.上海總會 - 外灘2號
上海總會大樓,位於中國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2號,因上海最早的外僑俱樂部,上海總會曾於樓內而得名。上海總會大樓前後共有兩代建築,第一代建築存在於1864年至1909年。目前現存的是第二代大樓,外觀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並在細節處帶有巴洛克式樣。建築內部有當時世界最長的酒吧吧台。兩代大樓內曾先後舉辦過多場重要活動。
27.上海檔案館(新建)
位於中山東二路9號,坐西朝東,面向黃浦江,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原名「法國郵船公司大樓」,後改名為「浦江大樓」。大樓於1937年開始建造,1939年落成。大樓建成後,曾分層出租給中法工商銀行、百利洋行等金融貿易機構使用,荷蘭駐滬總領署、瑞典公使館也曾設於此。建國後曾為上海市機電設計院等單位的辦公樓,隨著時光流逝、歷史變遷,大樓在使用中經歷了多次修繕與改建,60多年風雨歷程之後,於2003年3月18日再次開工改建,次年4月23日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正式開館,成為展現上海城市發展軌跡、對社會大眾提供檔案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務的新窗口。
28.光明金融大廈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外灘金陵東路2號,地上三十二層,地下二層。外觀挺拔雄偉,氣勢非凡,是外灘沿江地區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幢超高層涉外商務樓,是該地區醒目建築物之一。
29.東方商旅
上海東方商旅酒店位於南北外灘交界的中心點,對望浦東陸家嘴,後連豫園及十六鋪碼頭觀光區。樓高23層,外觀為30年代裝飾性藝術(ArtDeco)設計,不僅與鄰近的萬國百年保留建築物息息相關,且曾親自參與並見證了中國航運發展與港口建設的歷史。該建筑前身曾是十九世紀六零年代由美國人羅賽爾設立的旗昌洋行,羅賽爾並建設了利源碼頭,也就是現在十六鋪碼頭的前身。
30.外灘22號
外灘二十二號(外灘22號),坐落於上海市中山東二路22號(近新永安路),黃浦江西岸新老外灘的交界處,臨近新十六鋪碼頭。位置處於外灘現代國際金融商圈,北接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南臨新外灘交通樞紐,東觀浦江景色,西看古城公園等。外灘22號大樓始建於1906年,它原是英國太古洋行在遠東投資興建的首個辦事機構,由新瑞和洋行設計東部大樓,起初為一座四層的折中主義建築。值得一提,其時的地下金庫曾是上海趨之若鶩的「風水寶地」2012年11月23日,經過精心雕琢,復興洗禮的外灘22號重獲新生,正式對外迎接海內外的至尊賓客
31.外灘SOHO
距外灘最後一座建築落成至今已逾半個世紀,而今天的黃浦江畔,由租界時代金融貿易建築構成的「萬國建築博覽群」迎來了其建築學意義上的收官。由gmp·馮·格康,瑪格及合伙人建築師事務所(gmp)設計的外灘Soho辦公和商業綜合體作為江畔外灘南段最後一座建築,以優雅的剪影收束了賦予上海「東方巴黎」盛譽的外灘天際線。
推薦閱讀: